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对策研究

2022-05-30孙大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孙大为

摘要:“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既注重传授财经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又注重立德树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协同建设的立足点,把同向而行作为协同建设基本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作为协同建设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新格局。

关键词:新财经教育改革;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2)03-0081-05

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新财经”教育改革就是财经类院校改革的一个突破方向。财经类院校通过与教育部合作共建新财经本科教育实验基地,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平台。新财经教育改革打破传统财经学科固有模式和壁垒,构建新的学科体系的学科建设发展体系。在这一教育改革中如何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1],是学术界和教学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和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就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立德树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立足点

(一)“新财经”教育更加注重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改革创新

“新财经”教育改革是教育部提出的“四新”建设要求在财经教育领域的新实践和新拓展,它着眼于高校教学方式的创新,着眼于培养既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又具有深厚的现代财经知识的人才。它不是要削弱思政课,更不是放松或者放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新时代条件下财经教育改革创新的尝试。这就要求对包括思政课在内各类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2],以适应新时代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质量财经类人才的需要。

(二)在大学开设思政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就决定在大学开设中共党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党中央更加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逐渐形成了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壮大了思政课教师队伍,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推动思政课真正地入脑入心入行,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人工智能与师生互动相统一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新格局。

(三)“新财经”教育改革要突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特点

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改革创新的重点,思政课程要遵循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教学部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课程思政更要顺应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打造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育人体系、评价体系,实现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同向而行。

二、同向同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创新意识

如前所述,新财经教育改革不是削弱思政课,更不是放弃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反,它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财经教育改革要求思政课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尝试,新财经教育改革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要及时更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必须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些思政课程的教材,国家每隔1~2年就会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相应地,作为思政课教师尤其需要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绝不可以“一本教案应万年”。这是因为及时更新教案内容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和中心工作。及时更新教案内容主要就是要解决教材内容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教师要改进自己的固有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不断吸收鲜活的研究成果和现实材料,丰富自己的教案和教学内容,尤其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创新成果贯彻到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4],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指导意义,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适当缩小思政课教学的班容量。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班容量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突出问题。再加上思政课融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于一身的课程内容,进一步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新财经教育改革也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并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的突破点。当前在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多为4合班、个别为6合班的情况下,应该将思政教学班级调整为普遍为2合班、个别为4合班,这样便于老师照顾关注到单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3.思政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信息展示方式多元化,教学信息内容多样化,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在课堂采用小组演讲、探讨等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及时参入到教学活动中,回应老师的教学活动,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教学活动形式化、表面化。

(二)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当前新财经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专业涉及经济、文史、法律、理工等学科门类,所以课程思政应主要围绕上述专业和课程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和教学体系。課程思政体系是指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思政在内的课程体系。具体说来,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和提升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打造专业教育课程;结合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知行合一的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创业意识和兴趣,打造实践类课程思政课程。

(三)深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快形成内容充实、体系完备、表述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即将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具体说来,针对不同课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也各具特色。如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关注社会实践等现实问题,树立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要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则注重增强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则教育学生树立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三、锻造“金课” “名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的实践载体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

(一)锻造“金课”,以课堂教学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创新

1.选好、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思政课,教育部统一规定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教材,并且每年都要开展教材使用和教师培训。而作为课程思政,所用教材有的是“马工程”教材,有的则不是,甚至有的地方是自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因此对于课程思政选用“马工程”教材是优先选择,即使不是“马工程”教材,也要选用国家统编教材,这是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课程思政要讲好用好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加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等教学设计。此项工作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

3.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开发多种生动鲜活的实践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系列讲堂,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二)培育“名师”,全面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1.加强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新财经教育改革要搭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交流平台,结合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思政资源共享共用。依托学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医学人文教育等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新财经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进行教学教研,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培养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国家级教学名师。

2.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围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组织的作用,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

3.加强教师成才能力建设。结合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推动建设多层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体系,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6]

