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导学案编写与应用策略之思考

2022-05-30连茂

高考·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导学案应用策略高中语文

连茂

摘 要:新课改之下,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手段,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辅助和引导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钻研精神,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目的。基于此,笔者认真思考了高中语文导学案在编写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导学案的编写,应贯彻“科学性”“指导性”“参与性”原则;在导学案的应用策略方面,应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功能,努力拓展导学案的广度和深度,认真做好导学反思总结和创新发展工作,从而让高中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导学案;编写原则;应用策略

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探索能够转变传统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新以提高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的教学手段。运用导学案进行语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导学案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形式,提升了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师在运用导学案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多数存在着导学案编写及应用策略方面的问题。在此,笔者对这些问题做点管窥之思考,以供探讨。

一、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一)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导学案编写要求科学合理。首先,教师在编写前要先纵观全局,吃透教材,了解新课程编写的核心思想,掌握正确的思路,从而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合理安排导学任务。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考虑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习惯、学习心理等多种因素,科学设定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并预知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能适应并主动参与导学活动。最后,要充分考虑实施条件,以及认知规律,科学安排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活动环节等要素。

比如: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以下内容: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人文主题是“劳动”,包含了三篇通讯、一篇新闻评论、两篇古代诗歌。据此,设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梳理感受人物事迹,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以及学写新闻评论等,并依此设定导学任务。其次,了解学情,鉴于高一新生刚刚接触新闻体裁,对文本的体验和相关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可以把重心放在对文本的概括和品读之上,让学生动手拟写各部分的小标题,同时概括袁隆平的事迹。此外,还须补充新闻体裁等知识链接。最后,在导学案中设计学习目标、知识链接、重点难点、学习问题、学习反思、拓展延伸、达标检测等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步地了解、学习、巩固、提升所学内容。

(二)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应突出指导性原则

导学案编写要突出学法指导。语文导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拥有自主学习、探究之能力。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重视“授之以渔”的道理,尽可能地在导学案中融入阅读理论、表达技巧、答题规范等相关知识和意见,同时灵活使用旁注、标记、加线式等方法,以引起学生关注。这样编写的导学案既具有良好的基础性、实用性,又兼及发展性,不仅能为一堂课一篇课文导学,更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比如:在编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导学案时,由于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就可以在知识链接环节中把诗歌答题技巧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动笔练习诗歌答题,以对接将来的高考。如在《短歌行》中提示炼字题答题技巧,在《登高》中指导律诗“起、承、转、合”写法,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学习咏史诗的特点,以及“借古讽今”手法的作用等[1]。再比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导学案,突出关于小说阅读的学法指导;在第七单元的教学中,导学案中融入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学法指导;在文言文课程学习中,让导学案结合各种文言解答方法等。这些学法指导,具有针对性和现场性,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为今后的高考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应强调参与性原则

导学案编写应强化学生的过程参与。一般情况下,导学案应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问题的创设要有情境性和探究性。要让导学案成为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求异思维,进行多维探究的有效学习载体,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目的。导学案不是简单的问题练习,其核心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会、会学能力,这需要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学要素,精心设计导学环节,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问题兼顾趣味和探究,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导学活动中来,并保证导学的质量。

比如:关于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由于是一篇学术性论文,学生难读懂,也不爱读。笔者就设计如下导学问题:1.请同学们说说你最熟悉的家乡古建筑有哪些?2.请描述你所看到的古建筑一个或几个特点,并对照课文内容解析。第一个问题,具备生活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印象,引发兴趣;第二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思考探究,并对接文本学习。两个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学生逐步参与学习活动,并实现学—思—练的导学功能。

二、高中语文导学案应用策略

(一)全程参与,监督引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导学案的应用,从编写、实施到最后的总结,教师应全程积极参与,最大化地实现导学效应。

首先,由于集备机制和工作量大的关系,高中语文导学案往往会由集备组集中力量,合作或分工完成。导学案应用于全年段教学,但具体到每位教师实施于每个班级,会有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二次复备,吃透教材,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班级学情,完善导学案。

其次,导学案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起监督、引导作用。比如:在课前,须认真落实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防止部分学生因偷懒懈怠而使导学活动流于形式。在课中,教师须对学生组织和引导,既要做课堂的“导演”,又要做课堂的“舵手”。否则,面对冰冷的导学案,学生或者无从下手,或者组织混乱,或者回到机械问答形式,让导学活动徒具其表。笔者反对有了导学案,教师就可以隐身幕后,当“甩手掌柜”的现象,任何离開教师引导的课堂都将不会成功。因此,在导学课堂中,教师须亲身参与各个环节,巧妙引导,互动交流,让学生全程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比如:教师可以创造情境,巧设导言,鼓励学生主动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抓住重难点问题“咬文嚼字”,挖深吃透知识;可以反复强调学法理论,以及答题规范,对接高考考点;可以穿插指导,启发诱导,鼓励发言,让学生充分讨论;可以纠偏订正,整合知识,满足学生求知需要……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因学习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倦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兴趣,提升思维与作答能力[2];另一方面在教师监控和引导下,可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能力弱,甚至因没能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出现学习偏差的结果,导致课堂出现“集体沉默”或流于形式的现象。

