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培养动手能力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2022-05-30周鸣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小学美术

【摘 要】小学阶段的美术学科作为艺术科目之一,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美术知识,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类实践活动,真正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文章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希望能够为美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24-0161-03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类文化科目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后,美术科目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以符合学校的美术教学要求以及国家颁发的各类教育政策。美术教师应当改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多多学习关于素质教育理念或新课改理念的相关内容,并将其与小学美术教学完美结合。当下,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等的影响,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心理品质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建全学生的人格,启迪学生的心灵[1]。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学习中才能够展现出更多的可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思考能力也较强,在学习过程中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性格养成上也会趋向于积极乐观。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创造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所得、思维发展等,将各种不同的美术知识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动手操作环节,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知识之间的规律,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创造过程中。当学生具有对知识的抓取能力和感受能力时,学习任何科目都会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创新思维的提升。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

通常情况下,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往往会在具体的活动中展现出来,小学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能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线条美、色彩美、质感美等,学生会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美术知识,然后通过动手实践,将所学美术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美术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借助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通过作品赏析,激发学生动手创作兴趣

作品赏析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美术的必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知识在具体创作中的应用。同时,不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2]。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选择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首先,教师应严格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要求,在课下为学生收集各类符合学生认知的作品,课堂上引导学生加以讨论和赏析。其次,教师发挥才能,选取有教育价值的艺术作品进行后期加工制作,呈现出富有趣味及童真的画面。最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将其在全校或全班展览,让学生在欣赏后说出作品的出彩之处。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是汽车设计师”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具体了解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知识储备,然后再开展美术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颜色丰富、形状各异的卡通汽车图画作品,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这些小汽车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你是设计师,会如何改进这幅作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激发出各种创作灵感。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让学生在纸上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有的学生将小汽车变成了行李箱,有的学生将小汽车变成了飞机……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创造力的作品展现在教师面前。

(二)开展情境教学,激活学生的动手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现阶段很多教师都比较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为学生在课堂上构建某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深度对话[3]。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等,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当然,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当注意到,情境的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符,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表现自己和发展自己。

如教学“鱼儿游游”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一幅多彩绚丽的海底世界图画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海底的奇妙,当学生看完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彩纸、画笔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幅“海底世界”的作品[4]。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鱼儿的形状以及海底中的各类生物画出来,学生会充分借助自己所学知识,将鱼儿或珊瑚礁等其他海底生物跃然纸上。不管学生的画作如何,教师都应当鼓励、肯定学生的想象,最后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如此一来,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会变得轻松愉悦,学生在千奇百怪的涂鸦作品中也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学生的天性得以释放,情感得以表达,动手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三)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持,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每个学期都会有美术课,如果每个学期的美术课教学形式完全相同,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增添更多元素,有效借助各类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教学“纸片插接”这一章节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可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里准备好不同形状的小卡片,也可以是不同颜色的硬纸片,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这些纸片或卡片自主进行拼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走下讲台,对学生的拼接活动加以引导,使学生发挥想象,提升创造能力。当学生完成拼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美化,加上自己的情感。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了灵活运用美术知识。当然,教师设计的各类活动都应当考虑到在课堂上开展的安全性,尽可能提高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动手制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推进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将美术技术和文化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美术文化产生深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完成文化的吸收和内部的演化提升。

如教学“纸风铃”这一章节内容时,由于涉及多种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采取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风铃由哪些部分构成,明确制作一个风铃需要准备剪子、胶水、彩色纸、小球等。然后通过废旧材料的引导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进行二次利用,之后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力量,去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风铃。很多学生的创作思路活跃,不仅制作出了完整的风铃结构,还动手用报纸、挂历纸、牙签等材质装饰美化出各种风铃外形[5]。通过手工课程的专业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亲手设计、粘贴、装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动手创作的成就感,提高了动手创作能力,同时将废弃物品二次利用起来,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收集废弃材料进行二次美术创作。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习了一门新的手工技术,提升了生活幸福感,又能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五)教授正确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遵循引导性教学原则,即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出现错误或思路不正确,教师也应当有耐心地加以引导,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靠近学习目标,提高动手能力。当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随意操作,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设定必要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思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提升动手能力的具体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掌握因材施教原则、由简到难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动手技巧,又能够掌握动手方法,并在美术创作中体现出来。

如教学“漂亮的包装纸”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动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想法应用到不同盒子的包装纸创作中,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发现学生只会组合、不会创作的问题,如学生只会对铅笔盒、零食盒等进行拼组,而不能将一张纸板制作成想要的盒子形状。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准备一张硬纸板,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将纸板变成三角形盒子、长方形盒子或其他的包装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学会方法之后,再加上自己的创作意识,就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包装纸,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下,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六)完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开展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美术课程具有艺术性,对学生的艺术培养也应当借助教师适当的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是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逐一评价,而新课改理念强调每个学科都应当发挥育人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优化和完善评价机制,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学生自评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作品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后期的努力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另外,在开展评价时,教师也应当关注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评价中获得提升,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评价的标准可以各式各样,如对上课状态的评价,对作品完成度的评价等。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评价活动,才能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针对低年级阶段学生,可由教师进行主要点评,让学生学习点评;针对中年级阶段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互相评价;针对高年级阶段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理念下,美术学科受到了各个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审美素养提升,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美术科目改革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也应当组织教师开展各类培训或学习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另外,教师也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带领学生遨游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够节约备课时间,同时还会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使全面育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乔红.试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华少年,2020(1).

[2]柏鑫.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5).

[3]冷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雜志(教师版),2018(23).

[4]王文君.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3).

[5]原鸿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文学少年,2019(5).

【作者简介】

周鸣(1980~),女,汉族,福建建瓯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