(三)强化实践育人在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独特作用

新财经教育改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要突出实践育人特点,实现立德树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1.思政课程实践育人的探索。第一,X+Y模式。河北经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从2000年就开始实施X+Y模式。X是课堂教学,Y是非课堂教学。非课堂教学通过观看录像、参观考察、公益活动、社会调查、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第二,“认知实习”模式。2010年开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合成1门课,取名“认知实习”,集中在暑期进行,主要进行校外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师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并指导学生实践,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成绩合格记2学分,准予毕业;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全体本科生必须完成。第三,“主题班会”“专题党课”阶段。为了进一步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发挥专业课程学生优势,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与专业院系学生联合开展“主题班会”和“专题党课”。思政课教师结合思政课程、专业思政元素确定“主题班会”“专题黨课”的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排演脚本),专业院系组织学生进行排演,思政课教师进行指导并参与主题班会和专业党课。202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与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一起,组织开展了“团结就是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英文诵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班会,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主题,围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学生同向而行的中心,运用思政课教师教学优势和专业学生参与思政的热情和群体优势,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向而行,努力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2.实践育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第一,推动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发挥课堂教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社会实践,解决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都是用生动的社会现实和切身的社会体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科学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思政教学切实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方法认识社会,奉献社会。第二,增强思政实践育人实效性。实践育人将学科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教学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组织和展开教学,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依据项目活动方案相对独立地进行调查研究或实验实践,完成项目任务,并得到相应的活动评价。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主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建构,增强了学生知识生成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着力解决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的性和实效性较差的问题。第三,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实践育人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协同校团委和各院系、结合教师研究课题、对接志愿服务和党团活动,实现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全员参与实践教学。当前学院已经凝炼出系列实践教学项目方案,建立并拓展了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稳定的校内外合作关系。20多年来,出版10个实践教学项目方案样本,每年制定10多个实践教学项目方案,已经积累了50多个完整的项目方案和100多个项目选题,形成了实践教学项目方案库,建立并拓展了平山西柏坡、易县狼牙山、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石家庄烈士陵园等实践教学基地。

3. 形成以项目为统领的“六化合一”高校实践育人模式。首先,形成一套规范的实践育人制度体系。学院将“认知实习”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实习成绩与学生学分学历挂钩,保障教师指导经费等。细化实践育人流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设计、精选项目;第二个环节:组建实践教学团队、组织动员,指导培训,项目分解;第三个环节:组织实施,项目化管理;第四个环节: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经验交流与表彰。优化设计实践育人的实施形式及方案。“流动式”实践是利用学生下厂矿、农村、社区、机关等部门教学实习实训过程,在实习实训单位进行调研;“自选式”实践是学生根据教師设计的调研方案自主调研;“固定式”实践是利用教学基地统一组织实践活动;“以点带面式”实践是挑选优秀的学生代表,精选项目方案,深化实践,打造精品。其次,实现“六化合一”。“六化合一”,即“全员化参与”,所有教师、所有本科生都必须参加。“课程化改革”: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整合为1门课程即“认知实习”,与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完善实践育人课程体系。“项目化管理”:以项目统筹实践育人活动和资源,以项目管理推进实践育人落实。“精品化推进”:即精选教学项目,由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带队,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教师的教研或者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打造精品。“制度化保障”:即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保障项目的完成与开展,将实践教学成绩与学生学历学位挂钩。“社会化运作”:走出学校,挖掘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7]

总之,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必须统筹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以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为中心环节,统一于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于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

[2]马星宇,王俊荣: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4):8.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4]冯刚.王树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8[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9:26.

[5]郑晋鸣,许应田: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N].光明日报,2019-04-02.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http://www.moe.gov.cn/,2020-06-05.

[7]柴艳萍.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86-88.

责任编辑:李金霞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um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Sun Dawei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imparting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guided by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um in a coordinated way, tak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oothold of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tak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as the central link of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pus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um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building a new pattern of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um in the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education reform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um;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