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小学挫折教育的方法探究
2022-05-30季永辉
季永辉
摘 要:目前,国内各小学尚未建立完善的挫折教育体系。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理论,找寻挫折教育的有效方法,摸索挫折教育的路径。本文将简要分析学生缺乏挫折应对能力的原因,研究开展挫折教育对学生的必要性,重点探究有效开展小学挫折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挫折教育;积极情绪;挫折干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1-0120-03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frustra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JI Yonghui (Chenyu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e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domestic primary schools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a complete setback edu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study advanced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sychological theories, fi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setback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path of setback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students lack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setbacks, study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setback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focus on exploring method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setback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Frustration education; Positive emotions; Frustration intervention
社會的稳定发展为学生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而教师、家长的呵护与关怀也使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应对挫折以及战胜挫折的信心与能力。基于此,围绕挫折教育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学生缺乏挫折应对能力的原因
挫折主要是指基于某种动机,努力实现具体目标,但遭遇无法克服的干扰与障碍,难以满足自身动机与需求,进而出现消极、紧张等负面情绪。挫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其经常出现在人生道路上。在挫折面前,有的人悲观、颓废、消极、郁郁寡欢,有的人顽强、拼搏、进取、不屈不挠,能够克服挫折所带来的困境、消解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逐渐实现心理平衡。上述大多源于个人生活经历、挫折防卫机制以及挫折认知,也与个人承受能力明显相关。当前,部分学生在遭遇不如意或挫折时,经常灰心丧气,不知所措,甚至步入极端。当前,国内学生无法有效应对挫折的核心原因包括如下几点:第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儿童在家庭中享受着过分的保护与溺爱,成长中享有充足的物质环境。他们基本都拥有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有求必应,这也使学生无法充分适应集体生活,未能正面小挫折、小波动,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部分学生成长于单亲家庭,未能获得家庭的温暖,精神压抑,逐渐形成内向、孤独、阴沉的性格。第二,部分家长依然保有陈旧的教育理念,迫切地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加剧孩子的压力与负担,进而使其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2.挫折教育对学生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家长担心孩子受苦,对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替孩子包办一切,让学生变为温室中的花朵。上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很难保障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软弱,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与勇气。一旦遭遇挫折,很难有效抵抗挫折,进而产生消极心理,严重挫败其积极心态,进而引发心理问题。鉴于此,挫折教育可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满足个性健康发展需求
挫折教育是推动学生个性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挫折教育可推动学生心理生理的成熟与健康发育。在面对挫折时,部分学生经常会形成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厌学等问题。科学、有效的挫折教育可让学生迅速挣脱失败的泥潭,逐渐形成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进取、向上的精神。第二,挫折教育可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其自信心。当遇到挫折时,经历挫折教育的学生可直面困难,战胜困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认知内在潜能,形成克服挫折的勇气与能力,从容地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挑战。
(3)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挫折教育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德育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教育工作者应依托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提升其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其人格。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法制意识、道德品质、政治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助力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人格,切实增强其核心素养,为其成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人生规划、社会生活适应、升学择业、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尊重生命、认识自我、学会学习等多项内容;其目的在于调节心理,应对挫折,适应外部环境,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在新形势下,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教师也应积极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磨炼意志,累积生活经验,完善个性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及挫折承受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有效开展挫折教育的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学生经常陷入不同程度的自我怀疑,产生“我怎么这么笨?”“我为什么做不好?”等困惑。同时,懊恼、自责、烦躁等负面情绪也会持续困扰学生,消极情绪会逐渐消解学生应对挫折的信心与勇气。基于上述背景,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形成战胜挫折的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自我教育是指,结合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充分展现个体主观能动性,将自身作为对象,努力提高素质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自我教育主要涵盖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五方面。上述各元素从不同维度展现出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及自觉能动性。为强化自我教育质量,学生应积极地对自我进行接纳,从自我教育活动中逐渐了解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有意识地开展自我改造、自我调控工作。既要接纳正面的自己,也要接纳消极的自己。同时,教师与家长也应引领学生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对挫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逐渐了解挫折的两面性,既要看到事物的难点,也应用长远的目光看到克服挫折后的收获,促进自我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挫折成长点,找寻成长契机,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自信心。为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效果,切实增强其挫折抵抗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领学生正确意识到挫折的突发性,不能将主要精力与时间用于避免挫折上,而应重点探讨如何应对挫折,找寻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进行培养,强化其自我效能感,让学生逐步具备应对挫折,战胜挫折的信心与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自我意识也会持续发展,慢慢提高自我评价能力,逐渐从获取外部评价过渡到拥有独立见解,渐渐强化自我评价的有效性。此外,当学生陷入自我否定或自我怀疑的情绪中时,教师与家长应引领学生关注积极元素,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推动其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积极应对挫折,战胜挫折;用积极的情感应对消极的心理状态,持续强化挫折抵抗能力。
