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绘本教学的创新方式
2022-05-30王雅丽
王雅丽
[摘要]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被更多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弥补传统教学不足与提升学生阅读积极主动性两方面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但在自主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浅层次,缺乏深度,亟须教师有效指导。基于此,以低年级为例的绘本教学创新方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猜读引入、赏读与共、演读结合、研读创编的阅读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绘本阅读兴趣。
[关键词] 绘本教学;低年级;指导策略
一、猜读引入,产生阅读期待
阅读心理学指出,任何一位读者在接触文本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阅读期待。这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驱使下而产生的一种阅读冲动,在阅读期待的心理条件下进行教学会产生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低年级学生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十分好问,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便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绘本《逃家小兔》相较于一些文学性、艺术性、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更富有生活情趣。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猜想,巧妙地连接学习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抓题目猜测。一个有趣的题目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猜想可以从题目本身入手。在《逃家小兔》一文中,学生一看题目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兔为什么要逃离自己的家?是因为爸爸妈妈批评它吗?在逃家的路上,它会发生哪些事情呢?它最终回家了吗?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通过猜测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就能在课堂上建立自由猜想的阅读“学习场”。
抓封面猜测。封面色彩丰富、直观形象,是一种对故事的描绘和概括,《逃家小兔》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扉页图画与故事的内容息息相关,请你们以此来猜猜故事中的兔子可能发生了什么?此时学生便会随着问题不知不觉进入故事情境。教师根据绘本内容给学生讲故事,他们带着问题听故事,并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猜想获取新知,增强课堂体验。
抓句式猜测。绘本《逃家小兔》里兔妈妈和小兔子的对话中有这样的句式:“如果你变成______”“我就要变______”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猜测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并依照句式自由补充。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在对绘本图画的惊奇感叹中一步步充满期待并展开想象去猜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想象中表达,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阶段。爱想象是他们的天性,有依据的想象更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发散思维甚至创造力。因此,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猜想,不仅形成了阅读期待的最佳路径,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想象力,我们能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深刻体会阅读的美好。
二、赏读与共,体会真情实感
绘本,其实质是图画书的一种,是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注以少量文字作为解释的一种书籍。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绘本,认为阅读就应读文本,岂不知读图能力和读文能力一样重要。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是儿童感知事物最直接的方式,绘本以图为主,同时又是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所以,绘本符合儿童的感知发展和思维特点,在促进儿童情感、认知、能力的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绘本:
赏色彩之美。绘本《爱心树》的故事中大体用了4种颜色,分别是绿色、红色、黑色和白色。其中绿色和红色只在绘本的开篇和结尾出现,中间的故事内容均以黑色和白色呈现,这样的色彩设置勾勒出的图画既简洁、立意深远,也让人感觉很温馨,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多么无私。通过教师点拨、学生感悟的方式赏析色彩,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爱隐藏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因为爱一直都在。平淡的颜色,衬托出平淡的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却有着不平凡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以此为色彩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举一反三,发现色彩中蕴含的“秘密”,激发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赏图画之微。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图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绘本中的大树有哪些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大树从先前的笔直变得逐渐弯曲,从枝繁叶茂到最后变成一个光秃秃的树桩……犹如我们父母一样,随着岁月流逝,身姿不再挺拔,脊背不再挺直……父母如文中的愛心树一样,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快乐,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并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处。在以后的绘本阅读中,学生也会有意识地从图画的细节入手,体会其中的动人之处。
赏内容之情。《爱心树》语言朴实、注重抒情。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字让学生去探索人物的性格、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和情绪的表达,并适时选择重点句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赏读。比如,文中反复出现“大树很快乐”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与爸爸妈妈的生活日常,做到在赏中读、在读中赏。学生感悟到天下的父母只要子女能幸福,他们再辛苦也觉得值得。这就达到了赏绘本内容时便能懂得爱与被爱、付出与索取等情感的境界。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绘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情景,说出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以此表达对父母的爱。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过程中蕴含的表达情感的真谛。
好的绘本不仅在于讲述一个故事,同时还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情感,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所以,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感受人物特点及体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可以选择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要素,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和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和图画以外的世界。
三、演读结合,感受文本魅力
有些绘本故事的情节性很强,在对故事人物、情节、语言相对熟悉后,教师可以在绘本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进入故事情境,这种塑造式阅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反思,夯实学生成长的人文厚度。学生在表演或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明礼仪、理想道德、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声情并茂来范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投入感情去演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绎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阅读绘本,从而感受文本的魅力。
