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依赖视角下的抖音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2022-05-30潘群英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抖音

摘要:网络的普及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短视频的发展。抖音作为短视频行业头部平台,基于算法推荐实现个性化推送,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满足用户获取信息、放松娱乐、社交互动、自我实现等各方面需求。随着抖音自媒体、抖音电商的火爆,抖音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也愈加依赖抖音,出现使用时间过长、沉迷上瘾等非理性行为。面对过度依赖、沉迷抖音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抖音平台应加强管控;另一方面,人们应该加强自控能力,控制自己对抖音的使用时长,合理利用抖音,防止被异化。文章基于媒介依赖视角研究抖音持续使用行为。

关键词:媒介依赖;抖音;持续使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03

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1]。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接触和使用媒介更加便捷、更加频繁,同时对媒介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媒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疫情暴发以来,一方面,外出扫码需要“机不离手”,手机成为出行必备;另一方面,人们居家时间变长,户外娱乐活动受到限制,手机成为打发时间、放松心情的重要工具,而各类短视频平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數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使用率90.5%。目前,抖音的总用户数量已超过8亿,日活超7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一天总共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所用时间,人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十三四个小时,光是抖音使用时长就占据七分之一。从使用时长来看,抖音在众多短视频平台甚至是各类媒体平台中拔得头筹,在许多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抖音作为一款头部短视频社交软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以丰富的视频内容为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提供消遣,如排队等餐、等地铁、临睡前的空隙,都可以打开抖音观看视频,趁机获取新闻资讯或者看看搞笑视频、小短剧来放松心情。但是,与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是,刷短视频上瘾已经成为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抖音不只是占用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还侵占了人们本应该工作、学习的大把时间。“抖音5分钟,人间1小时”,形象地概括了人们沉迷抖音、依赖抖音的状态。人们在抖音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刷短视频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用抖音的时间飞速流逝,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用户却仍然意犹未尽、乐在其中,对抖音产生过度依赖,抖音视频对他们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1 抖音依赖出现的契机

1.1 媒介技术发展促使抖音兴起

抖音在2016年正式上线,在短短几年内获得如此巨大体量的用户,与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密切相关。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周晓鹏表示,短视频的兴起源于网络条件渐趋完备,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短视频的传播[2]。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普及、流量价格大幅下降的大环境下,各类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都试图在短视频领域抢占一席之地,而抖音独占鳌头、火爆全球,一跃成为短视频行业的头部平台。目前,抖音短视频正站在时代潮头,并且随着5G的逐渐普及,未来用户还会持续增长。

1.2 “傻瓜式制作”吸引各圈层用户

Davis提出的技术接受理论指出,当一个人认为某个系统容易使用时,就会促使其使用该系统。抖音作为一款老少皆宜的软件,上到80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都可以很快上手,视频制作简单,使用门槛低,无须花费时间学习。而且,抖音短视频内容制作不断智能化,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感受,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方便,如可以一键导入视频,实现剪辑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对不会使用剪辑软件的人群十分友好;图像识别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短视频的审核效率,可以节省用户的等待时间;人脸识别技术提供美颜、AI特效等拍摄功能,增强了用户拍摄视频的趣味性,吸引更多人使用抖音。这些技术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拍摄、发布视频的过程,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

2 抖音依赖出现的原因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技术的进步旨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并获得更多的自由[3]。抖音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搞笑逗趣、知识分享、美食烹饪、护肤美容等内容,同时抖音还支持直播、购物,满足了人们对媒体的各种需求。抖音为用户塑造了一个沉浸式的观看环境,人们可以暂时沉浸在短视频里,或观赏风景,或云养宠物,或学做美食,抛却现实世界的烦恼,在其中收获快乐和共鸣。有的用户通过直播、卖货等创收,将抖音变成自己的工作场所,更长时间地驻扎于抖音。

