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合作共赢路径研究
2022-05-30刘林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企业主动“走出去”等机遇。然而各国地缘政治风险复杂、经济法律制度不健全、文化差异与公共关系不稳定等问题导致我国对外投资面临诸多挑战。结合国内外形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建立国际治理体系、发展多元化投资模式、建立人文交流机制等途径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共赢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共赢;路径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致辞,强调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携手努力不断开创互利共赢合作新局面,彰显中国以开放促合作的信心与力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下,要想实现对外投资合作共赢新局面,还需要了解国内外发展形势,总结与归纳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完善国际治理体系,深入了解各国法律制度,发展多元投资模式,加强各国人文交流,共同创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投资环境。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面临的机遇
1.外部投资环境趋好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合作进入到新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外部環境不断改善。一方面,全球经济回暖。2020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发展,全球经济进入回暖期,各国企业开始复工复产。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与投资发展态势良好。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6%。全球经济回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为我国对外投资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合作进入新局面,我国是新兴经济体代表,按照“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使各国参与方积极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模式,达成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投资合作。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化,共同构建互惠互利、平等互助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2.内部经济稳步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内部经济发展在稳步推进,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形式。一方面,我国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经济得到稳健发展。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0976元,比上年增长8.0%。另一方面,我国在不断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合作在有序发展,2021年货物进出口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服务进出口5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115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国内企业不断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为对外投资提供新动力,同时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逐渐形成,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内部经济支持。
3.企业“走出去”主动性增强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为了进一步开放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颁布各种政策鼓励与支持企业“走出去”,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主动“走出去”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在这个“走出去”过程中,企业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导向,积极探索发达国家市场,并参与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尤其是在高铁、新能源、电力、通信等领域与国外企业达成合作,并掌握更多主动权与话语权。一方面,在对外投资方面,企业积极融入到全球网络中,并在国外建立高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投资研发中心。另一方面,在对外承包工程中,在项目融资、工程总承包、运营维护等高附加值领域中成为主导地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面临的挑战
1.地缘政治风险复杂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充满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挑战,其中地缘政治风险是我国对外投资中首要面对的挑战。近年来国际政局动荡不稳,全球地缘政治矛盾在不断加剧,多地区的政治摩擦不断,局势紧张,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导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受到较大干扰。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风险复杂多变。“一带一路”经过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几个地区,由于沿线国家的政治、民族、宗教等差异明显,政党斗争、政权革命、恐怖主义事件等频发。以中东地区为例,地区冲突不断,其中乌克兰、叙利亚等危机持续,部分邻国处于敌对状态,区域政治不稳定严重影响到对外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沿线国家面临民族冲突、民主政治转型等风险,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分裂主义明显,容易引发战乱,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当地经济投资。
2.经济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对外投资过程中,部分国家的经济与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我国对外投资存在较大风险。一方面,法律方面,由于对外投资企业对部分国家的法律环境不熟悉、不适应,通常需要花费高额法律费用与经营成本。同时,部分国家贸易立法不够完善,对产品与服务质量标准要求差异较大,显著增加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在经济方面,部分国家的市场相对封闭,存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企业投资风险。例如,美国“优先”的对外经济政策对他国投资采取限制措施,尤其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对中国企业打压力度不断增加,给中国企业投资设卡、增加关税。澳大利亚2019年以来收紧外资审批政策;日本2020年出台《外汇法》提高外资在日本投资门框等,均导致中国对外投资风险不断增加。
3.文化差异与公共关系不稳定
在“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受到各国文化差异与公共关系的影响,导致对外投资合作存在较大风险,且各国合作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各国之间的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无法进行有效的疏通与协调,容易引发民族主义情绪,对我国对外投资进程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国家与地区对外来企业存在不信任与禁忌,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由于对当地国家文化习俗与民族宗教信仰等不熟悉,容易产生误解或冲突。部分企业对投资国家的民间社会风险认识不足,容易出现公共关系危机,一旦公共关系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猜忌与信任危机。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合作共赢路径
1.加强政治沟通与互信,完善国际治理体系
首先,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体系,加强各国共同治理、政治互信与沟通。为了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需要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体系,促使各国形成一个共同协调、交流的体系,各国共同为经济互惠、互通、共享打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可以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对国际治理、区域治理内容共同制定。
其次,设立常设机构,与联合国加强合作,各国轮流举办交流会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建立全球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加强各国政治互信与沟通,设置常设机构,为各项投资合作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联合国的大力支持,需要进一步推进联合国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出联合国的纽带作用,借助联合国的国际影响力为各国的政治互信与沟通提供支持。促使各国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为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各国轮流举办交流会议,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政策、经贸、金融、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协商,拉近各国之间的关系与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共同促进对外投资工作的有序开展。
