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2022-05-30杨金淑
杨金淑
面对新一轮能源技术的变化和经济的变革,商业银行面临着市场的机遇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谈起,指出商业银行在“双碳”的背景下遇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从商业银行角度指出了在经济转型下新的发展路径。
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国气候环境越来越差,全球变暖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根据《2020年世界风险报告》,生态环境将是未来5-10年影响世界的五大风险之一。此外,根据2017年全球碳排放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排放量为98.39亿吨。在此背景下,中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解决全球变暖和气候危机的重要措施,这将极大地促进世界气候和环境管理的进步,并且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速的发展方向与航标。我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定在了2060年。按计划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怎么样推动绿色金融的进步,怎样完成“双碳”目标的实现,成为国内各种政策实施的焦点之一。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与意义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碳中和是指在一段时间之内,国家或个人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碳相抵消,达到相对平衡。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经历峰值后变得平稳起来,紧接着逐步下降。双碳的实现需要两个基本要素,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和水平。这也是影响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两个因素。通过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方式使得碳排放量不继续增加后,再逐步实现净排放量为零的目标。
到2020年底,全球有54个国家达到了碳排放峰值,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到2030年,预测将超过60个国家。根据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均制定了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时间表。除了印度等一些欠发达国家外,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根据现在的国际形势可以看出,中国比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困难要多,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我国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同时,目标达成后中国自己的产业结构也会得到优化。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绿色金融发展态势猛烈,绿色发展已经贯穿了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碳达峰、碳中和”在绿色金融结构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创造清洁能源,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推动环保、新能源等的发展与进步,例如绿色工业化和绿色现代化,新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不断涌现。现如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变暖以及气候的变化,尽快实现零排放,是中国作为大国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中国也将竭尽所能为世界奉献更多的能量。从长远的观点去考虑,双碳目标的实现可以确定未来经济的发展路径,不断完善绿色低碳的转型机制,使金融业展现出良好的态势。因此,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发展绿色金融,并且已经将绿色金融理念提升为中国的战略目标。
三、双碳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在双碳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当前气候变化和产业低碳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及治理好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不稳定的风险是意义非凡的。
(一)绿色投融资缺口巨大带来新机遇
融资是现代金融体系最基础的功能。在中国,银行业在筹集资金和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大量的碳资本去中和风险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资金的数量和融资的能力是影响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实现和气候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资本的大量流入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广大的机会。
如上图所示,2022年1月份,福建碳交易所线上完成了9.2万吨成交量,上海完成了0.6万吨,北京完成了10.8万吨成交量,深圳达到2.8万吨,重庆为6万吨。同时,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将带来诸多投融资机会。根据清华大学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和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需要约22万亿元的投资去完成双碳目标,到2060年目标的实现需要139万亿元。这意味着与二氧化碳融资相关的业务量将继续增加。鉴于对资本的需求如此之高,仅靠相关行业的自有资源和财富是无法实现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发挥融资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果商业银行不参与这一过程,就会失去许多投资机会和经济增长机会。
(二)绿色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
2021年7月,中国全面开启碳交易市场。到2030年,預测贸易量可以达到8亿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大约达到320亿元至400亿元。碳排放交易市场不断建设发展,各行各业不断涌入,这不仅将为中国金融业务机构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也将为金融业务市场带来更多动力和机遇。
绿色低碳技术不断更新,有效地推进科技的进步,带动绿色行业发展,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社会资源,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面对现如今“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商业银行可以加入基金、债券等不同的行业,完善自己的业务方向,越来越多的金融市场空间被开放,实现制度与机构的双重创新。自从绿色信贷实施以来,我国的不良信贷率直线下降,最高的时期也仅仅占0.7%。所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该完整抓住这次机会,加速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加速转型提升,提高自身能力,使商业银行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三)国际合作新机制带来新共赢