2.1 沉浸体验带来幸福感

1975年,Mihaly Csikszentmihalyi首先提出了沉浸理论。该理论指出,用户在专注于某件事情时会感知不到周围事物及时间的变化,同时会获得极度的愉悦和满足,其基本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的丧失、行为和意识融为一体和时间感发生改变[4]。已有多位学者研究了沉浸状态对持续使用的影响作用,如秦淑娥(2019)在技术接受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沉浸体验对手机游戏APP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5]。陈渝(2020)等以S-O-R模型为基础,证实了沉浸状态可促进用户对微博的持续使用行为。抖音平台的交互性和易用性、视频内容的有用性和娱乐性,刺激用户产生沉浸体验,沉浸状态又促进了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6]。

首先,抖音短视频竖屏全屏播放,视觉冲击力强,播放流畅,操作简单方便,播放界面右侧就是点赞、评论、转发等按钮,用手指轻滑一下就是下一个视频,用户不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选择和思考,可以持续沉浸在视频内容中。抖音平台的视频通常在15秒左右,用户不容易对内容产生视觉疲劳,始终对视频内容充满兴趣。而且,抖音的视频界面没有时间显示,这会影响用户对时间的感知[7]。一个个看似不会耗费时间的短视频的不断累加,用户忘我地沉浸在短视频世界里,浑然不觉已经悄然过去几个小时。

其次,作为一款音乐短视频APP,抖音视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配有符合视频情境的背景音乐。音乐具有极强的情感号召力,容易引起他人情感共鸣,同时也会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抖音视频的背景音乐通常旋律洗脑、歌词通俗易懂、感染力极强,这样的歌曲配上不同的视频内容,会让用户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不由自主地模仿、传播。此外,适当的背景音乐增强了视频的可看性,用户会对刷到的下一个视频充满好奇和期待。

最后,抖音APP在算法推荐的基础上,收集用户信息,进而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算法推荐基于大数据技术,跟踪用户浏览痕迹,经过计算分析得出用户画像,并据此进行信息生产与分发,这既能降低用户搜寻感兴趣内容的时间成本,又能提高内容的传播效果。抖音用户基于自身的喜好,会有选择地点赞和评论视频,同时也会产生浏览时长、浏览频率的差异,抖音平台则根据这些信息,持续给用户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视频。这样一来,用户看到的都是符合自己喜好和兴趣的视频,更容易产生沉浸感和体验感,于是就会在抖音平台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愈加享受从中获得的快感,无法自拔。

2.2 社交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温饱、安全需求,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比如社交、获得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人们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包括求知、娱乐、寻求情感慰藉、缓解压力等。人们对媒体使用的满足感越强,对媒体的依赖度也相应越高,媒体对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8]。所以,人们从抖音获得越强的满足感,就会越依赖抖音,抖音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就越大。抖音是一个集价值性、交互性、趣味性、信息性于一体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可以作为内容消费者,通过观看短视频进行消遣、放松心情,也可以作为内容生产者,通过拍摄短视频来记录、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用户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求知、放松、娱乐等需求,也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在社交中获得了存在感和满足感,同时,也达到了获得他人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效果。

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脱离人群生活,社交对人来说必不可少。柯林斯认为互动是社会动力的来源,人们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个人形象。互动仪式强调在场性以及共同关注的焦点。抖音用户共同集聚在抖音这个虚拟的社交空间,在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下发表文字、表情包、图片等各种形式的评论,同时,有机会获得作者及其他网友的回复和点赞。抖音还可以通过在线艾特和私信朋友,分享视频,交流感受,增强朋友间的互动。随着抖音用户的日益增多,抖音又上线了评论点踩功能、弹幕功能,这进一步促进了用户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乐趣和热情。在疫情暴发后,人们外出社交的机会减少,长时间下来难免产生情绪焦虑,在抖音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与他人互动,不仅收获了身心的愉悦,还获得了社交满足感和他人的情感认同。

抖音用户不仅可以观看视频,还可以成为视频内容创作者。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表达,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想象、建构与认同[9]。用户通过视频展示自己的颜值、身材、才艺等个人特质,突出自身的优点,构建最优形象,打造受众喜欢的人设,获得点赞和夸奖,由此增强自我认同感。用户还可以通过分享宠物、厨艺、知识和生活技巧等内容,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世界的看法,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获得受众的喜欢和点赞。平台的打赏、广告和鼓励创作机制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收益,满足用户表现需求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

