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产教融合、“政企校”合作办学新模式

2022-05-30邹龙军

职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产教融合

邹龙军

摘 要:为加快推进新时代衡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打造“中部匠都”,衡阳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整合校内资源,联合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共同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推动建成引领湖南、辐射华南的区域级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新高地。

关键词:产教融合    政企校    合作办学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八大千亿产业之一,已经成为衡阳市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要驱动引擎。当前,衡阳汽车产业因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政府、企业、学校共同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积极践行产教融合新模式。

一、合作背景

(一)衡阳具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衡阳有14条产业链,汽车产业链属其中之一。目前,衡阳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威马汽车、领湃新能源、蘑菇车联、达志科技、金杯汽车、合力叉车等地方龙头企业。衡阳是湖南省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66家,涉及产品200多种,拥有湖南天雁、南岳电控、湖南机油泵等一大批优质客户资源和合作伙伴。

(二)学院综合实力强,汽车类专业优势突出

学院作为最早一批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试点单位,其汽车类专业在湖南省同类院校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学院校企合作成果丰硕,先后与南岳电控、湖南天雁、湖南机油泵、领湃新能源、蘑菇车联、福田戴姆勒汽车、比亚迪等衡阳市内外35家汽车类名优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

(三)学院与优质企业联手,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充分利用衡阳市丰富的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及自身汽车专业优势,积极接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质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对象,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通过“政企校”联合,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各项成果快速落地,实现多方共赢。

二、合作思路

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成立“产业学院”这一新型组织形式。产业学院以“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为办学新模式,以“结合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为培养新方式,支持教师实现从教学思维到产业思维的无缝对接,推动企业从招人用人到参与培养人的有效转换,促进产业从关注人才需求到参与人才供给的合理融入。

合作以政府为主导,以校企双主体模式进行投资。政府以国有资源参与;企业以资金、实训教学设备、企业课程等方式投入;学院提供教学场地、师资等资源。“政企校”三方协力,共同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打造成衡阳市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园、综合性培训中心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三、合作内容

学院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以学院现有汽车专业及未来新增专业为基础,以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为总体框架,进行“五个联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即联合进行专业内涵建设、联合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开展国际交流、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合作、联合建设技能培训中心。

(一)联合进行专业内涵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重点从专业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技能大赛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及管理、实习就业服务等8个方面进行专业内涵建设,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建设成为衡阳市乃至湖南省高技能人才重点输出基地。

1.共同設计专业体系

着眼于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所需高技能人才,学院携手合作企业,整合现有新能源汽车专业及拟新增专业,共同设计专业体系。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以产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依据。

(2)由学院、企业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要。

3.共同建设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汽车专业教学需要及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共同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企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课程资源开发。参照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重组,校企共同完成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开发,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

(3)课程资源组成。校企共同开发配套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4.共同培养师资

(1)开展师资培训。学院与合作企业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需要,组建师资培训中心,面向全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教师开展师资培养,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2)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开发制作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3)将教师入企实践常态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或6个月的企业实践,了解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5.共同开展技能大赛合作

学院积极组织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同时承办各类技能大赛,积极推动“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6.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基于学院现有的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教学资源,新增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实训资源,制定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针对汽车企业紧缺的电工、钳工岗位,设立电工、钳工培训区,打造集教学、实训、培训、鉴定、科研、竞赛、科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实训基地,为学生及社会人士提供技术技能培训,为衡阳市相关汽车企业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

7.共同开展教学及管理

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招生、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学院和企业每学期举办专业相关前沿讲座,邀请汽车专业专家或产业专家作为主讲人,拓宽学生视野,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企业深度参与学生管理,负责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考核等各项工作。

8.共同开展实习就业服务

学院联合企业做好学生实习实践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对口实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未来从事岗位的技能要求。

(二)联合开展科研合作

学院联合企业开展多样化科研项目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合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开发、教材编写、课件开发、课程开发、专利申请等。

(三)联合开展国际交流

为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学院将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国际资源优势,开展国际交流,内容包括学生海外留学、师资访学、国际证书考试等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四)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合作

根据新型学徒制培养要求,学院与企业加强新型学徒制合作。企业负责输送企业内部有意愿提升学历及技能的员工作为生源,企业专家与学院教师互相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育人才。

(五)联合建设技能培训中心

学院利用自身实训资源,联合企业以共投共建共享模式合作建设技能培训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可面向社会提供技能提升培训,参培人员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后,企业提供对口就业岗位,解决了以往技术技能人才不足、有技能找不到对口高薪企业、企业找不到需求人才等问题,巩固了衡阳市乃至湖南省脱贫攻坚成果。

四、合作目的

(一)助力衡阳经济发展

学院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以联合打造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为起点,以打造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目标,赋能衡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输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毕业生,持续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和社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建立区域一流的初、中、高级人才培训体系,争取3~5年实现年度培训10 000人次以上的目標,成为衡阳市技能人才输出示范基地,助力衡阳市完成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目标。

(二)打造专业品牌

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的建成是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该学院实现了三大融合,即岗位技能标准、职业素养标准与专业育人标准的融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融合,自主评价证书与课程的课证融合。三大融合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助力提升学院专业口碑和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合作、国际交流强化学院科研能力及国际化水平,增强学院整体综合实力,形成品牌效应。

(三)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共同组建包括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在内的师资团队,通过“线下培训+线上平台”模式,通过定期开展系统化、体系化的师资培训,整合科研、企业实践、校企师资交流等多样化师资培养方式,全面提升教师实力。力争3年内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5年内建成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以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学生专业技能及素养完全符合企业人才需求,通过理实一体、线上线下结合实训和工学交替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高质量精准就业。

参考文献:

黄晓芬.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契合“中国制造2025”的必然、实然与应然[J].教育与职业,2017(12).

(作者单位:衡阳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产教融合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