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学课堂”理念下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2-05-30黄燕

教育界·A 2022年15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初中语文

【摘要】《南通市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指出,“立学课堂”要回归“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阅读教学要由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原先的以学生识记为主转为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总之,教师要建构立学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主先学,成为阅读的主人,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素养;立学课堂

作者简介:黄燕(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素养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需要学生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再转为“我想读”。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阅读而言,需要教师建构立学课堂,促使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需要教师建构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参与实践,获得阅读的真知。

一、自主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阅读,走进阅读,触摸语文的本真。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参与甚至主导的频率過高,学生缺少自我内化与提升的空间[1]。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立学课堂的建构。立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等。自主学习是立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思维的火花提前迸发。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要能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而不能仅仅是让学生抄一抄、背一背、读一读。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的教学为例,教师布置的第一个预习任务是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学过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并大致说说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二个预习任务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第三个任务是让学生依照阅读后的印象给孔乙己画一幅画像。教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旨在扩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跳出文本思考鲁迅作品的一般特征。学生罗列出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学生发现这两部作品的用词都非常生动,情感都非常饱满,人物刻画都非常精准,因此他们提出《孔乙己》一文是不是也是这样的风格,进而形成了阅读期待。教师布置的第二个预习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看到题目后想到,孔乙己是谁,跟鲁迅有什么关系,鲁迅在文中是表扬他还是批评他。他们接着想到,鲁迅为什么不用《怀念孔乙己》作为题目,这是不是说明孔乙己不值得怀念,或者孔乙己还活着。学生又想到,题目为什么不在孔乙己后面加上“先生”两个字,是不是孔乙己不像藤野先生那样受人尊重。可见教师布置的这项预习任务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思考。第三个任务旨在提升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文本创造的能力。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画笔下的孔乙己也是不一样的。在预习环节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小组交流,让学生分享问题

立学课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并且都能获得成长。小组合作是构建立学课堂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合作的伙伴,让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让不肯学的学生学起来,让会学的学生学得更好。小组合作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教师在合作中要以观察为主,辅以个别辅导,让学生成为主要的组织者。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与分享,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个人见解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预习时完成的孔乙己的画像。小组里的每个成员要先说出自己这样画的依据,同时也要对别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对孔乙己的认识变得多元起来,也深刻起来。他们会接纳其中一些他们认为对的观点,对那些他们认为不对的观点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每个学生都学到了别人的长处,也都尽力去帮助其他组员。学生往往选择文中的某个场景作画,有的画描绘了孔乙己站着喝酒的样子,有的画描绘了孔乙己逗几个小孩子的场景,还有的画描绘了孔乙己拖着残腿在地上匍匐前行的样子。学生对每幅画的点评也是不一样的,有学生提到,画孔乙己拖着残腿在地上匍匐前行时,可以加一些景物,比如一棵孤零零的树,让别人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几分悲凉。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彼此的问题,实现共同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就需要建构立学课堂,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交流合作就是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只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没有对他们回答的对与错、好与坏进行评判,给予学生合作的信心、交流的勇气。立学课堂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表达的机会,小组合作能满足上述要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形成主问题

探究是立学课堂生成的重要方式,教师不要直接将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文本的奥妙。教师要给学生探究的时间,给他们领悟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探究的气息不浓,大多数学生习惯听教师的讲解,不愿意深入思考,不愿意跳出文本进行相应的主题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主问题,进而让学生抵达文本的“灵魂”深处。

例如,教师将学生画的孔乙己的画像张贴到一起,让学生讨论这些画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发现这些画像基本是与情节的发展联系起来的,根据文本的情节能猜出这个人就是孔乙己,但是如果将每幅画像单独抽取出来,就会发现这些画像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画像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学生一边仔细地观察画像,一边展开小组讨论。他们发现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大家没能很好地将孔乙己的特征表现出来,如果将孔乙己的特征表现出来,即使描绘的是不同的场景,观看的人也能从中找出共性。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孔乙己最明显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呢?就人物的外貌描写而言,这是一个主问题,这个问题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而被提出的。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将文本中有关外貌描写的句子罗列出来。下面这段话是外貌描写最集中的部分:“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学生从这段话中提炼出孔乙己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为穿着长衫,留着乱蓬蓬的胡子。学生认为如果在画像中精心画出这两个特征就完美多了。他们继续在合作中探究,以发现更多孔乙己的显著特点。学生再次聚焦文本,通过跳读的方式寻找文本中与外貌相关的描写。学生在孔乙己教孩子写茴香豆的情节中发现这样一处描写:“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他们发现鲁迅先生在不经意间描写了孔乙己的指甲,一个长长的指甲。他们认为这个指甲的描写也是孔乙己重要的外部特征,一个不同于“短衣帮”的外部特征。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主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充分展示,让学生表演文本

立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就阅读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配音、表演、仿写等都是学生学习文本的方式,每种方式都对应着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依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表演是阅读展示的一种形式,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语言等将他们对人物的理解表现出来。表演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想象能力、解读文本的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表演中找到自信,因为表演中总有他们擅长的一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表演环节,让教材成为剧本,让学生成为导演,让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个性的舞台。

例如,教师选择了文本中这一片段:“‘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教师让学生先分析这个片段体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学生回答,这说明孔乙己喜欢撒谎。显然这样的分析过于表面,因此教师追问学生孔乙己撒的什么谎,学生回答道,明明是丁举人打断了他的腿,他却不敢说。教师再追问为什么他不敢说呢,学生说,这说明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他的精神,也摧残了他的肉体。通过这样的分析,一个至死不悟、死要面子的孔乙己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分析之后,教师让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演孔乙己,另外一个演掌柜,接着再交换角色表演。教师要求学生不但要记住人物的台词,更要表现出人物的神情来,人物的神情怎样表现,可从刚才的人物分析中获得灵感。学生认为掌柜的语气要漫不经心,又要带着一丝嘲讽。而孔乙己的情绪是有变化的,一开始的“不要取笑”还比较平静,起码表面上看不出来情绪,后来的“跌断,跌,跌……”就有点慌张了,生怕别人知道他的短处。学生在表演中展现出他们扮演角色的天赋,也在表演中促进学习能力的深层次发展。

五、设计作业,让学生跳出文本

作业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方面它能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它能促进学生迁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的作业既要能体现立学课堂的特点,又要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作业的设计要对准学生的能力发展,要基于文本又能跳出文本。换言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同时也要延伸和拓展课内知识。这样的作业设计其实也是将立学课堂从室内迁移到室外,实现知识的全方位辐射。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假如孔乙己生活在我們所处的时代,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可以看出这是一份开放性的课外作业,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作业教师能看出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程度,能看出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份作业能够体现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是对立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的一次反馈。一学生写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孔乙己就不用去偷书了,街上有很多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他可以阅读各种书。可以看出来,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孔乙己的行为进行的推测,能体现他们对人物的理解。还有学生说,假如孔乙己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定生活得很滋润,因为孔乙己能写一手好字,一手好字在这个时代很有用处。学生全面地分析人物,看到孔乙己身上的优点,同时也为这个重视文化的时代而自豪。

教师设计作业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而且让立学课堂有了新的意蕴,即立学包括立人、立根、立身。教师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精神修养。因此教师要利用好作业环节,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提升立学课堂的延展性。

结语

总之,基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初中立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立”在课堂之上,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在互助探究中解决问题,在个性展示中提升能力。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善于反思,及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秋玉.立学先立人:以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J].中小学管理,2021(09):48-50.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