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交互动画在传承非遗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2022-05-30王婉婷王婉蓉傅凯莉

艺术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婉婷 王婉蓉 傅凯莉

摘要: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和艺术结合,推动了数字交互动画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交互动画凭借丰富的交互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近年来,我国以非遗为题材的交互动画不断涌现,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交互动画的发展。文章从观众的角度入手,分析观众在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结合现今交互动画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背景关系,探讨其在传承非遗中的价值。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交互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承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7-00-03

数字动画一直以来都很受大众欢迎,高自由度的表现方式使动画几乎能够容纳所有类型的题材,也因此被广泛应用到数字媒体的各个领域中。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动画有了新的特征——交互。传统的动画存在一种距离感,观众与作者、作品之间无法进行互动交流,而交互式动画为传受双方搭建了互动交流的桥梁。创作者可以有目的地让观众观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观众也可以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双方实现了顺畅的互动交流,观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向主动选择信息,动画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交互式动画能更高效地传递文化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一直是我国重点保护和传承的对象。数字交互动画是数字信息时代的产物,能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给受众带来触觉体验,在展示视频、图片的同时满足受众的趣味性阅读需求,进而有效传达非遗的精神内涵,有温度、有情感、有价值地传承和传播非遗。

1 数字交互动画:动画的传承价值

1.1 承载文化的艺术美感

数字动画一直以来都是创作者们热衷于选择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包罗万象的艺术载体,能够呈现出不同个体之间多姿多彩的审美共性和文化表征[1]。面对多种多样的非遗,数字动画能够结合各自的风格特点,将非遗转换成观众能够感知的视觉符号,通过画面、声音、内容结合技术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方式赋予了非遗新的意识形态,而数字动画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发散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美感。

数字动画中的艺术美感是从动画内容的叙事和审美体验中总结出来的,有利于人们在观赏中获得愉悦体验,满足审美情趣。次元指的是維度或者独立的空间,动画中的跨次元艺术美感一是指非遗内容上的跨次元表现,文化内容表现从一次元到三次元的设计转化与创作者的个人艺术美感和审美感知高度相关,最后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表现。二是指文化内涵的跨次元传播,将非遗中的精神内涵通过动画媒介传播至大众文化里[2]。这种跨次元的艺术美感区别于其他的影像视频,数字动画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形态的限制,其高自由度的创作能够完美契合不同的非遗。

数字动画与不同的优秀非遗结合,能创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而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的艺术美感往往能够吸引受众,给受众带来深刻的体验,增强受众对文化的感知力,有效输出文化。此外,艺术美感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制约,每个人获得的不同程度的审美愉悦和审美情趣都有助于激发其二次创作。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和短视频充斥人们的手机,通过感知动画中的艺术美感激发人们的创作欲,对传承优秀非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 文化传承的产业发展

如今数字动画视频与非遗的结合已经非常成熟了,其中不乏优秀的动画作品。但是传承非遗必须融入大众的生活娱乐,只有贴合大众的生活,文化的传承才有意义。数字动画视频的优势在于其兼容度,能够应用在各个场景以及不同的设备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传播优势,它通过艺术的方式重构非遗的形象,打造属于本身的文化品牌,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有利于非遗的传承[3]。其次,在愈发成熟的文化产业链中,加深大众对非遗品牌的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非遗的重视程度。

数字动画与非遗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数字动画需要优秀的文化滋养,进而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创作出更优质的动画视频,推动动画视频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动画的传播有利于强化非遗传承效果,尤其是濒临消亡的非遗手工艺,可以通过数字动画得到传承,同时非遗传承人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以经济效益反哺非遗传承发展。因此,数字动画应该致力于将非遗的精华展现出来,正确有效地传承文化,使其迸发顽强的生命力。

2 数字交互动画:交互的互动价值

2.1 沉浸式体验的交互感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的交互性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早期的交互动画一直试图通过镜头语言营造观众主观感受方面的交互式体验。这种交互方式只是让观众以旁观者的身份“围观”,并没有实现创作者与观众真正的双向互动。目前较为成熟的交互式动画以HTML5网页协议作为载体,主要被运用在小程序、移动端APP和网页中,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动画实现人机交互。例如H5新闻作品《天渠》通过多种运动交互方式使受众获得了强烈的沉浸式体验,运用动画、视频、音乐和插画等营造了一个逼真的新闻环境,给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4]。受众通过沉浸式的方式参与互动,在不断交互的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这样的行为活动中获得强烈的愉悦感,同时通过个人行为方式控制作品的发展走向,从而完成数字交互的审美活动。

VR头戴式混合现实设备的产生使数字动画有了新的交互方式——VR交互动画,它解锁了新的交互方式。在VR交互动画中,由于人们观看的画面已经脱离现实世界,超脱真实世界的行为逻辑和审美体验迫使受众遵循创作者的意愿参与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受众潜移默化地感受艺术的吸引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出现了不符合现实世界逻辑思维的审美期待,在虚拟场景中获得了自由行为交互的审美体验。探索式的审美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起受众对非遗的审美期待,深化受众在体验过程中对文化的审美认知。基于这种沉浸式的交互美,在创作者的逐步引导下,受众不由自主地产生认知探索,受众的这种交互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与作者进行无形的交流[5]。换言之,当受众通过互动使画面产生某种结果时,受众就已通过自身的行为与作品产生了潜在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理解为以作品为基准的创作者与接收者之间双向的理性与感性互动传达,互动的价值也由此体现出来。

