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四个导向”,提升校本研训质量

2022-05-30吴勇俊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研训李老师

吴勇俊

一、研究背景

校本研训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育人质量,进而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发展。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背景下,校本研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虽然丹阳市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均对提高校本研训的质量提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要求,但是校本研训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以我校为例,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将校本研训简单化为教学要求的单向传达。教研活动应该贯彻研训部门的教学要求,但是, 我们有时候会把校本的教研、培训简单地认为是传达、落实研训部门的教学要求。这种简单化的、单向的传达,认真听的教师不多,认真做的可能更少。教学理念、教学原则,甚至教学要求,教师们认为这些他们都已知道,当下觉得实践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依旧是以往的模式和状态。

二是将校本研训表面化为学科教师之间的简单交流。在不少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主要交流的是教学进度,即使安排了听课研讨,教师们也只是简单聊几句。不深入分析教学成功的经验,甚至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痛不痒地一带而过,有的甚至碍于面子只字不提,更别说是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这样表面化、浅层次的校本研训效果甚微。

基于以上问题,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提升教师参与的積极性,让教师真正做到乐听、乐学、乐改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呈现

1.活动背景

在1月份的初三期末阶段质量检测中,从城区学校来我校交流的历史学科教师李老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创造了我校——一所小规模的农村学校教学历史上的奇迹。其他教师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用的是共同的课件、教案,为什么我的教学效果不如她?”有的说:“都是一样的学生,这个问题我讲了好几遍,为什么我们班的错误率还这么高?”还有的说:“我想不明白啊,我觉得我比李老师认真,还经常找学生谈心,甚至单独辅导,怎么就不见效果呢?”

我听着大家的议论,心底暗暗高兴,这可是开展校本研训的最好时机。

2.活动过程

我及时收集了教师们讨论的主要问题,在全校组织了一次研训活动。

首先,邀请李老师针对教师们讨论的主要问题,从备课、上课、练习、辅导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因为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都听得特别认真。

其次,组织教师们分组讨论,结合李老师的经验交流,从备课、上课、练习与辅导等方面分析李老师的教学效果为什么比较好。

最后,各组推选代表交流本组的讨论结果。经过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李老师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心中有学生。李老师从城区学校来到农村学校,认真研究了这里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及需要提升的地方,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了备课和制作课件、编写教案以及练习上,尽力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表扬、鼓励学生,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肯动脑,有想法。李老师善于思考,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她的教学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她的每节课都有恰到好处的归纳与总结、方法与点拨。

教学踏实,任务落实。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李老师的新课课件、学案、练习,都是根据学情,在共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备课,练习更是精挑细选并亲自做一遍。教学任务完成后,李老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练习、反馈,并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讲评、纠错,真正做到了教、学、评相一致。

3.活动效果

这次集体研训活动的效果很好,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讨,找到李老师教学成功秘诀的同时,也开始学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次研训活动的成功,也在于它改变了教师们原有的教研、培训习惯,简单化、表面化的研训活动在减少,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的情况逐渐增多了。

三、案例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要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研训的核心。校本研训必须要聚焦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问题不能空,也不能太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法要对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的研究才是真研究,讨论过程中,教师们才会认真投入,有题可议,有话可讲。

2.坚持榜样导向

对教师们来说,身边同事成功的例子总是更能增强他们改革的决心。在校本研训中,我们及时发现、培育优秀的教师典型,并通过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引领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研训中来,在共同学习、讨论、探究中反思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3.坚持实践导向

校本研训不能纸上谈兵,要能够真正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校本研训聚焦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研训的成果要运用于实践,因而,校本研训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需要输出可操作的办法和策略,或者是能够为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的程序、方法和工具,帮助教师们改变原有的教学行为。

4.坚持共享导向

校本研训需要营造开放的氛围,做到资源共享。要打破学段、学科间可能存在的藩篱,倡导通过读书会、工作坊等形式建设教师的学习共同体。

任何创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展,我们才能无限接近成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正确面对并积极努力地去解决问题,相信我们的校本研训会越来越有成效,教师们也会越来越喜欢这种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也会越来越自觉。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研训李老师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该得奖的李老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李老师的心事
新高考对“曲线运动”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趋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