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名家

2022-05-30孙俊强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欧阳修鲁迅文章

孙俊强

考点解读

在主题为“走近名家”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介绍某一位名家,讲述该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提出的理论或做出的贡献等,以展现人物的性格、思想,从而表达自己的敬佩、缅怀等思想感情。此类文章大多以散文、传记为主,这就需要同学们具备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文章语言、体察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题中常见的考点有:1.赏析文章标题;2.划分文章结构;3.分析人物形象;4.品析文章语言;5.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

千载醉翁亭

◎李 红

滁州琅琊山,山青水碧,蔚然深秀。山上醉翁亭,任千载岁月的侵蚀磨砺,依然不减其魅力。谁会想到,这样一座小小的亭子,千载而下,与欧阳修以及他那篇震撼千古的《醉翁亭记》相合为一,成为屹立于后人心中的一座永恒的文化雕塑。

欧阳修出身寒门,幼年丧父,乘承母教,发愤苦读。他砺砺风节,上师唐代韩愈,下扫西昆颓风,终成一代文坛名士。进士及第后,他曾官居翰林学士、枢密副史、参知政事等要职。在庆历政坛上,他的正直谠言,世所瞩目。遇事敢言,不知圆融变通,必定为世俗所不容,这便注定了他宦海浮沉,坎坷一生。欧阳修的一生中,遭遇过很多次贬谪。庆历元年,四十岁的欧阳修贬守滁州,这次贬官,表面上受甥女张氏之狱的牵连,实际上是由于他立朝刚直,正言劝谏,不能见容于仁宗;又因推行“庆历新政”,得罪了当朝的保守派。

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无从掌握。真正的修养、品格是要在苦难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拉开时间的帷幕,我们看到多少士子沉沦下僚时像篷草一样漂泊的身影。嘚嘚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千山万水刻印下他们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贬谪是人生的一部大书,它给人以磨难痛苦,也锤炼着人的精神风骨。在沉沉的压抑之中,也许是一种毁灭,也许是一种升华。

来到滁州的欧阳修,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但天地之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可以安放和舒展心灵的所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片远离了王气的天地,是何等的优美,何等的惬意。被贬滁州的欧阳修是快乐的,在这山色空蒙、云轻林秀的景色里,他舒展着自己的身心;在深得民心的施政中,他享受着百姓的拥戴。政治上的风雨,怎能压抑旷达的情怀:“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他用诗文和行动诠释着迁谪后的处世之方:不以迁谪之情萦怀,不作戚戚之文。不能说遭贬之人内心没有苦闷,但戚戚嗟怨借酒消愁是一回事,豁达自适又是一回事。才高学富、胸有万卷的欧阳修在恬然物外、宠辱偕忘中展现泱泱君子的坦荡襟怀:“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天上浮云这么美丽,地上青草这么美丽,如果在春游赏花中碰到一个坐着小竹轿、喝得微醺微醉、插着满头野花的老者,那就是当地太守——庐陵欧阳修了。

人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但能支配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同样的际遇,不同的精神状态,生活的意义就会完全不同。生命之中有可赏悦的一面,欧阳修透过悲慨看到了可赏悦的一面,这就是欧阳修的修养,欧阳修的品格。

(选自《文史春秋》,有删改)

●思考练习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其心目中的欧阳修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标题“千载醉翁亭”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鲁迅先生故居(节选)

◎郑文燮

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十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執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思考练习

1.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为“孤独者”,他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加以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描写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欧阳修鲁迅文章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鲁迅,好可爱一爹
欧阳修快马追字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鲁迅《自嘲》句
勤奋的欧阳修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