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小手林立

2022-05-30童叶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小燕子母鸡课堂气氛

童叶苗

语文课堂总会以学生举手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

确实,这是教师最难预测,最难操控,最难达到的理想境界。为此,公开课上不免出现很多“绝招”,比如:教师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学生联手演一出戏,上课时,当老师提出问题后,知道的同学举右手,不知道的举左手。这样既可以让课堂热闹非凡,又能使问题圆满解决。但我们扪心自问: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课吗?学生不举手,真正的原因出在哪呢?很多老师总会在上完一堂公开课后埋怨:这个班的学生胆子这么小,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吧?吓得都不敢举手了。或者会问:这班的语文老师是谁呀?平时管太死了,怎么没人举手的?但我覺得主要原因不在学生和原来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更多地找找自己的不足:我怎样做,会让原本胆小的孩子消除警戒?我们都知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道理,其实小孩子怕什么?他都不知道你们在忙什么,真正害怕的应该是讲台前出一身汗的你吧?所以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教师的提问是否能激起学生回答的欲望,教师的提问是否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的提问是否能让大部分学生想出答案。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这才是解决课堂气氛沉闷的真正出路。我认为课堂的提问技巧可以从提问的趣味性,启发性,质疑性等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趣味性提问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能力差是他们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

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虽然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的因素,但注意力是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我们要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保持一堂课四十分钟不倦怠,教师提问的趣味性是关键。因此,课堂的提问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新鲜感,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所谓“新颖”,就是教师的提问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所以教师的提问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和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疑团,形成悬念。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的,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他的趣味性,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学习。比如:我们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这篇课文主要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教师很直板地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课文中找答案一一解决,虽然问题都不难,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是不会主动去思考的。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趣味性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它告诉我说,它们家的小燕子可聪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妈妈要当着大伙儿的面考考小燕子,请我们到它家做客,好亲眼看看小燕子的出色表现,你们想去吗?在这种情景下,刚才的几个提问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旁观者清的道理,而且学生作为邀请的贵宾可不好意思置之度外了,自然就会去思考这几个问题了,其实问题并不难,只要学生的兴趣激发了,问题自然抢着回答了。

二、启发性提问

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泛滥,过于简单,像那种“是吗?对吧?”很容易的问题当然能引来一大批举手者,但这些提问往往毫无价值可言,只会浪费时间,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有进一步的发展。但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深奥,那也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没人举手回答,最后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去,所以教师的提问要难易适度,学生不思考一下子答不上来,但稍加引导,就能豁然开朗的提问。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这里教师的启发引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融会贯通起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母鸡》一课中,我对母鸡的态度从“我一向讨厌母鸡”到“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教师要引领着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提炼出讨厌的原因: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等,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第二步让学生用波浪线找出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的句子,学生又能很容易体会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两者一对比,这位伟大的鸡母亲形象让“我”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其实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当问题需要拐个弯思考时,教师可以给他们架起一块跷跷板,让学生通过。

三、质疑性提问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往往会有强烈的交流欲望,而且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又会互相受到启发,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我们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出示课题,让学生看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自己提问比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容易得多,学生会问:“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呢?”“这些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自悟,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比解决老师的问题要积极多了。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这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过程。赞科夫也说:“教学生学会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课堂提问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一门学问,当我们把提问技巧操纵得游刃有余时,不但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还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小燕子母鸡课堂气氛
母鸡
小燕子
母鸡下蛋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小燕子回来了
母鸡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小燕子,背把剪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小母鸡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