APP下载

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我国纪念碑性雕塑探析

2022-05-30迟慧颜海强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当代

迟慧 颜海强

摘要:基于新时代背景,文章研究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的纪念碑性雕塑,致力于在经典纪念碑性雕塑作品中找寻发展的细节,从而在当代公共艺术和纪念碑性雕塑、作者创作意图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当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发展提供创新路径,同时促进当代公共艺术和纪念碑性雕塑的共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艺术支撑。

关键词:纪念碑性雕塑;当代;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03

1 当代公共艺术

进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开启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的纪念碑性雕塑研究已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研究者们的新使命。他们致力于在经典纪念碑性雕塑作品中找寻发展的细节,从而在当代公共艺术和纪念碑性雕塑、作者创作意图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纪念碑性雕塑创作呈现出陶冶情操的精神气质,并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特质,使作品的创作思想与内在精神得以展现。这些研究促进了我国新时代纪念碑性雕塑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目前,我国的公共雕塑数量正在逐年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城市雕塑”概念一直沿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交融,西方“公共艺术”概念被引入国内。早期公众认为“城市雕塑”等同于“公共艺术”,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民众逐渐意识到“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经过40余年的发展,当代公共艺术已形成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受众与艺术互动观照的综合性艺术形态。公共艺术的兴起给城市雕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公共雕塑,是一座城市精神与艺术的代表形象。可以说,一件经典的公共雕塑作品就是一座城市最好的代言人。

2 纪念碑性雕塑概述

作为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纪念碑性雕塑在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迎来了新的冲击,既有针对固有表现形式的冲击,又有新材料与新观念等方面的冲击。

雕塑按功能可划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等。纪念碑雕塑与纪念碑性雕塑都是纪念性雕塑,多用于纪念重要人物、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具有弘扬主旋律、美化公共空间的作用,从而反映与记录一种共同的观念或时代精神。

在新中国雕塑发展史上,纪念碑雕塑占据着重要的历史位置,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为纪念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往往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象征,以雕塑的形式来纪念人与事,多以纪念碑的形式出现。它是弘扬主旋律、纪念名人并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具象写实、象征寓意、歌頌领袖与名人的作品,下设台座,基部建立在广场。这些庄严、永久的雕塑作品气势恢宏,感染和启迪着后人。另外,这种雕塑通常体积巨大,大气磅礴,给人以威美互映、情谊并致的阳刚之美,令人不断奋进。

纪念碑性雕塑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如山般的巨像,还有与真人大小接近的纪念像,形象的大小处理关键看环境与雕塑是否协调,如清华大学校园里的《朱自清像》高1.6米,又如上海市的《鲁迅像》高2.9米,罗丹的《加莱义民》高2.1米。同时,纪念碑性雕塑一般都有较深刻的主题,采用比较庄重的艺术手法,古今中外大量的雕塑都属于此类。如美国南达科他州黑水地区的拉什莫尔国家公园的《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是美国历史上四位总统的雕像。四位总统的头像平均18米左右,鼻子长达6米。四位总统的面部为圆雕,头发及胸部因形就势或圆雕或浮雕,历时14年,工程浩大,是典型的纪念碑性雕塑。

纪念碑性雕塑是室外雕塑的重要部分,多设置在广场、公园、路口等公共场所,其在美化城市、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国外,这类纪念碑性雕像更为普遍,如美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朝鲜等国家均有不少此类雕塑,仅波兰就有小型纪念碑四五千座。英国伦敦城街上随处可见纪念碑。我国的纪念碑性雕塑在改革开放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同题材的小型纪念碑性雕塑已经在国内各大城市街区及公园景区等落地。可以说,当前城市雕塑建设的数量、规模和艺术质量都是过去不可比拟的,纪念碑性雕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先行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1]。

3 中国当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及特征

在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盛行的时代语境下,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与建设如何发挥公共艺术的长处,已成为新时代雕塑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雕塑创作既要能表达纪念情感,又要用艺术语言再现和塑造。梳理中国当代优秀纪念碑性雕塑,总结出这些雕塑拥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3.1 坚持党的领导与政府的组织

2021年,大型纪念碑性雕塑《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落成。这五组作品表现了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旗帜》位于广场正北侧中间,其他四组大型雕塑分列两侧。作品落成后举世瞩目,已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优秀的纪念碑性雕塑群。

这五组雕塑的创作设计由中宣部牵头组织,2018年项目启动至2021年落成历时3年多。为建设好建党百年献礼工程,2020年5月经中央领导、中宣部领导批示成立雕塑作品创作指导组,由中国文联党委书记李屹任创作指导组组长,靳尚谊等专家任指导组成员[2]。这些专家都是当代中国美术界最优秀的美术家、理论家和党史专家。四组雕塑分别由中央美术学院团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中国美术学院团队、鲁迅美术学院团队完成,这四组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凸显了国家行政指导的优势。当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需要政府的组织与指导。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与政府的组织是优秀纪念碑性雕塑创作的先决条件与成功基础。

3.2 从当代公共艺术中汲取养分

当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需要广泛汲取公共艺术中的精华,应在传承中国传统纪念碑雕塑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当代公共艺术注重形式美,十分关注艺术风格与当代主流审美意识、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等,评判公共艺术品不仅要看作品本身是否优秀,与环境是否协调,还要看其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总之,公共艺术是可以影响广大民众的现代艺术,应强调作品对城市的价值。

