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的发展为本 实现减负增效

2022-05-30危玉姐

文理导航 2022年30期
关键词:增效个体差异减负

危玉姐

【摘  要】“双减”政策是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减轻学生负担但不减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但不减要求,减轻学生负担但不减成长。因此,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但是孩子是有差异的,孩子的基础与智力水平决定了对同样作业压力的不同反馈,有些孩子的过重负担对另一些孩子而言却是轻而易举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运用差异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体差异;发展;减负;增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学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我们教育的方向。在“双减”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信任、关注、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和更新观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一、关注个体差异、以人的发展为本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互动过程,若对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方法,中等生和学困生将很难达到要求,导致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学会在设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设计课堂练习中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一)制定目标时——针对差异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每个人的成功为活动目标。个体不同,制定目标时要求也应该不同。如数学课堂中要解决一个问题时,对优等生要鼓励其想出多种方法,并且让他们比较方法的优劣;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让他们想出一种方法就可

以了。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这是老师家房子的客厅的平面图(出示课件,如右图)

师:如果要给地板铺上瓷砖,要计算出它的什么?

生1:要算出它的面积。

师:那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吧?

生(齐声地说):好。

师:你能想到几种方法,就动手算一算,然后再将你的方法跟你的同桌进行交流,实在想不出来的同学能列出一种就可以了。

(生独立计算,教师行间巡视并对能力一般的学生作相应的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生2:分成两个长方形,3×4+3×7

生3: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3×3+4×6

生4:分成两个梯形,(3+6)×4÷2+(3+7)×3÷2

生5:补成一个大长方形,再把大长方形的面积减正方形的面积,6×7-3×3

……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學生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能想出一种方法就可以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尽可能地想出多种方法,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这样的设计,人人都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就算学困生,他们即使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也能从同伴的交流中受到启发。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并且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安排内容时——考虑差异

活动内容的安排也要考虑差异。学生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造成学生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满足每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感受。课本里的内容适合大众化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不一定都适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选择的空间,让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如“比的意义”中有这样一道题:

男生有21人,女生有16人

男生数和女生数的比是(   ),比值是(   )。

女生数和男生数的比是(   ),比值是(   )。

这种填空题使思考按部就班,对于优等生缺乏思考的动力,限制了思考深度。在教学中,我改成了直接提问: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哪些比,这些比各表示什么,比值是多少?一般学生都能提出上面的两个问题,而思维活跃的学生则还会想到:男生数和所有人数的比是21:37,比值是■;女生数和所有人数的比是16:37,比值是■;男生数和女生数的和与所有人数的比是37:37,也就是1:1,比值是1;等等。

内容的设置一改原先的单一、死板,变得更多样化,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回答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对于“学困生”的要求更简单些;对于优等生的要求要更加深刻、更加创新,已经涉及的比的基本性质、比值是1的比,对学困生也是有益的渗透和启迪。

(三)选择方法时——照顾差异

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否认、随处可见的。一样的年龄、相同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也会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产生差异。要想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做出选择了。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针对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例如在执教“有几棵树”一课时,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出示了如下几道练习题:

8+8=□ 7+8=□ 8+4=□

为了巩固“凑十法”的运用,我要求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并将数的分成写出来。可是在行间巡视时,我发现班级里有一小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用“凑十法”计算,他们虽然能计算出得数,但是分成的过程却写不出来。这时,我就提醒这些学生,允许他们用小棒摆一摆,借助小棒重温一遍“凑十”的过程。我在巡视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个别的辅导。在汇报交流时,特意请他们到台上用学具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结果通过多次的动手活动,这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大部分都掌握了“凑十法”这一种计算方法并明白了算理。而其他学生也借助这几道练习题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新知。

(四)设计作业时——尊重差异

以往教师在设计作业方面会出现作业量大、重复度高、难度强等弊端,很难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同时也容易给学生很大的课业负担。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充分考慮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收获。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律”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54×72+54×28        (125+25)×4

(2)54×99+5.4            75×101

(3)74×56+74×45-74      84×72+84×27+84

以上的三组练习适合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力较弱或者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第一组模仿练习;中等生可以选择第二组变式练习;优等生自然可以完成第三组的发展性练习。总之,在设计作业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尝试练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应用性。

二、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所期盼的,它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高效课堂就是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能在课内完成的,坚决在课内完成;能在学校完成的,坚决不带到校外,切切实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高效的课堂要为学生服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勤学、善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科技也在迅速发展,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信息技术能将语言、画面、动作等融于一体,让课堂充满活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改变,教师满堂言、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课堂将一去不复返。现代的课堂满足了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不同需求。学生感受了别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减轻学习负担、增强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认识七巧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目睹七巧板的神奇魅力,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些图案(飞机、茶壶、兔子),让学生欣赏,并猜一猜这些图案像什么?为了让学生了解七巧板发明的历史,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黄伯思”的小故事。丰富多彩的画面、简洁明了的小故事让学生一下就懂得了七巧板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七巧板产生的历史。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内心。妙趣横生、兴趣盎然的课堂让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被激发,达到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效率

有一个心理学家说过:“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没有动手的过程,思维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听过了,不一定记得住;看过了,就有些了解;做过了,就掌握了。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动手操作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动一动,胜过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讲解。例如在执教《捆小棒(认识11~20)》一课时,让学生把11~20各数看成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尤其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就缺乏了对十进制的初步感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让学生摆11根小棒,比比谁的方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接着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展示学生的各种摆法,通过对比,学生明显感受到10根加1根的方法最能让大家看出是11根。在比较优化之后,再让学生将10根小棒捆成1捆,那么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就水到渠成。而11根小棒就是1捆加1根也就是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写成算式10+1=11。至此,11这个数的组成在摆小棒、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领悟、内化,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11这个数组成的模型。至于其他数的组成那就轻而易举了。因此,给学生营造动手操作的氛围,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回归生活,体现教学价值

注重应用和实践,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数学从生活中来并要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点滴、采集生活实例,适当做些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周末跟随爸爸妈妈去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了解所购商品的价格,在买单之前初步估计需要花多少钱,在买单的时候帮助爸爸妈妈付钱,明白要付多少钱,应该怎么付钱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减负也必须因人,因内容、对象不同而异。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引导好“主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给他们自学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学习、提高、发展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双减”带来的课堂改变、教学改变,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减轻负担、高质量的学习。

猜你喜欢

增效个体差异减负
仿生耦合风机叶片模型降噪与增效分析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研究
为英语作业增添快乐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