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了在静谧的大森林里,大兔子和小兔子一起做睡前游戏,营造着浓浓的爱的氛围。全文人物鲜明、对话丰富,适合多种形式的演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增强绘本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演读时给相应的绘本图画配上音乐,将和绘本内容有关的动画进行相应的展示,同时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相应的绘本图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教师的生动演绎下,爱的主题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为他们种下了爱的种子,教他们学会如何去表达爱。
2.你读我读齐表演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绘本剧的融入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它作为艺术活动的载体,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思维的拓展,还是孩子情感的激励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外在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体验进行角色表演,既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彻底打开他们的心扉,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绘本教学的具身化、特色化和人
文化。
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开始练起。在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过程中,当读到小兔子笑着跳上跳下那段场景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图画,绘本中小兔子的动作具体而生动,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可以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出爱。但同时他们也明白爱是一种情感,是无法准确描述的,就像绘本故事中小兔子用手臂多长来丈量爱,用蹦跳多高来表达爱,用小河与山丘的距离来形容爱,用月亮的远近诠释爱……绘本剧表演的融入,一方面推进了阅读教学的创新,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及运用提供了多元化的表现平台,让他们在思考、表演、情感输出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师生合作共演绎
课堂上还可以分角色表演,学生扮演小兔子,教师扮演大兔子。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身体语言将当时小兔子的动作神态表演出来,如期待、开心、幸福等,表演的对话简洁明了,却为我们展现了爸爸对孩子的温情告白,这是大兔子对小兔子爱的回应,是我们不言而喻的默契。通过这种表演型的阅读,学生进入文本、入情入境,感受到了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深深的爱,有效促进了探究意识的形成,同时提高了阅读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绘本不仅是简单的图画书,它还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教师在与学生演读时,应清晰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审美基调,避免冲淡文学味。教学中可以在演读故事的最后播放配乐钢琴曲,带领学生动情朗读,再现静谧动人的意境。在轻柔的乐曲声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更能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研读创编,提升创造能力
绘本语言,通俗浅近,生动简练,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既适合儿童自我阅读,也适合模仿和借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还要让孩子从绘本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或模仿,或续写,或拓展,不论点拨何种手法,其目的都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从而使静态的物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为习作教学铺垫情感的底色。虽然低年级学生并不认识或不能全部认识绘本上的字,但他们渴望表达、乐于表达。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从绘本的读者转变成绘本的作者,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研读绘本故事,引导他们创编自己的绘本故事。
1.仿照绘本语言特点进行学写
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画面紧密搭配,重复的结构是学生仿写的素材,如文中“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来,翻过来,又翻过去”等语言简洁明了,可以依照这样的语言形式,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仿写。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绘本阅读指导方式既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又能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保障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良性体验及收获,让学生对绘本中的语言特点有更深刻的感知及理解。
2.借助文本标点进行创编
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较少,但字少并不意味着作用小,有时简单的一个词、一个标点也会打开孩子创造思维的大门。在教学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面对这个省略号,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你觉得爷爷还可以用这些料子做什么?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这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性,给予他们分享阅读后进行内心体验的机会,并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创编。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爷爷都会想办法,用他的智慧巧妙地解决问题。正是因为爷爷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富有创意的改造,也给了约瑟很多的启迪,约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勇于思考、敢于挑戰,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于无声处达到育人功能。
3.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续写
绘本习惯性留白,引人深思。故事的结尾既是结尾又是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抑或是开展主题式的绘本创编。如果把画画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依据绘本画面来创作新的绘本故事。例如,阅读完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末的内容发挥想象:请你化身为约瑟,告诉我们,他写成了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创编绘本的目的在于拓宽对绘本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绘本的创写,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表变成有话想说、有情要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情感表达也会更加丰富而立体,创造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激发。
绘本作为贴合低年级学生生活世界且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读物,在满足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儿童的写话能力并非经由成人的刻意教导而来,而是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获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耐心指导,学会合理借助绘本的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绘本阅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话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及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绘本阅读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绘等教学方式,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欣赏表达、沟通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婷.绘本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8.
[2]关航.中国儿童图画书现状及问题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3]薛英秋.低年段绘本阅读“读写绘”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