《旗帜》与其他四组雕塑相比,造型简洁洗练,作品的标志性与符号性较强,完美表现了党的本质与初心,作品本身的张力自然形成了党史馆广场雕塑群的视觉中心点。著名理论家尚辉认为,《旗帜》是广场大型主题雕塑的点睛之笔,是其他四组雕塑的灵魂[3]。雕塑的创作者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他先后16次改稿,历时两年半完成。吴为山在这件作品中,不仅从审美体验的角度深刻挖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运用了深层审美思想。从具象的党旗升华到抽象意味的旗帜雕塑,这不仅是艺术形式创造的过程,还是将艺术造型升华为崇高的精神,坚定对党的信仰的过程。

作品以精妙变化的流畅弧面形成有韵律的线条,将雕塑的体量空间与韵律融合为一体,产生视觉上波涌的动感效果。作品中的旗帜部分高7.1米、长21米,以数据象征1921年的7月1日。作品在颜色上运用了红色,代表着党旗的颜色,也象征着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抛洒的热血。《旗帜》雕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与公共环境相融,极具视觉美感。此外,雕塑还具有实用性,作品中表现了与公众对话的互动性,形成了人与作品空间的认同感,在党旗下宣誓入党。这座纪念碑性雕塑将当代公共艺术的特性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与展现,堪称时代精品。

《信仰》塑造了71位代表人物的宣誓场景,彰显初心使命,坚定豪情壮志。《伟业》塑造了65位不同群体人物代表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的意象。《攻坚》塑造了67个普通人,也是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真英雄。《追梦》将73个各族人民形象融入主体之中,形成团结一致、阔步前行的恢宏气概。四组雕塑都采用汉白玉石雕表现,雕塑将石与人融为一体,强调作品的体量感,人群与山的造型相结合,形成众志成城的意象,表现出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一心,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中国精神。作品在写实基础上吸收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养分,在人物塑造表现中融入了人文关怀,人物的姿态与神情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造型语言也具有当代艺术的韵味。

我国纪念碑性雕塑在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融合与借鉴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优秀的纪念碑性雕塑作品要有纪念性、文脉性、互动性与和谐性等。

3.3 弘扬了主旋律

纪念碑性雕塑由于具有纪念性与公共性,影响非常大。因此,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题材就显得格外重要,表现题材不当会直接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抓住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是当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方向。作品要反映时代精神,要用作品形象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纪念碑性雕塑是一种具有社会公共精神的艺术表现形态,是城市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

美术创作领域的主旋律人物形象主要包括孔子、苏轼、马克思、鲁迅等在人类文化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的代表人物,还有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这些人物品格高尚,对新一代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如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作品《马克思与恩格斯》陈列在中國共产党党史馆第一展厅中,是“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主题展览的重要内容,雕塑运用写实兼写意的手法塑造。吴为山创作的《马克思》纪念碑性雕塑被国家赠予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市,成为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的重要纪念雕塑,作为弘扬正能量的纪念碑性雕塑对世界人民进行美育教育。再如著名雕塑家曹春生创作的雕塑《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狼牙山被敌人围困,弹尽粮绝,砸枪跳崖的英勇事迹。曹春生塑造了五位抗战英雄巍然屹立,与狼牙山融为一体的英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式的群雕历时两年才完成。

主旋律题材的美术创作充满了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时代精神和正能量,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环节起着重要作用。主旋律题材美术作品展现的是中华美育精神,这些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雕塑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时代精神和正能量,能够培养民众健全的人格。主旋律题材美术创作对民众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可以陶冶民众的情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民思想观念、个人素养、道德面貌健康发展。

这些创作及特征主导了当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发展方向,既坚持了我国文艺创作的主方向,又从其他公共艺术形式中汲取了现代艺术的养分,兼收并蓄。纪念碑性雕塑在城市公共文化中的纪念作用被正确引导,作品主题与人物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民众在欣赏这些纪念碑性雕塑的同时得到了精神的鼓励与激励,心灵得到了净化,国民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与西方部分纪念性雕塑的偏激引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当代纪念碑性雕塑发展方向的合理性。

4 纪念碑性雕塑的发展趋势

当代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国内公共艺术发展在与世界各国的公共艺术接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分析这些西方公共艺术品的文化背景与政治诉求。要吸收优秀公共艺术作品中的新形式与互动要素,去其糟粕,尤其是警惕表现个人偏激观念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公共艺术的纪念碑性雕塑因其严肃性更要谨慎吸收其他作品的优点。

纪念碑性雕塑的未来发展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深化纪念碑性雕塑的纪念性。纪念性是纪念碑性雕塑的主要特征,如何深化其纪念性将是未来雕塑家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其次,纪念碑性雕塑的创作发展应更注重公共参与互动性。随着公众对公共艺术参与度的提升,纪念碑性雕塑的未来创作也会更加关注公共的参与互动,亲民化将成为参与互动后的基本趋势。

5 结语

在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我国纪念碑性雕塑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公共互动性。公众从纪念碑性雕塑中可以窥见公共艺术的影子,又可以品味到传统雕塑的气韵,因此不妨将其视为严肃公共艺术。纵观纪念碑性雕塑的发展历程,雕塑家们总是孜孜不倦,努力创作,从不间断对其作品公共性的追求。纪念碑性雕塑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公共艺术朝着主旋律方向发展,公共艺术的多元化又影响着当代纪念碑性雕塑表现语言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共生互动的关系将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精神引领。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在公共艺术领域勇于创新,探索中国纪念碑性雕塑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殷双喜.国家记忆:新中国纪念性雕塑与主题创作[J].美术,2021(8):6-14,20.

[2] 李象群,洪涛.《追梦》创作谈[J].美术,2021(9):36-42.

[3] 雍韬.国之重器 历史丰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雕塑述评[J].雕塑,2022(2):20-27.

作者简介:迟慧(198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颜海强(1974—),男,辽宁大连人,本科,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公共雕塑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JKMR20221392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当代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