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

2022-05-30费奕

教育界·A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实践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学习中,教材知识主要是借助符号、数字、图形等抽象元素进行展现,所以数学教材的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全面认知,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费奕(1997—), 男,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广化校区。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旨在强化学生对具体知识点潜在内涵和多种知识点逻辑关系的领悟和理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逻辑[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通过深度开展数学阅读能力训练,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升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

(一)数学阅读不受重视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只有文科才需要开展阅读教学,而数学学科只需要传授解题技巧。同时,部分数学教师也只关注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正确率,缺乏对学生数学语言理解能力的关注和重视,缺少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和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时不能正确理解数学问题的真实含义,无法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的长期学习、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

(二)学生阅读能力欠佳

由于小学生缺乏系统性的数学阅读训练,导致其对数学问题理解不够全面、深入、完整,甚至存在理解错误、偏差等不良现象,学生难以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习惯了直接套用数学公式、定理和概念,缺乏独立计算、推导、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自然难以取得全面发展。

(三)学生缺乏日常阅读习惯

受到不良阅读氛围的影响,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问题解答和题目阅读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缺乏自主阅读数学专业书籍的积极性,在学习新的教材知识后,也不会主动进行数学资料查阅,而是仅仅采用题目训练的方法;在遇到难以解答的数学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缺乏多读几遍题目的意识,没有发现题目的关键信息所在;在进行数学问题阅读时,学生也缺乏认真阅读的意识,很少有学生会一边阅读一边圈出关键词,因而学生在理解题意时会出现偏差和理解不到位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阅读的意义

(一)提高解题效率

数学阅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答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更加全面、透彻地掌握和理解题目中各个元素之间的潜在逻辑,切实把握数学题的考察目的,并用规范、精准、简练的数学语言解决问题[2]。由此可见,强化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效率,还可以进一步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逻辑,让学生迅速掌握数学题中的关键词,从而迅速、准确地完成題目解答。

(二)优化认知能力

只有切实掌握数学教材知识,学生才能在数学教材阅读中提炼出关键、有用、核心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学教材知识的内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学生阅读理解数学题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将新、旧数学知识实现有效整合的过程。利用所学的旧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分析,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数字知识网络体系,推动学生数学整体认知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复杂困难的数学题目,各个数学元素之间也存在错综复杂的直接、间接关联,在数学题目中还可能会出现与考察目的无关的干扰信息,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基于这种情况,学生需要自主对数学题干进行反复阅读,并根据所学的教材知识,对题目中出现的数学元素进行有序阅读和分析,探究出题目真实的考察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把握数学应用题目的解答技巧和手段,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形成,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加强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究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才能推动学生自发开展数学阅读,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阅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数学教材知识,通过设计生活化阅读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趣味性、实践性、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核心素养[3]。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场景:“某一天,学校小卖部进了一个小偷,丢了很多的钱和零食。警察们来到小卖部,看到了地板上小偷留下的脚印,很快就判断出了小偷的身高信息。请问警察是根据什么计算出嫌疑人的身高的?”学生们纷纷回答:“脚印的长度。”老师又接着提问:“那么警察是如何根据脚印长度计算出小偷的身高呢?”学生们摇头表示不知道。此时,教师便可顺利引入本节课比例知识的教学。通过真实的场景设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热情。

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时,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统计这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去哪里过六一儿童节”的趣味情境,并在课件中展示许多儿童节可以去游玩的地方,让学生进行数量的统计和可能性的计算。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导语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统计与可能性”的真实含义,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基础支持。

(二)传授正确阅读技巧

1.对数学概念、公式、材料的阅读

数学概念阅读是解题的前提与基础,意在培养小学生自为研索、自能探究、自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数学教材,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形状、性质、组成元素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让学生提出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分析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对三角形知识的总结归纳。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促使数学概念进一步形象化,将数学概念呈现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科认知体系。

数学公式阅读强调让学生进行半独立式阅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两个形状相同的梯形,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接。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将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的实践任务,引发学生思考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快速得出梯形面积为拼接得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2,再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自主阅读中加深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

数学材料阅读意在让学生开展独立式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翻开数学教材进行拓展材料的阅读,而这些拓展材料往往都是一些与社会生活紧密相連的数学知识,更加易懂、有趣味,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自主进行材料阅读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生活中。

2.对数学习题的阅读

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传授学生有效的数学阅读理解技巧,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题目,并在阅读过程中捋清解题思路,有效降低学生的出错率。面对全新的数学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干快速进行浏览,从而确定大致的解答方向[4]。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进行阅读,从中提炼出具有价值的解题信息,并用笔将题干中的关键词圈出来。挖掘数学题干的核心元素,有助于学生明确解答题目需要运用哪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正确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面对“198÷ (30+3×12)”这一道数学习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浏览,理解正确的计算步骤,将题目读对为“198除以3乘12加30的和”,再展开数学计算。学生要认识到这道题主要考察带有“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括号下乘法和加法”知识的运算,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计算规律,可以得出3×12=36,然后再加上30,即36+30=66,在此前提下进行数学除法计算,得出最终结果为198÷66=3。

再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核心要义是要寻找其高和底。在具体的图形面积计算实践中,教师则应引导学生关注需要求解的数学问题,明确所要进行面积计算的是哪个平行四边形,随后引导学生再次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由此进行面积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有序性。

(三)利用图文优化阅读

数学教材知识呈现的主要方式是图形、符号和数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转化数学教材知识,借助图文形式使其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以此降低数学教材知识理解的难度,这种方法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教师提出数学问题:“从青海到大连的水路总路程为600千米,如果两条货船在早上7点分别从青海和大连的港口出发,相向而驶,从青海出发的货船速度为40km/h,从大连出发的货船速度为30km/h,请问这两艘货船在何时才能遇见?”这个问题属于货船相遇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地发散数学逻辑思维,对题目中的数学元素进行有效转化,就很难理解两条货船之间的潜在关联,也不能领悟题目中涉及的路程、时间、速度等知识。因此,教师在该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出两条货船的运动轨迹,以直观化的图形展现数学题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画出路程的线段图,为学生进行解答提供辅助,深化学生对于数学元素联系的理解。

再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线的绘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有关平行线的知识点,学习教材中绘制平行线的步骤,让学生对平行线绘制的方法形成初步认知。再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画图步骤,自己画一画平行线,比较自己画的平行线与教材绘制的平行线有怎样的差异,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疑问,让其他懂的同学指导,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在帮助学生训练平行线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四)拓展阅读内容范围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的阅读资料,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热情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教师在筛选数学阅读资料时,不仅要结合新阶段授课内容,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数学认知水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巧妙引进历史资料进行图形讲解,强化数学图形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向学生科普陶瓷玉器上的数学图形,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关注。

再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收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数”这一任务。有的学生收集了关于快餐的数据,如“比萨饼、炸鸡、塔可等西方快餐迅速在中国蔓延开来,2021年全年中国西方快餐销量是本土快餐销量的220%”。还有的学生收集了“处于亚健康身体状态的人数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0%以上”“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5%”等。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积极实践与阅读,提高了自身对百分数概念、应用和意义的理解。

综上所述,为了深入贯彻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科学运用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实现符号、数字、文字等元素之间的转化,为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提供辅助,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阙锦添.小学数学“读、说、绘”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1(17):97-98.

[2]王卿.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1(04):17-18.

[3]张惠萍,刘小梅.关于小学数学阅读的教学实践[J].教育,2017(25):66-68.

[4]秦绪博.扬数学阅读之帆,行数学理解之路:浅探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5(34):52-53.

猜你喜欢

实践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