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实现国际合作项目在绿色金融中的开展。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双向互动和开放促进了国际金融治理的广泛度和深入度,提升了竞争的层次,吸引高新人才,并与银行业和金融机构共享“软件”和“硬件”,以提高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伴随着中欧绿色金融共同标准的出台,中国相关产业的绿色标准不断提高和明确,将一步步地与外部世界接轨。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介入世界标准权威规则制定的机会也将与日俱增。国际统一规则的出台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国际合作的加深可以推进更多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深入,同时,积极热情地投入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践,逐渐扩大业务范围,建立自己的绿色发展方向,建设属于中国的方案,展现出中国智慧,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的提升和国际信用评级的提高都是最终导致国际投资者支持的关键,也是国际金融行业体系改善的关键因素。
四、双碳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普遍而长远的,各个国家都认识到碳中和实现的重要性,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变革,还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多机遇,但是针对其运营和发展会形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在碳金融市场初期发展并不成熟的阶段,参与碳排放交易的商业银行将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一)存量估值要求加大
許多商业银行都是倾向于向制造业发放贷款,而制造业是典型的高碳行业,一般来讲,传统能源需要不断地被消耗,这些类型的传统制造企业在短时间内转换为低碳是很难实现的。特别是随着我国宏观政策的推进与调控,必定会造成高碳企业资产价值整体的降低和商业银行资产的价值下跌。这是“碳中和、碳达峰”实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挑战。除此之外,高碳信贷客户的资产价值减少,在之后的重新评估中商业银行需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例如,按照旧的标准生产出来的汽车比较难卖,汽车就会出现资产价值降低的困难,但是如何针对这些资产进行再估值,是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很大挑战。
(二)新规定、新模式带来巨大挑战
现在国内许多公司对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没有较好的认定,对于公司和整个国内碳市场而言,在碳排放限额政策出台后,碳排放的权力日益稀缺,资源变得有限,有关企业应以拥有相关资源为权力才可以发展,碳排放可以带动生产管理工作。在现阶段,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得到了推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点明了以下几点:在国家“十四五”时期,碳市场已具备快速创办、发展的条件,造纸、电解铝、化工、水泥、钢铁等产业将迅速进入增长行列。展望未来,传统制造型企业拥有完备的碳排放权,商业银行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在各种信贷资源中产生热电竞争,低碳产业发展银行注入更多的竞争力,碳资源不断被投入,开办信贷产品,如碳排放财务咨询、国际碳贸易融资、碳资产抵押融资、低碳信用卡、碳排放权抵押产品等业务。新途径、新趋势、新产品都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的环境达标标准不断提升,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管理也越来越难,从而可能导致影响许多行业的偿债能力,如煤炭和电力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抵押贷款破产的可能性上升,银行的不良贷款将增加发生的概率。相关行业重组的局面即将到来,商业银行是风险的出资人,比如高碳客户的信用违约和碳项目贷款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应慎重出资,避免因气候变化而面临资产价值上下波动变化的风险。
(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资源布局成为新难题
依照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绿色债券的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绿色贷款也已经达到了8.23万亿元,绿色金融资产范围开始扩张。绿色技术、绿色保险、绿色融资租赁等新型结构、新型产品接连发展起来。但从产业结构、产品构造、行业服务等方面来看,还都远远不能达到我国“碳中和”实现的需求。此外,还会造成压力大、盈利能力降低的问题,甚至对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也会产生影响。贷款的风险有可能影响绿色金融企业的业务升级和转型战略。
同一时间内,我国各地方的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相差十分大,各省财政经济不均衡,注重和发展的产业也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各省的碳排放量差距,空间余额也各不相同。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各省不同地区的经济转型进度也存在很大区别。这就造成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各省的情况去制定相应的对策,按照地方资源布局的特点去安排企业的业务重点。
五、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路径
商业银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若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并且在行业中拥有决定权,就应该拟定与之相关的优化政策,融入大环境中进行转型,开辟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一)维持信贷客户业务
由于信贷客户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在内部开展压力测试,剖析哪些信贷企业具有持续性的经营能力,哪些企业的资产价值有可能降低。因为商业银行的永续发展、可持续经营需要信贷客户资产减值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压力测试可以协助商业银行提前判断未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对信贷客户重新评价和估值,让结果更加客观。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可以启发客户提前做好准备,让其按照国家发展的趋势、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规划企业未来的战略,未雨绸缪,审时度势,从而发挥自身的优点,占据有利的位置。
(二)关注国家法律法规
中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大多数处于初期阶段,起步较晚,在商业模式、盈利方式等方面并不成熟,所以大部分有回收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等问题存在。商业银行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时刻关注着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强实现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战略和政策与时俱进,灵活调整,这样才可以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关注信贷企业,将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相结合,帮助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同时还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不理想的机制进行完善。其次,还可以推出与国家政策相挂钩的金融产品,为企业和国家招揽特殊人才,优化我国的绿色产业结构,将低碳服务贯彻得更加彻底。针对高碳企业,商业银行可以展开量化分析,将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引入到企业中来,也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目前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可行路径:存量信贷客户的维持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尤为重要。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对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保持敏感度,提前让自身和客户做出安排,努力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争夺有利位置,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