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招商引资工作历程及成就探究
2022-05-30韩健
韩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北区依托青岛市作为沿海开放、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港口城市的优良资源,在对外贸易、吸收投资、经济合作中获得了先发优势,港口物流、商贸流通、工业制造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特色显著。文章通过对青岛市市北区招商引资的探究,分析了其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果、遇到的瓶颈、获得的经验对其他地区的启示作用,旨在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与创新,为实现青岛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北区建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主城中心区努力奋斗。
关键词:市北区;招商引资;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推进改革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时代背景下,招商机构的成立与发展为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对外开放国策、加强地区经贸交流、促进项目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了有力抓手,不仅在推动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的过程中建立起政商、政企之间合作共赢的联通桥梁,而且在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拉动税源建设、吸纳城镇就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招商机构的历史沿革及职能
作为区政府直属的招商机构,招商局负责编制全区利用内资和招商引资工作年度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和调度协调;负责制订国内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年度责任目标并检查落实;会同各责任部门落实有关部门下达的全区利用内资责任目标。负责建立并管理全区利用内资项目库,健全区域招商引资工作网络,牵头组织项目考察、洽谈、签约和推进等工作;负责全区对外招商引资的联络、招商推介宣传资料的印制;组织招商联席会议、招商引资工作的信息发布和有关活动;负责编制对内对外招商引资服务指南、政策汇编等有关材料,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负责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区政府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二、招商引资工作历史进程
(一)起步发展阶段,依赖资源招商引资(2002~2005年)
市北区和四方区地处青岛市主城区中部,西临胶州湾,具有优良的海洋岸线、港口通商资源,传统制造工业与科教研发基础坚实,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底蕴。两区都是工商业发展较快、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都面临着城区发展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时期的招商工作主要处于边建设、边开发、边招商的起步阶段。
(二)转型发展阶段,拓展渠道定向招商(2006~2010年)
进入“十一五”时期,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继续加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建设进入转型发展期。市北区和四方区通过实施空间战略规划、企业搬迁、兴建载体等措施,使得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大量增多,城区发展的空间广度和项目容量明显增加,开启了大规划、大建设、大招商的崭新阶段。
(三)新常态下,谋划顶层设计促产业招商(2011年至今)
“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内经济增长受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创新不强等突出问题成为瓶颈。新常态下,区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围绕工作主线,招商引资开始步入精准设计、精准发力、精准招商的阶段。
三、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成果
(一)招商引資规模壮大,引进项目数量、利用内资水平持续增长
四方区、市北区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商品流通、商贸交易繁荣。“十一五”期间,两区加大了土地资源和工程项目招商,万科、保利、中海、世茂集团、中铁、中冶、绿地、和记黄埔等大型房地产及建筑企业相继入驻。由于开发建设类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关联产业多、带动效应强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利用内资水平。
青岛市市北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视项目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生命线。不断健全招商工作体制机制,逐步优化招商政策环境,大力加强项目协调推进力度,为招商引资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二)国内外经贸交流加深,吸引现代高端服务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项目
多年来,市北区积极发展对外友好交往,先后与韩国光州广域市西区、韩国仁川广域西区、韩国大邱广域市达西区、美国俄亥俄州阿克隆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千橡市缔结了友好城区关系。
