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导引下整体架构的初三语文复习课初探

2022-05-30刘筱郑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概念复习课初中语文

刘筱 郑宇

【摘 要】初中语文复习课长期存在碎片化和套路化倾向,练题替代了文本整体阅读,忽视了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中考要求,更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笔者进行了基于大概念的复习教学尝试,以形成一类文本或一个专题知识与能力的完整性、综合性、逻辑性,从而改变语文复习课现状,找到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概念;复习课;整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24-0102-04

一、改进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缺失基于文本概念的整体构思

现在的语文复习课教学有两大问题。一是碎片化。由于语文考试以“题”的形式出现,并且除了A卷有课内文言文,其余文本均为课外内容,于是研究考点和如何答题就成为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核心。以现代文阅读为例,很多教师会根据考查点将复习内容分为概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语句、理解关键句、分析句段作用等多个板块,然后再结合诸多试题将每个板块一一说明。看似面面俱到,实际学生得到的只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碎片化知识和技巧,而不同文本的基本特点和根本的阅读思路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当文本比较浅显、题型比较熟悉时,学生答对的概率就高;当文本比较深刻、问题比较新颖时,学生便无从下手,能否答对题全凭感觉和运气。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文本的阅读思维品质,导致各种类型的阅读题得分普遍偏低的现象,于是语文也变成了所谓的玄学。

二是套路化,这是碎片化的直接呈现。由于不少教师直接用练题的方式进行复习课教学,于是就归纳出常见题型的答题模板,如比喻就是“通过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古诗里一旦有自然风光和花花草草就一定是厌恶官场回归田园。这些所谓的套路在过去的考试中也确有用处,能够帮助大部分中等学生短期内快速提分,因此有不少语文教师和大多数教培机构将此视为复习课的“葵花宝典”,即通过大量练题总结套路和背诵标准答案的方式在考前甚至日常教学中操练学生。这种套路貌似是提分神器,实质是语文教学的“毒药”。首先,机械的学习方式湮没了语文的审美价值,让语文学科变得呆板无趣;其次,倘若套路有效,学生便会认定这条学习捷径,不再愿意老老实实阅读文本,从根本上破坏了语文学习的路径。

(二)近年中考命题趋势要求复习课改革

近年的中考命题呈现出“去套路化”趋势,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以成都市语文中考题为例,2010年说明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中对说明方法的设问方式是: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而2020年说明文《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设问方式变成了:文章第一段与第三段分别引用了陆游的诗词,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后者不涉及对方法的识别,而是侧重于理解方法的作用,更能考查学生是否有对文章进行比较和整合的综合能力。2010年散文《怎么跌得有尊严》中考查概括能力的设问是:她针对“男孩自杀”事件阐述了自己的哪些看法?结合文意概括回答。2018年散文《自行车之歌》第一题是: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两个问题一比较,就发现中考散文命题由对表层信息的归纳转向通过分析散文所写内容去探究作者的表达意图,即現象背后的深层次信息,这不仅考查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更考查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由上述案例可见,近年中考重视考查学生是否真实地、深度地阅读,注重文本知识在具体语境和问题中的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对学生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进行考查,题目的设置更为灵活,套路已然无效。

(三)复习教学需要提纲挈领,形成学生能力的整体建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发现了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此次修订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语文学科大概念是指蕴含在语文学科事实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学科思想、学科原理和思维方法。它能够引导学生把握学科整体结构和认知图式,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言语情境中恰当迁移和运用概念解决现实问

题[2]。大概念不仅适用于新课学习,同样适用于复习课。经过近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有大量的文本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所以教师仅需要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即通过诸多例文提炼出不同文体的大概念,即文本的本质特征和阅读路径,再通过适当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已有的文体知识、文学概念、鉴赏术语以及各类文本的特征,使学生形成不同文本阅读的整体思维品质,能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至陌生文本,形成独立理解陌生文本的能力。如此,语文教学方能思路清晰、简洁有效。

