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2022-05-30蒋中琼
蒋中琼
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抽选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免疫检验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实施常规免疫检验) 和研究组(实施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每组各104例。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免疫检验治疗控制总有效率、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免疫检验结果。结果 经质量控制,研究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免疫检验治疗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 0.05) ;研究组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研究组的甲胎蛋白(AFP) 、糖类抗原199(CA199) 、糖类抗原125(CA125) 、癌胚抗原(CEA) 、血清胰岛素(INS) 水平低于常规组(均 P < 0.05) 。结论 在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可靠性;准确性
免疫检验属于临床常见的诊断检查方式,通过相关指标检验,能反映人体肿瘤疾病患病风险 [1]。一般情况下,肿瘤细胞的出现、发展都与机体免疫系统存在密切联系,在免疫检验下,可以有效防治肿瘤疾病,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2]。同时,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直接关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检验结果容易受仪器、检验方法、检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非常重视免疫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3]。以往免疫检验通常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并未采取系统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较低 [4]。故本次研究将质量控制应用于免疫检验中,分析其对检验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免疫检验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04例。常规组:男59例,女45例;年龄1~80岁,平均年龄(59.63±18.52) 岁。研究组:男57例,女47例;年龄1~80岁,平均年龄(59.01±18.74) 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
纳入标准:符合免疫检验标准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同意参与研究;年龄1~80岁者;意识清醒,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有先天性疾病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病史者;配合度极低者。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免疫检验。要求患者在检验前一晚8时开始禁食,在第二天清晨采集其空腹血液标本,放入抗凝管保存和运送,离心后再按相关标准检验标本。
研究组实施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如下。
(1) 检验前:提前明确每位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避免人员接触过多增加干扰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定期培训工作人员,要求其正确掌握标本采集、检验、报告处理等业务,熟悉各个环节,之后再进行培训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上岗。采集之前,一定要询问确认患者是否按时空腹,有无做剧烈运动、睡眠是否充足等,仔细询问其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做好备注,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予以适当的心理疏導,让其放松身体配合抽血,最大限度降低外界的干扰。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样本,工作人员应将其剔除,如条形码不完整、溶血标本、采血不规范等,重新引导患者进行样本采集,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和合格率。
(2) 检验中:提前校准仪器,根据国家计量监督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设备检查和校准,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精准测量。校准时发现任何异常,都应详细记录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核查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所使用到的试剂盒应检查好有效期、批号、生产厂家、名称等,保证包装的完整性。要求工作人员在2 h之内送检,对于超过时间的标本,应重新抽取保证准确性。检验时,工作人员还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查看标本是否出现溶血、凝固等现象。检验完成后,详细记录原始数据,并及时计算分析,出具报告。检验结束后,回顾分析整个检验过程是否存在纰漏,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可以更换试剂纸、重新校对仪器再次检验,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3) 检验后:反复确认检验结果,对结果妥善保存。与医师及时沟通,告知检验结果的误差。定期开展探讨会,分析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对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详细探究,弥补不足,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免疫检验治疗控制的总有效率、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受检人员资料不完整、标本检验不合格、送检时间过长) 、免疫检验结果 [甲胎蛋白(AFP) 、糖类抗原199(CA199) 、糖类抗原125(CA125) 、癌胚抗原(CEA) 、血清胰岛素(INS) ]。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 用χ?检验,若P < 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免疫检验治疗控制总有效率
研究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免疫检验治疗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
研究组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2。
2.3 对比两组的免疫检验结果
研究组的AFP、CA199、CA125、CEA、INS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 P < 0.05) ,见表3。
3 讨论
免疫检验是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其能为肿瘤诊治提供客观数据。但免疫检验准确性容易受标本采集、存储、运输、检验等影响,进而导致结果准确性偏低,干扰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 [5],因此,临床非常重视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指出,研究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免疫检验治疗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而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 P < 0.05) ,这提示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能提升免疫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质量控制中,工作人员应分工明确,定期考核,合格上岗,在采集标本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真实状况,排查干扰因素,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和合格率 [6]。在检验中,及时校准仪器,按照相关标准完成操作,反复核对过程和结果,减少工作纰漏,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检验完成后,及时与医师沟通,分析检验中的问题,提出整改对策,提升检验质量,避免同样错误再次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还指出,研究组的AFP、CA199、CA125、CEA、INS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 P < 0.05) ,这说明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缩小各项免疫指标检查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提高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研究指出,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较多,包括存储时间长短、自身抗体、溶血、仪器维修等,临床若加强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必须把控各个环节,完成科学采集、安全存储标本、正确维修仪器、精准测量等 [7]。在检验前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出错率;详细询问患者情况,能排除患者自身的影响因素,保证各指标数据的准确性 [8]。检验中及时校对仪器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合理选择试剂、规范流程、反复核对等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检验完成后,及时分析问题,明确影响因素,采取改进措施,可以不断提升检验质量,控制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进一步缩小结果差距。
综上所述,在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秀敏,尹明.探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3):128-130.
[2]袁恺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7):979-980.
[3]张德连.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9):42-43.
[4]代俊峰.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5):164-166.
[5]刘利.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8):83-84.
[6]莫立锋.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J].世界复合医学,2020,6(9):62-64.
[7]刘惠荣.临床免疫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有效措施探讨[J].系统医学,2020,5(14):53-55.
[8]金敏.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9,16(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