2.2 主动参与的体验感

传统的动画作品体现的是创作者个人的主观思想,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审美差距阻碍了两者的交流,呈现出以创作者思想为中心的特点,创作者无法得到反馈,交互动画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去中心化使作品本身没有最终形式,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生产而创作的最终作品不是文化生产的机械复制,而是会变化的作品[6]。从观众的体验角度来看,观众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交互动画的人机交互特性使观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为主动参与活动。交互动画使观众由旁观电视、电影的视角转向第一人称视角,视角的转变使观众以主观视角参与到动画的叙事情节中,进而主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观看角度。交互动画的人机交互特性缩短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充分发挥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使观众融入故事情节。

例如,在VR交互动画《纸鹤》中,观众可以通过手部追踪指挥音乐、解锁门户、点亮隐形世界等,为动画主人公音乐家寻找真正的灵感。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通过自主体验在物理、情感上与音乐家建立联系,从而获得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沉浸式满足。

传统的动画艺术作品都是通过线性叙事实现的,由于技术的限制,观众无法参与作品创作。交互动画在观众的参与下自主交互,观众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某个剧情,整个剧情发展脉络随着观众的选择而改变,观众的不同选择使作品呈现不同的效果,也給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7]。与此同时,观众通过作品和其他观众交流,还可获得新的思想感悟与情感体验。观众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还体现出对非遗知识的需求,促使非遗在传播过程中做到真正的知识输入,而非单方面的强制观看。比如《狮头彩扎工艺》这部交互动画将狮头彩扎工艺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拖动等交互方式主动参与其中,体验每一道制作工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制作环节。观众在交互体验中获得乐趣的同时也吸收了相应的文化知识,不仅受到了非遗的熏陶,还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发展。

3 非遗类交互动画的传播价值

3.1 数字交互动画的文化信息传播

传承非遗,提炼文化内容至关重要。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中充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数据信息,这要求非遗传播做到凝练精华。同时,展现的内容必须符合主流价值观,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数字交互动画可以有效地传播图像信息,加深人们对非遗的印象[8]。对非遗进行数据化采集意义重大,针对难以有效保护和呈现的非遗,可以基于数字技术进行形态保护和呈现,将非遗转化为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再通过极具创意的创作方式赋予非遗勃勃生机。

非遗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数字交互动画可以将非遗的艺术特征转化为特有的艺术符号进行有效的传播。非遗在传承中面临诸多问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的数字信息展示平台和系统具有跨媒介、跨时空的特征,通过数字交互动画普及和传播非遗可以增强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抵御外来文化入侵、提高非遗的受关注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数字交互动画的精神内涵传播

数字技术为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技术泛滥也会导致创作者对工具产生盲目崇拜,要求作者在进行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要精准把握艺术内涵。在数字交互动画中,虚拟化的创作主体是多种数字媒介的重要展现方式。而数字媒介的强大媒体容载量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创作的自由度和参与度。数字交互动画对非遗进行艺术化处理和加工,其中富含人生哲理、生活真谛等具有启发性的作品常常能够跨越时空引导人们思考,进而引发情感共鸣,为发展和扩充非遗传承人队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此外,创新是维持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动画可以灵活地与其他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利用数字媒体的艺术与技术特征重新解构文化遗产的内涵,活化文化精神,文化遗产就能凭借数字交互动画这一载体进行活态的内涵传播,通过交互动画进一步凸显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意义。这是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化资源与开发应用中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功能[9]。与此同时,数字化创作也为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传承方式和发展空间,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赋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取向和审美,促进公众参与其中,实现文化内涵的传播与传承。

4 结语

数字交互动画高度的创作自由、虚拟再现和较强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满足非遗的传承需求,提取文化遗产的精华,凝练当今时代的语境,对传承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平台能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撑,利用数字技术“复活”文化遗产绝不是单纯的技艺结合,数字交互动画一直在向更高阶段迈进,追求多元化的发展。在注重视觉、技术、交互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时,也要把握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核心内容,文化遗产该如何与数字技术结合以实现更好的传承发展才是目前的重要课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宗伟刚,段晓昀.数字交互和媒介参与:微动画的技术进阶与文化表征[J].中国电视,2021(4):78-81.

[2] 姜沛勃,韩静华.未来影像发展趋势下的动画交互形态转变研究[J].艺术教育,2020(4):137-140.

[3] 戴梅萍.数字动画短视频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的运用[J].今古文创,2021(47):77-79.

[4] 崔浩月.论H5新闻作品《天渠》的“沉浸式传播”[J].今传媒,2020,28(7):25-27.

[5] 类维顺,齐恩源.时空重叠:混合现实技术在交互式动画中的应用[J].文艺争鸣,2021(11):162-166.

[6] 高源,刘坚.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2(3):265-269.

[7] 高源,刘坚.数字影像艺术的交互审美分析[J].文艺争鸣,2021(10):187-192.

[8] 杨喜帆.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价值及应用[J].大众文艺,2021(15):124-125.

[9] 魏颖,徐明.动画电影:数字技术应用与美学价值[J].电影文学,2020(23):124-127.

作者简介:王婉婷(1997—),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媒与影像数字化。

王婉蓉(1997—),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媒与影像数字化。

傅凯莉(1988—),女,江苏苏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实证美学、感性工程学、用户体验设计。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