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2-05-30曹昭平刘进

职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能力双师型

曹昭平 刘进

摘 要:“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本文结合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职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对提升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强化课堂思政教育、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等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教学能力 一体化教学

课 题: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职业发展理论视角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ZJZB202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教师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是职业教育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对“双师”的内涵界定较多,普遍认可的有“双证说” “双能说” “叠加说” “双层次说”四种理解。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强调教师能力的多重性和对综合素质的要求。

一、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中职教师需具备课程开发、课程教学、专业知识、行业能力、信息素养、研究和发展6个维度的教学能力。中职教师需具有专业知识和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行业能力对于教师能力要求较高,挑战性较大;信息素养在当前数字化转型时期,需要多加重视;另外,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多为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研究和发展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强化课堂思政教育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的不只是有技能的劳动者,还应是品行端正、吃苦耐劳的合格劳动者。中职教育的教学对象大多是未成年人,他们曾在基础教育阶段参加升学考试受挫,期待在某方面得到肯定与认可,他们潜力很大,在思想上、行为上需要一盏启明灯照耀。因此,中职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政教育,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这就对从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大多数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训练,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方面欠缺经验。因此,自新教师入职之日起,学校就应采取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等办法,遴选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对入职教师开展职前教育与训练、安排听课试讲考核、组织脱产实习等,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将技能与思政融合的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

(二)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作为检验教师课程教学能力、专业知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标。一是通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让教师们对教师职业常怀敬畏之心。二是通过下厂实践,获取新设备、新工艺等知识,同时弄明白企业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三是通过教师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技能大赛能让教师更清楚岗位内涵(有哪些模块、哪些知识点等),并且通过技能大赛的历练,让教师弄清楚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让学生弄懂每个知识点,将产品做到精益求精。四是通过参与一体化课程教材的编写,理解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了解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为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打下基础。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对“双师型”教师的课程教学、信息素养、研究与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普遍喜欢能动手的专业实践课,对于公共基础课兴趣有限,因此,在专业课深度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后,公共基础课如何创新教学方式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比如,积极推进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启动思政实训教学;统筹推进数学、英语教学改革,将数学、英语与专业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所学能用、够用;引进专业数字资源库,组织专业教研室与基础教研室集体备课、集中评课、整体反思,丰富基础课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等,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

(四)构建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结合中职特点,笔者提出了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想。该体系涵盖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0个,其中课程教学、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权重赋分20分,其余均为15分。对于二级指标,未给予具体的权重赋分,在运用中可根据一级指标的总分值和评价对象所处的职业阶段赋予具体的分值,更具适用性和灵活性,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该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用于评测不同职业阶段的中职教师,将其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授课安排、参加技能竞赛、申报课程项目等的依据,以发掘教师个体发展潜能,实现“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

三、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一)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全面开展不匹配

近年来,中职教师的引进大多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中职学校普遍将在国家一类大赛中成绩突出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这些教师动手能力强,但课程教学能力、学科综合理论知识欠缺。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不是单一学科知识,需要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每个项目教学中,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深度开展后,当前人才引进机制的制约,势必会导致理论与技能都过硬的教师相对短缺,因此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将理论扎实的教师与技能过硬的教师合理搭配,是提升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升学意愿增强影响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21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报名人数为37 273人,技能高考报名人数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6 500人,增长率为21.12%。由于家长及学生有强烈的升学愿望,学生在完成企业顶岗实习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的比例降低,有些企业因此而中断了校企合作。中职“双师型”教师需要从教学、竞赛、指导学生等多方面进行历练,也需要持续有效地进行企业培训,在企业实践中获得前沿技能与实战经验。因此,中职学校在办学中需要采取差异化策略,哪些班级是就业班、哪些班级是技能高考班需要明确定位,并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师课程安排上可实行同系部相近专业轮岗制,让教师既术业有专攻又全方位成长;在安排顶岗实习中明確学生就业意向,对于参与技能高考的学生尽可能全程主攻升学,对于就业意愿强烈的学生进行多技能强化训练以及多方面岗位职业指导,让学生能扎根企业。相关部门推出的系列政策,在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也能为中职“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不同的平台,拓宽教师的视野,让教师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

(三)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挫伤中职教师积极性

目前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薪酬主要依据职称确定,与其岗位贡献、业绩几乎没有联系,在收入上与非“双师型”教师差别不大。而在教学中要求“双师型”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均有较高的水平,承担比一般教师更繁重的备课、授课任务。虽然在课时费上中职“双师型”教师高于非“双师型”教师,但微小课时费的差别难以保障中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激发其持续发展动力。因此,如何健全中职“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对中职“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方式上,除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外,授予荣誉称号、提高课时费等也是较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金星霖.“双师型”教师的起源、内涵及其培养[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5).

[2]刁均峰,韩锡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10).

[3]曹昭平,柯婷,刘进.关于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9(29).

(作者单位:武汉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教学能力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