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赴文化之约?延续文化血脉

2022-05-30沈丹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9期
关键词:螺钿宁波弘扬

沈丹

班会背景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立民族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少年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拔节孕穗期”。九年级学生已积累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经验和认知,但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弘扬、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延续文化血脉、构建良好社会文化和道德风尚的伟大历史使命。

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拓展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认知,形成以“创新传承”为核心的兼容并蓄、积极乐观的文化传承观念。

2.情感目标:激发内在的民族自豪感和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和信心。

3.行为目标:知道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创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明确未来努力方向。

班会准备

材料准备:课件、视频、分组座位牌、辩论摇杆、计时器、童谣、“中国风”卡片。

人员准备:学生自由分组、“宁波走书”表演人员。

实施过程

导入:话说冬奥,引出主题

围绕“节气”展开交流,联想到冬奥会,以及在冬奥会上展示的中国文化,导出本节班会课主题——中国传统文化。

环节一 同享文化盛宴

活动一:视频赏析,走进传统文化

播放视频《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提醒学生仔细观看,尽可能地找出中国元素。

活动二:观点分享,认知定义与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视频中的中国元素(如长城、故宫、舞狮、鼓、京剧、龙、诗句、烟花、灯笼、汉字、武术等),并根据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进一步提问传统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时间长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概括。

师:这个视频向世界生动地弘扬了中国的特色文化,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很强,你们尝试捕捉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视频中24节气呈现的“小满”等汉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还有天坛、故宫、烟花等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舞狮、京剧等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你们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师:描述得非常准确。奥运会的视频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设计意图]通过冬奥会的热点视频——24节气倒计时,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民族自豪感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环节二 共辩文化存亡

活动一:发散思考,剖析衰落困境

1.视频播放,拓展视野

由冬奥会视频中的非物质文化引出两个宁波的非物质文化——“螺钿工艺”和“宁波走书”,通过视频介绍,带领学生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

2.思考讨论,分析原因

分享看完《走书》视频后的感受,统计学生了解“走书”的情况,引导学生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探讨走书走向衰亡的原因(如语言障碍、剧本老旧、演员老化、服装舞台视觉效果俗气、缺乏各方面的创新等)。

活动二:思维激辩,共论非遗存亡

通过呈现螺钿和宁波走书举步维艰的现状,提出问题——“像这样的走向衰亡的非遗文化,要努力去挽救传承,还是让它随着历史发展自然淘汰呢?”正方(需要传承),反方(不需要传承),分小组讨论进行辩论。

师:感谢辩手们,思维激烈碰撞,目前这些非遗文化还存在,我们这一代人仍需尽力去延续它的生命力。像走书、螺钿等非遗文化,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非物质文化,并调查了学生对宁波本土非遗的了解情况。利用非遗走向衰亡的现状,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内外因分析背后原因,并就是否需要传承展开辩论,促进学生形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度自觉。

环节三 齐思文化传承

活动一:真情演绎,焕活非遗文化

三位同学展示宁波走书《爱凌传》,分工如下:一人拉二胡,一人弹琵琶,一人唱词说书。

表演时气氛热烈。教师引导学生从服装、剧本等角度分析同学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因,然后采访表演者学习这一非遗文化的心得,从而印证了走书亟需新鲜血液去傳承,通过创新使其重新焕发光彩。

活动二:各方齐鸣,探讨传承方式

1.头脑风暴,思考传承方法

师:除了传承人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之外,还有哪些方式方法能够更好地传承我们的非遗文化?

学生可以从国家、社会、公民各层面提出方法,如国家需要加强规章制度,加强人才培训;社会要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公民自觉弘扬文化。

2.图片欣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呈现一张使用螺钿工艺的手机壳图片,这一企业因设计了融入螺钿的筷子、水杯等新中式日用品,得到了年轻顾客的欢迎。另一张图片是同为弹唱曲艺形式的苏州评弹,它通过创新曲目,创办评弹学校,利用短视频进行传播,在新时代收获了新观众。

师:只要苦心创造、用心传承,相信走向衰亡的非遗文化也能得到发展,从而生生不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宁波走书”的真情演绎,为古老的非遗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以“创新传承”为核心的兼容并蓄、积极乐观的文化传承观念。

环节四 共述文化自信

活动:方言吟唱,提升文化自信

根据之前分析的走书文化走向衰亡的原因和语言障碍有关,选取一首宁波方言童谣,请班上熟悉方言的同学现场教大家唱宁波童谣,带领同学们感受方言的魅力。

童谣: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坐轿子,四月种田下秧子,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吃饭扇扇子,七月西瓜吃芯子,八月月饼嵌馅子,九月吊红夹柿子,十月砂石炒栗子,十一月落雪子,十二月冻煞凉亭叫花子。

师:在同学们身上我看到了文化自信,相信我们的方言定能传承不息。

[设计意图]在方言吟唱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乡音的独特魅力,提高了传承文化的热情和信心。

班会总结

习近平说过“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通过我们的创新传承,中华文化一定会生生不息,传遍中国,走向世界!呈现视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息》,结束这次文化之约。

课后拓展延伸

各小组认领浙江省的1—2个区县,寻找区域里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制作一张专属我们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寻宝图”,便于同学们打卡、研学。

沈 丹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螺钿宁波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一图读懂宁波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