二、以大概念为导引的专题复习教学实践

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宏观的视角,在课前整体构思出复习教学的完整内容,对一类文本或一个专题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过程方法有整体的把握,重视教学的完整思考和有序构建,从复习的具体文本或专题的角度全面布局,使各个知识点形成内在的逻辑顺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训练互动,对复习的内容有整体感知,进而明确复习内容的完整性、综合性、逻辑性,再通过练习、纠错达到迁移运用,基本实现复习内容与能力形成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文本形式多样,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下面笔者以实用类文本论说文和文学性文本小说的专题复习教学实践为例,简述基于大概念的初三语文专题复习的实践。

(一)论说类文本的专题教学实践

1.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整合价值

其一,论说文本质相同。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的特征或阐明某个抽象事理的文体。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阐明观点或批驳谬论的文体。二者本质上都属于依循一定的论说思路来阐述信息的实用类文本,只不过论说的信息不同罢了(说明文的信息即说明对象的特点、功能或价值、发展历程等,议论文的信息即作者的论点)。其二,虽然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八上五单元学习事物说明文,八下二单元学习事理说明文,九上二、五单元和九下四单元学习议论文,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文章的论说边界并不分明,如《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其三,中考呈现出淡化文体侧重整合的命题倾向。如2021年成都语文中考题的A卷阅读选用了群文阅读的考查方式,甲文《“超五星”的三星堆》和乙文《考古热下的冷思考》分别为说明文和议论文。虽然选文文体不同,但考题并未涉及文体区分,而是考查了学生整合概括两篇文章信息,梳理论说思路和理解论说主题的能力。可见,成都语文中考题更关注实用类文本背后相通的本质规律,而非表面的文体差异。

综上可知,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复习课虽然也需要厘清二者区别,但没有必要在这上面深究,更没有必要分开复习。找出二者同属实用类文本的本质规律,教会学生阅读该类文本的基本路径才是复习课的核心目的。

2.以大概念为核心的专题教学设计

(1)确定大概念。上文提及,说明文和议论文本质上都属于依循一定的论说思路来阐述信息的实用类文本,并且为了使表达更准确或生动,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使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历届中考试题考查的概括提炼信息、填写思维导图、阐释论说思路、分析论说方法或语言、辨析材料得失都是紧紧围绕其文本特质展开。故论说类文本的大概念有三个关键词:关键信息、论说思路、表达技巧(包括语言风格和论说方法)。本次复习课的主问题为:如何理清论说类文本的思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表达技巧?

(2)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分析。环节

一:梳理论说类文本的基本知识,明确术语。环节

二:梳理近5年成都语文中考题,找出命题规律及方向、提出主问题。历届中考题的文本选择、命题方式、答案设置可以为初三的复习课指引方向。通过梳理成都市2016—2020年中考语文A卷阅读内容,发现无论考查议论文还是说明文,涉及考点都和实用类文本的特质契合,且题目不再局限单一知识点的机械考查,更侧重该知识点在文本中的理解运用及多个知识点的整合,即更重视真实且深度的阅读过程,而非简单的答题套话。要应对这种命题形式的中考,必须回归论说文的文本特质,故在此提出本次复习课的主问题(即论说文的大概念):如何理清论说类文本的思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表达技巧?环节三:方法指津。该环节包含了五个小环节:第一,阅读论说类文本的基本路径;第二,如何把握关键信息;第三,梳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第四,表达技巧的分析;第五,辨析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第一个小环节是本次复习课的核心内容。只有依循论说文的阅读路径进行细致的文本阅读后,学生方能整体把握该文本的主题和大体思路,进而结合勾画的关键语句捕捉并整合信息,细分结构层次,进行局部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只关注到了材料本身,忽略了材料和上下文、文章主旨的关系,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进行细致的文本阅读。后面的几个小环节分别对应了论说文的几个核心考点,以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每个考点常见的命题形式,完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练习题最好选择中考试题或模拟考题,以达到教考一体的效果。

(二)小说的专题教学实践

1.确定大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都服务于小说的社会主题。小说主题深刻含蓄,往往不会以文字描述的方式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人物在情节前后的发展变化及人与人在情节中的矛盾冲突传达。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具可读性,作者往往会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情节更丰富、有波澜,如设置悬念、细节描写、倒叙等,还会通过环境描写以烘托氛围或推动情节发展。

依据小说的文本特质,归纳出小说的大概念有四个关键词: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构思和表现技巧。核心是理解主题,其余三者皆是为它服务,通常通过描写人与人在情节中的矛盾冲突来丰润人物形象进而传递小说主题。合理构思和表现技巧可使小说的主题传递更为生动有趣。因此小说的主题复习可分为两个课时,主问题分别为:如何把握小说三要素以理解主题?如何赏析小说的艺术技巧?

