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 培训成效提升

2022-05-30刘庆王刚程萍

职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互联网

刘庆 王刚 程萍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湖北三峡技师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两个阶段的培训到课率、培训结业速率、培训满意率等数据,发现线上培训模式对培训质量的提升效果明显,同时数字技术对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  “互联网+”  数字课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指出,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設,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同年,李克强总理在福建省考察时表示,“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2021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职业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自2017年开始,响应政府号召,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模式难以进行,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百日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行动方案》的推动下,学校顺势实行了“互联网+培训”。以2020年为分界点,培训工作的发展按培训模式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2017年、2018年、2019年这三年称为线下培训阶段,2020年、2021年这两年称为线上培训阶段。对照两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将“互联网+培训”的优势总结为:数字技术赋能,培训成效提升。

笔者以2017—2021年这五年来,培训学时在800以上的企业新型学徒培训班级为分析样本,就平均培训覆盖率、平均培训结业速率、培训效果、培训规模等方面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互联网+培训”能解决线下培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服务企业的培训工作在质量、效益、规模上协同发展。

一、从平均培训到课率对比结果看培训参与度

培训到课率是指企业学员真正参加所有课程(课题)学习的比例,即每次课程(课题)实际学习人数与应到人数之比,进行平均得到每个企业班级的培训到课率。由于培训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企业员工离职等情况发生,应到人数为实际培训存续人数。即培训到课率=每次培训到课率之和÷培训次数。

平均培训到课率为当年所有企业班级的培训到课率再平均所得,即:平均培训到课率=当年所有企业班级培训到课率之和÷当年所有企业培训班级数。

从图1可以看出,在线下培训阶段的2017年、2018年、2019年这三年中,不论是送培训上门到企业授课,还是企业员工集中到学校参加培训都很难做到全勤。这三年的平均培训到课率均在80%以下,根本问题是工学矛盾在企业培训中无法避免。工学矛盾产生的原因:一是企业无法做到停工停产开展培训,二是学员交替轮休时不愿牺牲休息时间参加培训。对于缺课学员往往采取自学、答疑的方式补课,缺课人数较多时还要另找时间再次授课,给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大困难。

而在2020、2021两个年度的线上培训阶段,不论是平台点播课程,还是回放直播课程,学习时间及学习时长都是由企业学员自主确定的,有效化解了工学矛盾,从而使得培训实际到课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

二、从平均培训结业速率对比结果看培训效率

学校对企业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培训方案及培训教学计划的安排,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均应在365天内完成。由于实操课程是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学员工作岗位上进行,一般以线下培训为主,因此,此案例报告只以理论课程进行统计分析培训结业速率。

培训结业速率是指以某个企业培训班级为对象,得出培训计划的365天与所有存续学员理论课程实际完成天数(从开班当天到完成学习的当天为止累计)之差值,再与计划的365天相除,反映其理论课程结业效率。即培训结业速率=(365-理论课程完成天数)÷365。数值越小表示速率较低,反之则较高。

平均培训结业速率是指当年所有企业培训班级结业速率的平均所得,即:平均培训结业速率=当年所有企业班级结业速率之和÷当年所有企业培训班级数。

从图2可以看出,在线下培训阶段的2017年、2018年、2019年这三年中,计划一年的理论课程培训平均延期超过4~6个月才完成。虽经不断完善培训服务措施,改革培训方式,情况逐年好转,但在2019年的平均速率也低至-0.37,平均超期135天。

而在线下培训阶段的2020年、2021年这两年中,计划内的理论培训课程基本都提前在培训实施后的6~7个月内就完成了,平均培训结业速率大幅提高,彻底反转为正数,甚至有的企业培训结业速率快至0.7,即近110天就完成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前后相比泾渭分明,培训效率得到根本提升。

三、从其他数据对比结果看培训规模与质量

首先,从表及图3可以看出,历年培训班数、培训总人数在不断攀升,反映了学校对企业开展培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创造社会效益、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学校创造了经济效益。

之所以能实现培训规模的扩大与效益的增长,特别是2021年的增长明显,正是因为实行了“互联网+培训”,培训实施顺畅、培训效率攀升的结果。

其次,从表及图4可以看出,企业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在线上培训阶段上升明显,趋近100%。这说明开展“互联网+培训”,有利于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企业学员能够自主学习、灵活学习,还可以就某个内容反复学习,使得其对培训体验的好感上升。

学校开展“互联网+培训”,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一是有效助力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培训教学;二是有效缓解了常态化培训期间的工学矛盾;三是有效避免了师资紧张的实际困难。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开发职业培训数字课程,对培训工作进行数字化提升,扩充数字课程资源,优化数字课程结构,计划通过2~3年的建设,形成一套内容可科学组合、学时可灵活匹配的,以15分钟左右的微课形式为主的涵盖绝大多数地方紧缺职业(工种)的数字课程资源,以提升“互联网+培训”能力,满足学校主要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需要,从而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培训互联网
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