目前,区内聚集了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中铁置业山东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的中铁中基(青岛)供应链管理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中铁建总部大道、总投资40亿元的中冶央城国际等综合开发项目;苏宁电器、五星电器、北京金隅集团、中粮集团、浪潮集团等国内500强先后入驻市北区。2016年,市北区引进了青岛城投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青岛城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协调服务总投资5亿元的青岛城投健康产业管理公司项目办理注册手续。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产兴区到三产强区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老城区的转型发展不断催化产业结构的演变升级,从“工业立区”“二三并举”到“三产兴区”“商贸兴区”,再到“三产强区”,走过了一条逐步以工业制造、资源利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向壮大服务业、加大民生改善、健全城市配套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工业产业的逐步消化,服务业的渐次兴起。一是坚持“退二进三”“精二兴三”,鼓励开发“前店后厂”,走综合经营,工贸一体化发展之路;二是兴建各类专业市场、特色街区、都市工业园区,走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之路;三是贯彻“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思想,有计划地对现有工业企业实施外迁,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及产能明显过剩行业项目进行淘汰;四是逐步探索资源节约型、空间集聚型、功能配套化的兴商惠民项目。
从二、三产业比重变化来看,四方区从“十一五”时期的52:48到“十二五”时期的40:60,市北区则从此前的33:67变化为17:83,现代服务业经济和创新驱动模式已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为加快城区环境建设、提升经济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广泛宣传推介、高效的招商引资加速了旧城旧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进程,提高了现代化新城区品质。
中央商务区作为青岛现代服务业聚集中心之一,其前身是青岛市内的城中村,环境破旧不堪、产业单一陈旧。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通过面向全球招商发布,广泛开展了宣传推介,先后引进30余家国内外知名商业地产企业,汇聚了万达集团、卓越集团、中铁集团、中海集团等企业,占地达到2.46万平方公里。吸引总投资320亿元,建筑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的城市新核心拔地而起。
积极参与危旧房改造项目的招商工作。2013年,引进省内民营企业圣大集团参与阀门厂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为危旧房改造拆迁居民提供安置房源2000余套;青岛莱建置业有限公司与市北区签署中心医院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协议,回迁和安置居民511户,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五)为加强税源建设、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拉动作用
招商引资注重把项目引进与培养税源结合起来,开源与节流并重,盘活存量扩充增量并举,有力地支持了税源经济建设发展。
2006年以来,市北区利用闲置资源大力发展酒店餐饮服务业,引进经济型宾馆酒店项目近20家,实现年营业额约6500万元,创造税收400多万元。2008年以来,四方区坚持把税源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进一步加强税源项目招商,2008~2009年,新引进项目实现税收约2000万元。2009~2010年招商引资实现税收3000万元。2010~2011年实现税收4000万元。同时,加大对占用资源少、税收贡献大的分公司项目的招商,引进了中国网通四方分公司、济南建设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累计实现区级税收300万元。招商引资创税实现了连年增长,据统计,2014年市北区招商项目完成税收总额达2亿元,其中青岛港财务公司、城乡融资租赁公司等单个项目实现税收超过1000万元。
四、招商引资进程中遇到的瓶颈
(一)资源要素的约束对招商引资造成一定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作为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凭借优良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经过几十年开发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土地、劳动力、环境等资源要素释放的经济红利、招商红利逐步饱和,土地向集约化、效益化利用转型,招商載体从土地招商转向园区招商、楼宇招商等;同时,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价值、劳动力价值和成本价值。因此,有效缓解资源要素约束,挖掘新经济增长点和招商吸引力,有利于招商引资稳步发展。
(二)政策要素的瓶颈对招商引资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引导产业招商、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培育地方税源等,制定执行的各项经济政策对促进招商引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从发展大局来看,一方面,国家为了加强公平竞争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对各地经济性政策文件进行清理整顿;另一方面,各地区招商政策趋于同质化,导致比拼优惠条件、争抢企业客源的现象。
(三)创新要素不足制约招商引资长期发展
在巩固传统产业招商的同时,应进一步提升创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力度。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了产业变革,涌现出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强引导公共资源要素与创新要素匹配衔接,吸引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创新创业。
五、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平台,提升工作实效
