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驱动提升学生书法素养

2022-05-30贺小燕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6期
关键词:刘老师书法创设

贺小燕

“同中求变”是苏少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软笔书法课,它要求学生通过读帖、临摹了解同一字中相同笔画的不同形态变化,从长短、轻重、走向等方面掌握相同笔画的形态变化和组合规律,进一步强化“求变”这一书法原则,从而提升书法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这节“同中求变”课由刘君老师执教,刘老师基于六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进而推动学生书法素养的发展。

一、任务设计有目标

基于学情,确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的任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活动。

刘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设计了“书法字典”这一任务,同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收录学生写的字,这既符合该单元探寻结字规律的要求,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贴到“书法字典”中时,脸上洋溢着骄傲满足的笑容。

可见,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自主地将教师的教学要求视为个人的学习动力,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迈进,恰到好处地发挥目标导向作用,教与学相得益彰。

二、任务驱动有梯度

在设计任务时,执教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差异,设定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梯度式任务”,并以此带动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书法素养。以下为三个梯度的任务。

1.热身型任务

这种任务一般以总结旧知为主,主要是为了给新课作准备,也为知识、方法提供了一种具体化的样例。

刘老师在新课前设计的热身型任务是:先引导学生复习同一个笔画在同一个汉字中的变化规律,即“多横有长短、多竖有主次、多撇不同向、一字无二捺”。这个任务的设置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还联系了新课内容,任务难度低,学生的参与面广,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进阶型任务

进阶型任务是热身型任务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能力提升和迁移。比如,刘老师在复习环节后设计了“观察、练习书写‘後字”的任务,这个“後”字撇较多,这与热身型任务中的“多撇不同向”有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新的关注点——长短、粗细,这就为突破难点做了准备,也是引导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了前两个任务后,提笔书写“後”字时自信满满,不仅书写漂亮规范,还能关注到撇的变化,初步领悟到了“同一个笔画在同一个字中的变化”。

3.提高型任务

完成进阶型任务之后,刘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让学生基于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或合作学习。

刘老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1)小组观察“書、然”,讨论它们的相同笔画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同中求变”。(2)小组成员在书写纸上各写一个字,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展示。设置该任务是为了检验学生在前两个任务中的学习效果。

这样一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对前两个任务中的关注点进行关联,也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设计梯度目标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整体素质均获得充分提升。

学生在体验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知识的历程后,采用可视化的方法——用毛笔书写着自己认识的中文汉字,借此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完整的认知结构,推动了自身书法素养的发展。

三、任务落实有情境

情境教学,即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外界环境,实现和学生心境共鸣的一种教学方法。约翰·杜威曾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即将现实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在场景中以教学任务为驱动,激发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参与学习任务,并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思考积极性。刘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创设了适合的情境,推动了本节课任务的落实。

1.创设真实情境,激活学生的直接经验

真实的生活情境与气氛的营造,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原有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现有认知,并引发其深入思索和探求新的未知事物的愿望。

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如、意”二字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个人经验,完成“猜心情”的任务。刘老师出示了前一天写好的“如、意”二字,然后现场再一次书写,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猜出老师的不同心情,激活了自己的直接经验。

基于此,学生各自写下属于自己的“如、意”二字,各有特色,虽写法不同,但都能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心情。

2.創设认知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认知情境是指学生在探究书法相关问题时发展的能力,可以在自主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深度学习,提高其思维品质,为推动书法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书法赏析的环节中,刘老师创设了认知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因情生变,因变生美”。刘老师首先出示的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重点分析了作品中的“之”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同一个书法家写同一个字,笔法也会随着情境有所变化;接着,刘老师又出示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祭侄文稿》,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们感受到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时的悲痛心情,深刻体会出,同一书法家在不同心境下写的字也有所不同。

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同中求变”这一学习任务得以扎实有效落实,还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审美、鉴赏等能力。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文化,小学阶段是书法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并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练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书法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刘老师书法创设
书法
书法欣赏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书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