最后,构建全球治理、相互尊重的国际合作共赢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呼吁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在政治局面建立持久和平世界,要求各国之间相互尊重与平等协商,积极开展政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共建、共享、共商”的全球治理理念融入到各国政治交流中,为全球治理体系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政治关系,以便促使各国的对外投资合作共赢。
2.深入研究各国法律体系,发展多元化投资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同时在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也产生较大争议,为了促使各国之间的对外投资合作共赢,急需要解决这些争议。通过深入研究各国的法律体系,发展多元化投资有利于解决这些争议,推动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达到合作共赢局面。
首先,采取比较法研究与了解各国之间的法律制度。由于各国的法律体系不同,在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方面需要对其法律体系深入研究,通过比较法对比了解投资双方的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增进彼此法律制度信任与了解程度,结合对外投资实际需要,签订多边或双边协议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同时,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仲裁合作,增加人力与资源的投入,建立各国之间的争议解决机制与司法协助制度,以便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其次,加强各国经济的合作共赢,营造共同繁荣的对外投资环境。促使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促使中国企业在经济领域中成为主导地位,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领域促使各国共同创新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利益共同的导向下,推动各国经济合作朝着“互惠互利、共享、开放、共赢”等方向发展。将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我国经济政策与发展中,加强各国经济合作,促使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加强合作共赢,共同构建繁荣的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促使国际经济关系建立在公正、公平、合理、相互依靠的基础上,推动各国建立紧密的经济关系,为共赢与共同繁荣的对外投资环境共同努力。
最后,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促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一是促使发达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中来,中国与各国之间共同制定全球经济、区域经济治理新秩序,加强各国资金、基础设施、产能、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参与到对外投资合作中,创新合作方式,促使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借助“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拓展全球发展空间,将对外投资与援助相结合,为中国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大多数沿线国家经济不发达,中国企业可以依托于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确保我国对外投资的良性发展。营造中国对外投资的友好国际环境,建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合作模式。沿线国家在通信、高铁、医疗服务、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中存在较大缺口,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援助的对外投资方式帮助其他国家走出短期困境,建立互惠互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挖掘多领域投资合作潜力。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中国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带动产业转型。在通信领域,我国产业链与技术专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移动公司不断加强跨境陆地光缆与海底关鸾等通信干线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为其提供国际专线、国际互联网接入等服务,通信企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中主力军。在农业领域,中國通过援建农业的方式在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平台。四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绿色发展与合作共赢。在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加强各国绿色发展与合作,推动各国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当前人类处于同命运的地球村,在共同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对外投资的合作共赢发展。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投资中,促进各国绿色经济的合作共赢。在对外投资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建设与管理,在对外投资前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变化,坚持理性投资,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国际投资市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企业建设,开展绿色园区等示范项目,促进各国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的方面的合作,推动沿线国家绿色发展。
3.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各国文化差异与公共关系不稳定是影响到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要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形成对外投资合作共赢局面,还需要加强人文交流,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一方面,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在人文交流机制中,需要确保各国之间互通互联与民心相通,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认同与了解,建立友好发展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差异明显,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创办文化博览会,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互动,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使线上线下文化交流共同发展,不断拓展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借助旅游投资与合作促使各国文化的交流,鼓励旅游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企业的合作,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促使区域文化交流,吸引境外游客来华旅游,参观中国优秀文化,并促使中国游客到沿线国家旅游,促使各国民众相互往来,增加文化认同,为旅游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文化战略伙伴关系。国际交流不断深入,促使各国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关系稳定持久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需要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指导依据。各国高层领导需要重视合作共赢的国际文化战略,共同建造多样、平等、包容的世界文明,为对外投资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结语
总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复杂多变的海外环境,对各种投资风险进行了解,以便探索一条对外投资合作共赢的道路,引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对外投资中,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顾捷.“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12):6.
[2]张音音.“一带一路”视角下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的路径探析[J].中国周刊,2020(6):150.
[3]马忠民,蒋文静.“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21(9):4.
[4]周健,刘友金,曾小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提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盈利能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2):15.
作者简介:刘林(1984.07- ),女,汉族,山东省青州市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