2.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分析

环节一:通过与叙事散文比较,明确小说的文体特点。成都中考语文B卷的现代文阅读以散文和小说的考查为主,二者虽同为文学性极强的文本,但阅读路径是不同的,因此需予以辨别。其中,叙事散文和小说最易混淆,因此本次复习课首先需要通过与叙事散文比较,明确小说的文体特点。

两者同属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但叙事散文可以是写实的,仅为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如《背影》。而小說一定是虚构的,即使来自真实的生活材料也是高度的艺术呈现,往往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如《故乡》。故小说为了通过有限的篇幅传递深刻的含义,其人物形象会更鲜明,情节更具波澜,主题更深刻含蓄。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出小说大概念的四大关键词,其中主题理解无疑是小说阅读的核心。

环节二:梳理2016—2020年成都语文中考题的命题规律及方向,提出主问题。近五年,成都只有2016年和2017年考查了小说,分别为《海子爷与老雪狼》和《最后的常春藤叶》,其余三年都是散文。从这两年的考题中可以发现,所有的考题都可以归纳为三个考查点:人物评价、主题理解、构思和表现技巧,和上述小说的大概念相吻合。

环节三:方法梳理。一是梳理小说的基本阅读路径。承前可知,勾连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因此,阅读小说一定要从三要素入手,理清三者之间的联系,即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感知人物性格,感受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再结合环境描写,调动生活积累,才能理解小说的主题。此处教师需对学生如何阅读小说进行一个细致的路径指导。依循小说的阅读路径认真品读后,大部分学生就可粗略回答小说阅读的第一道概括题和最后一道主题探究题。当然,小说的理解离不开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于某些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小说无疑是最具难度的文体,只能通过把握其本质规律的阅读路径去尽可能地感知主题。在选择练习题时,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小说文本,如谈论社会上的诚信之风。

二是梳理小说的艺术技巧、常考题型及对应的方法指导。小说的本质是讲故事,为了使故事更引人入胜,小说往往会使用诸多艺术技巧,本次复习课的开端,教师就应对小说常见的技巧和近年考题所涉及的题型进行梳理。结合中考题,可以发现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会通过赏析句子或分析作用及表达效果的方式来考查。首先,教师要能够准确判断涉及的段句使用了何种技巧,因此需结合课本例子,帮助学生明确每个术语的含义(学生基础好,此步可省)。其次,结合文本赏析该技巧的表达效果。所有的艺术技巧的使用都是为了使故事更精彩,此精彩既指读者直接感受到故事的一波三折、余味无穷,又指作者表达主题的深刻丰富。因此教师在思考技巧的表达效果时,先思考其对小说情节的波澜或完整或余味无穷有无帮助,如设置悬念、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等。接着思考对主题的丰富有无帮助,主题的表达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传递,如使用了某艺术技巧直接表现了某种人物形象或侧面烘托了正面人物形象等,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完整又进一步传达了某种主题,使小说内涵更深刻。总之,艺术技巧的作用和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塑造、主题传达分不开。

综上所述,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克服了盲目刷题的现象。初三后期的学生已经湮没于茫茫题海,做题、讲题、再做、再讲的循环课堂容易让人心生厌倦。学生充其量练了个熟练度,但脑子里仍然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非集成式的知识链条。通过本次基于大概念的专题复习实践,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将过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语文试题中的各类文本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明确不同文本的阅读路径,并能够实现对原有知识的迁移和对新问题的辨析。令人欣喜的是,后期大多数学生试卷上都有着勾画批注的痕迹,答案也不再仅是套路化的模板,这不仅有利于他们面对不断改革的中考,更有利于他们高阶思维的培养,助力未来的高中学习。只有真实、深度的阅读才是保障终身学习的基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徐鹏.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教学转化[J].中学语文教学,2020(3).

【作者简介】

刘筱(1969~),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郑宇(199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大概念复习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