3 抖音依赖带来的消极影响

3.1 缺乏管控带来的价值观错误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正确地进行引导和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抖音作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是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有责任为青少年的成长打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抖音短视频包罗万象,青少年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一些网红光鲜亮丽、众星捧月的生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青少年沉溺于拍摄短视频,使得其幻想成为网红,无法专心学习,阻碍自我提升。目前,抖音虽然有严格的上传审核制度,但是很多抖音用户深谙平台规则,总可以规避敏感词汇、动作,打擦边球。这些视频不仅会错误引导青少年群体,还会扰乱网络环境。

3.2 信息茧房带来的认知偏差

抖音的个性化推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用户也深陷信息茧房的陷阱,沉浸于刷视频带来的美好体验中,不觉自身的审美和认知早已局限。例如,一部分抖音用户经常观看网红女主播的视频,他们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就变成了“头包脸、白幼瘦、皮肤无瑕疵零毛孔”等网红风格,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审美能力,只会拿网络世界那一套标准来吹毛求疵地批判他人。用户长期沉浸于抖音塑造的擬态环境中,只观看符合自己观点和审美的视频,拒绝与自己观点和审美相悖的内容,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完整认知,对现实世界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失望,从而无法很好地与现实世界相处。

4 如何减轻抖音依赖的消极影响

减轻过度依赖抖音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平台方和用户共同作出努力。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管控力度,出台更多规范短视频传播的法律法规,为营造良好的短视频环境提供法律保障。同时,抖音平台不应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净化抖音环境、规范平台传播制度。第一,可以加强对抖音视频上传审核的把关,严防打擦边球,抵制低俗、色情内容的传播;第二,仿照游戏设置强制性的防沉迷系统,在检测到用户使用时间过长时,强制其下线,防止其对抖音视频上瘾;第三,在个性化推送之外,可以多向用户推送关乎社会进步、国计民生的严肃话题,提高抖音用户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另一方面,用户要加强自我管控,提高自我思考和自我思辨的能力,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合理安排时间,审慎、批判地使用抖音,不要被抖音左右。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能够独立思考。应该认识到,媒介只是使用工具,不应该反过来主宰人们的精神世界。要警惕娱乐至死,防止陷入精神虚无主义。

5 结语

媒介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因媒介而更加丰富多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放松、社交互动等多方面的需求,疫情发生后,抖音不仅缓解了人们隔离在家的焦虑,抖音自媒体、抖音电商更为部分人提供了就业新思路。但是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与抖音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沉溺其中,耽误学习和工作。人们不能过度依赖媒介,失去作为人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被虚拟世界支配。人们应该正视媒介,追求与媒介的平衡,既不要因为害怕媒介带来的弊端而拒绝进步,也不要过度追求反被其异化。

参考文献:

[1]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新闻潮,2022(2):3.

[2] 祝瑞珏.从抖音的成功看短视频传播的延展性[J].传播力研究,2018,2(8):66.

[3] 李瑞清,周丽.信息茧房下的短视频依赖研究:以抖音为例[J].采写编,2021(7):75-76,127.

[4] 梁金凤.城市短视频传播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9.

[5] 秦淑娥.手机游戏APP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9.

[6] 陈渝,王馨笛.新媒体时代微博用户沉浸体验下持续使用行为研究:潜在示能性的调节效应[J].图书馆,2020(1):63-71.

[7] 高盛云.短视频平台成瘾性违背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浅析: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通讯世界,2019,26(2):218-219.

[8] 郭蒙蒙.拟剧理论视域下抖音角色表演的理想形象分析[J].东南传播,2019(11):115-116.

[9] 李舒霓.抖音视频的类型分析与意义建构[J].新媒体研究,2018,4(19):1-4.

作者简介:潘群英(1998—),女,湖南益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抖音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分析
抖音短视频的商业价值及盈利模式分析
多维探析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抖音
传播学视角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困境研究
义救女儿“抖音”小伙伴,灼灼父爱引领亲情归
基于抖音APP的女性主义研究
“抖音”经济战
抖音短视频APP的发展与研究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