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2022-05-30王大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情境

王大平

“双减”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视对学生问题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如果在教学中的课堂中再不重视与学生的问题互动,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缺失,思考力弱化,还会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精力不集中。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更要重视提问的方式与方法,采取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不足的主要表现

(1)问题提问目标不明。课堂提问是课堂上非常关键的教学手段,每个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但是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还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而且,在具体的课堂提问过程中,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缺乏深度和趣味性,没有明确的提问目标,有的时候甚至是教师在自问自答,缺少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难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导向作用。例如,有的教师在数学习题课上提出的问题多是体现在会不会、对不对等层面,这样的提问无法对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产生有效引导。

(2)问题提问新意不足。提问不仅是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數学学习兴趣和互动热情,但是有些数学教师习惯于采取一人讲解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或者问题情境的创设严重依赖教材,很少会对问题的提出进行趣味性、创新性的改造,甚至脱离实际,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探究的热情不够,也就很难保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3)问题提问互动缺失。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学互动,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没有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创造力,提问教学思维相对固化,有时为了扩大数学课堂授课的知识容量和教学效率,甚至压缩问题的提出数量,或者问题在提出后没有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就匆忙给出答案,有些问题的提出甚至是浮于表面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问题提问的情境性、直观性。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应贴近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学龄特征,所以制定的提问策略要尽量保证数学问题情境的直观性,这样才能在注入课堂活力的同时降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难度,减少认知障碍,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学科的神奇魅力和学习价值,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问题提问的层次性、艺术性。学生知识的形成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互动态度、认知能力、参与热情等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选择提问策略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学情,尽量创设富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思考热情。例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数学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层次性,这样数学阅读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优先解答低层次问题,数学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尽量解答深层次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构建,这样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及时参与到课堂提问和学习互动中。

课堂提问以及问题的导入时机同样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学实践中必须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做到问题情境的科学创设与导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上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空间。首先,教师在提问之前应精心准备,提问与互动过程不能过于随意,要通过科学的问题设计,让提问更有导向性、趣味性和目的性,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所侧重,应多结合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提问,在提问的方式和语气上要亲切,消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心理负担,敢于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结果。再次,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种种表现,教师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减少负面性的评价,保护好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3)问题提问的生活性、互动性。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生活性、实践性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习同自己的现实体验相衔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一些生活性比较强的问题的提出以及在数学实践中的提问,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积极探索,碰撞出数学思维的火花。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起于问题。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多提出一些生活性的问题,那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会大有帮助。例如,在“米与厘米”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长度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多导入一些生活性的提问,如一棵树的高度,他们自己的身高,他们身体上的尺子等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找到问题答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问题的提出不仅仅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其实还是促进学生互动讨论的有效手段。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借鉴性学习,这样课堂学习气氛很容易活跃起来。例如,在小学数学“角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在你身边能发现哪些物体上有直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和整理。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思考,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相互帮助,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掌控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手段。针对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无效提问等问题,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提问策略,做到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中心,保证问题提出的针对性、层次性和互动性,这样才能将学生吸引到数学课堂上来,保障课堂的授课水平。同时,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力,掌握多样化的有效提问策略,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适时提出数学问题,开展数学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