最后,在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应对导学效果及时评价,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并做出反馈,与同组教师交流沟通,共同调整优化导学方案;对学生,要进行跟踪辅导,帮助他们查缺补漏,最终实现导学效应的最大化。

(二)鼓励“翻转”,活跃课堂,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导学案的应用,在明确教师“导”的作用时,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教学导学课堂,强调“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学、思、练的过程,教师主导而不越俎代庖,这符合新时期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功能的做法,一是教师要有勇气,转变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比如:借鉴“翻转课堂”做法,改变传统的“老师台上,学生台下”的模式,鼓励“翻转”,让学生把导学案中自学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笔者曾在高中语文统编版课文《与妻书》的教学中这样做:导学案中布置分角色表演作业,上课后,让两位学生走上讲台分别扮演林觉民与陈意映角色,把书信改编成对话,真情对白,充分展现烈士挚爱妻子,却宁愿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精神;讲台下,教师组织学生,适时鼓掌制造气氛,并组织学生配合朗读烈士愿景——“今已盛世,如你所愿……(合)愿青春吾辈,佑盛世中华!”这节课,学生人人参与,很好地实现了文化传承、情感渗透的教学目标。

二是须摒弃传统的严肃刻板、过分重视纪律的课堂,致力于构建宽松活跃、互动交流的新型课堂。导学案中设计应具备更多的带启发、趣味、互动性的环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提问、激趣、探讨,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模式。宽松、活跃的课堂,可以和谐氛围,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不仅愿意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学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三)合理分组,科学分层,努力拓展导学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学案虽然是提前设计好的,但在课堂实践与应用中却应该着力避免标准性、“一刀切”的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需求不同,对学习内容存在着独立体验、个性见解的特点,应对他们实施合理分组,分层次教学策略,从而较好地拓展导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其中,合理分组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习能力或成绩,把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形成异质性导学小组,设立组长,分配任务,不仅要求他们在课外分工合作完成导学任务,在课堂上也可以让他们打破班级原有的地理分界,按学习小组坐定,完成课堂导学环节。通过合理的分组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取长补短,以优带劣,实现整体性的大面积的语文能力提升,拓展导学效应之广度。

而分层次教学,同样应因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适应认知规律,在导学案中建立梯度导学目标,设置高、中、低难度不同的问题。例如:高中语文统编版《我与地坛》一课教学,导学案中可以设置三级问题:基础级,包括课文字词练习、史铁生与地坛关系、课文段落层次结构等这些问题,要求人人自学、查资料完成;自主探究级,包括“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思考地坛对作者的影响”“当时作者在地坛中思考什么问题[3]”,这些能在文本中整合的问题,要求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合作探究级,包括“文章描绘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由残疾想到死,最后却选择活下去,悟到了什么”“举例并揣摩文中极富哲理和真挚情感的语言”等文章深层次问题,要求分组合作,形成讨论发言纲要。高中语文导学案实行分层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从而拓展导学活动的深度,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能力之目的。

(四)反思总结,拓展延伸,积极巩固导学成果并创新发展

每一堂课、每一次导学活动都要有反思总结、拓展延伸这些重要环节。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重要时段,缺少了哪一个时段的学习,都会给学习效果打上折扣,因此,反思总结、拓展创新是课后学习的延续和提升,十分重要。

反思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重构整节课的学习体系,系统地厘清知识线索,突出学习中重难点。这可以说是学习上的“反刍”,有效避免学习中“今天学明天忘”的现象,因而要积极引领学生当堂或者当天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反思的方法则可以多样化,比如小组问卷、自己评价、错题收集、笔记汇集等,同时教师要能及时给予回应,达到强化学习的效果。

而拓展延伸,是在不離开文本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巩固与超越,是课内知识到课外有效的迁移、创新。通过对拓展延伸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窗口,让他们呼吸来自生活和社会的新鲜的空气,开阔视野,引发思考创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学完统编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笔者就让学生比较两位诗人(志士与隐士)的不同,探寻汉魏时期生命思考与价值追求[4]。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讨论等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有许多新的认识,包括理解曹操的为人、唯才令、求贤令;陶渊明的时代、个人品性、菊花的象征意义等,并对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看法。可见,善于抓住文本拓展的契机,能够带来教学更上一层楼的惊艳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导学案的应用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用突出,符合新时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发挥导学案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审评、总结和完善导学案的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在理论方面做大量的探讨工作,集思广益,凝聚教育的智慧之光。

参考文献

[1]高刚.高中语文教学学案导学探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2]徐大娟.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操作浅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01.

[3]于守丽.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2):14.

[4]田欣迪.高中语文“学案式”导学策略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导学案应用策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