坚持改革推动,把发展根植于思想解放和模式创新之中,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国家和省市制订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快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在青岛市部署“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中,市北区有序实施了36家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为城区发展腾出新的空间,鼓励引导大企业留驻总部、将优势板块和核心业务做大做强;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区、高端楼宇、创新创业孵化器等载体,加快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产业经济招商,搭建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空间集聚集约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拓展蓝色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2016年,市北区成功引进了首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研发、大数据创客中心以及实训基地为主的高新技术项目,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同年,在青岛国际邮轮港和伦敦新金融城金丝雀码头两地,正式启动了首个中英金融科技孵化器,旨在汇集创新思维、聚合创业要素,搭建起金融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平台,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驶入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轨道。
(二)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定向招商、精准招商
规划引领方向,用科学的导向指引招商实践。区招商局成立以来,区党委、政府在进一步提高区内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外资源引进培育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招商工作的上层设计和统筹调控,有针对性地实施了“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逐步提高定点、定向招商的实践经验。
“十二五”到“十三五”初期,为有效应对国际产业大调整大变革趋势和经济出现的下行压力,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规划了产业招商发展战略。围绕招商工作去库存、补短板主要任务综合施策,实施“一带崛起、两极引领、三区联动、生态提升”的空间布局,突破发展蓝色经济、国际金融、科技创新的三大先导性产业集群,按照“一园一特色、一楼一产业”原则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强研究招商导向目录,开展重点载体资源的招商策划,逐步推进精准招商、精细招商的进程。
(三)坚持环境优商,提升区域招商活力和吸引力
始终秉承诚信招商、真情服务的理念,把招商与亲商、安商、富商结合起来,打造招商引资的最优环境,开辟企业家投资兴业沃土。到“十三五”初,全区已建成橡胶谷、科大都市科技园、工业设计产业圈、中航青岛科技园、中联2.5产业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6个国家级孵化器;制定出台了《市北区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市北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办法》《青岛市市北区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市北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
(四)坚持渠道引商,增加招商抓手和信息资源
在招商工作中,区党委、政府坚持开渠引源,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寻找商機、拓展商机、营造商机。有效地扩充了信息资源容量,极大地增加了招商工作抓手,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既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助力器的作用。
开辟“互联网+招商”渠道。建立网络招商平台,形成了集合“市北区招商门户网站”、楼宇经济服务平台、招商微信订阅号、微博、客户移动端等服务于一体的对外宣传平台,加快区情区貌、项目资源、政策法规、招商合作等公共信息的发布,扩大广告宣传效果的辐射力和覆盖面,提高社会各界对投资市北的关注度和知晓度。
借用“外脑”资源提升招商。探索聘请经济顾问和委托代理招商,充分依靠专业公司、中介机构、业内专家等主体丰富的商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为招商引资拓宽信息来源、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对外招商的服务水平和实践经验;注重与各级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的合作联系,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等社会民间团体组织紧密联系企业、专业服务企业、与企业沟通便利的诸多优势,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及民营经济发展渠道。
六、结语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市北区招商工作的历程,可以看到一条坚持在实践变化中摸索适应、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提高的清晰脉络,也可以看到老工业城区在迈向现代化服务业新城区的征程中留下的时代印记。传承发扬“包容、创新、激情、超越”的市北区精神,招商引资始终遵循着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事施策的原则,立足本土优势、拓展世界眼光、看齐国际标准,善于灵活机动,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市北区通过建立“一带崛起、两极引领、三区联动、生态提升”的空间格局,持续推进产业招商、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创新发展,为实现青岛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北区建成幸福宜居的现代化主城中心区继续奋斗。
参考文献:
[1]王舰.招商引资促进区域财政税收增长的相关探究[J].中国市场,2021(09):51-52.
[2]李彦军.新疆产业扶贫探索:以招商促产业、以产业助脱贫[J].中国外资,2021(07):80-81.
[3]张欣.工业园区企业共生融资模式分析[J].中国商论,2021(06):66-68.
[4]杨银峰.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宣传营销方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20(22):67-68.
[5]吴建雄.发展产业扶贫 谋划根本之策[J].当代兵团,2020(23):23-24.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北区辽源路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