(2)积极开展挫折预防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人格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个体挫折预防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积极人格是弹性防护膜。当个体遭遇挫折时,挫折防护能力可迅速消解负面情绪、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始终用平和、从容的心态应对问题。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鉴于此,教师应对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积极开展挫折预防教育。为强化人格特质培养效果,教师应发挥积极情绪的正面教育作用。积极情绪不仅代表情感状态,还随时间逐步优化个体品质并推动其心灵成长。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质进行深入挖掘,展现自信、热情、勇敢、乐观等积极情绪,重点对其人格特质进行培养,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由于个体对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所产生的主观感受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幸福体验,在此背景下,通过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强化学生的幸福感,可使其更好地应对挫折,以提升其挫折预防能力。换言之,积极情绪的持续发展可逐步完善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有助于增强挫折预防教育效果,推动学生的心灵成长。挫折预防教育的重要方法还包括创建挫折情景,其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让每位学生均拥有乐观状态与应对挫折的潜力,而挫折教育可对上述潜力深入挖掘并对其进行有效培养。在遭遇挫折事件前,教师应预先为学生设置挫折情境,调动小视频、图片、文字、语言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提前感受挫折情境,找寻战胜挫折的方法。同时可与同伴分享个人见解,获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围绕生活、学习创建挫折情境,可强化学生的挫折抵抗能力。相应地,学校也应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直面挫折。社会实践活动可助力教师切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特征、认知能力,逐步找寻自我调控方法,挖掘内在潜力,获取应对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在逆境中感悟积极情绪,努力从挫折中挖掘积极元素,可逐渐开阔学生的胸襟,形成积极反应,以增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简言之,通过创建挫折情境,培养人格特质,可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达成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强化学生的挫折抵抗能力
为强化学生的挫折抵抗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建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会让学生的心态、行为出现多种变化。比如,部分低年级学生成绩优异,但升入高年级后,学习成绩迅速下滑,逐渐产生从山顶落到低谷的体验。情绪落差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产生愧疚感、失败感。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加强挫折观培养,让学生正确认知挫折并勇敢面对挫折。第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意志品质培养并非孤立存在,其与周边环境、人、物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榜样的作用尤为重要。对学生而言,榜样既是标杆,又是学习典范;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心中的榜样,逐步加深挫折认知,进而形成自我品质。鉴于此,教师应从教材中汲取名人应对挫折的经典事迹经验,积极开展挫折教育。例如,通过詹天佑、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爱迪生等人的艰难道路,让学生了解意志、决心、斗志对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适当提高学生的抱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情实际,助力学生个人抱负的提升。例如,对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调低学习目标,增强其成功体验感;对部分拥有良好基础的学生,可设置挑战性较大的目标,调动其学习斗志,增强其成就感。第四,让学生适度感受挫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挫折教育渗入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通过创设挫折情境,引领学生直面挫折、克服挫折,培养其坚定的决心与信念。通过组织军训、登山、长跑、球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品质与意志;从站姿、坐姿、语言等方面规范常规教育,约束学生的个人行为,鼓励其勇于面对人性的弱点,克服惰性,始终以乐观、健康的心态迎接生活。第五,结合个体差异开展挫折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先天因素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个性化的心理世界。结合个体差异,教师应秉持平等的态度,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在开展挫折教育时,应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例如,对日常粗枝大叶、行事刚强的学生,教师可施加压力,培养其自制力;对性格沉闷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教育,关心爱护,强化其战胜挫折的信心。
(4)加强家校合作,及时开展挫折干预活动
在小学阶段,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核心的活动空间。结合亲子关系理论,教师应正确意识到学生对父母拥有极强的依赖感,而父母的爱能给予学生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信心与勇气。父母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学生的行为选择、认识判断造成影响。基于上述背景,学校与家庭应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挫折教育,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同于成人,学生拥有独特的行为表现方式与情绪表达方式。因此,教师与父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观察,用灵活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学习的间隙,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与行为逻辑。通过分析学生的行为,深入观察其言谈举止,可为后续的挫折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进而找到最有利的挫折干预契机。同时,沟通交流也是挫折干预的重要手段。当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被充分挖掘,肢体语言能力往往能表达出更为灵活、准确的含义。鉴于此,一旦学生面对挫折,其行为举止往往能表现出其心理状态,这也为挫折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接入点。
綜上所述,教师应正确理解挫折教育的内涵,深入剖析学生缺乏挫折抵抗能力的原因,认知挫折教育对小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积极开展挫折预防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效果,及时开展挫折干预活动,强化挫折教育效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利娜.论挫折教育的阶段性[J].教育探索,2012(07).
[2]钟贞.试论逆商与青少年学生挫折教育[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