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力日记 让情思自然流淌

2022-05-30边晓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娃娃日记习作

边晓红

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接力日记,打破作文的尴尬,摆脱作文的窘境,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运用知识、调动储备、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

一、兴味盎然,乐于提笔表达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对活动产生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它可以培养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强烈地吸引人去创造和探索。因此,写作也应以兴趣为前提和基础。

接力日记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习作氛围。具体操作如下:分成小组——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写作基础分成大体均衡的十组。组与组比一比,赛一赛。学生激动地挥动小拳头,信心十足。起个名字——“看着大家这么自信,蒋老师也为你们加把油,奖给每组一本漂亮的硬面抄!这就是你们展示才华的小舞台。”学生一个个兴奋不已。我又亮出一招,让学生给自己小组取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果然别具一格:“青青小草”“小不点”“有我必胜”……每个名字都充满童趣、富有个性。写上寄语——老师用心在每一本扉页上写下一句:“生活是船,灵动的笔是风帆!”“用我们的笔记录生活的芬芳和斑斓!”……不同的话语,一样的期望。选个标志——同组的同学一起商量,给自己组选个吉祥物。成绩是外现的,进步是触手可及的,荣誉是一目了然的。为了小组的荣誉,为了集体的利益,日记不再是随意的敷衍、恼人的负累,而是倾吐的需要、真情的流露。

二、不拘一格,真实记录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

接力日記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自己的选择。因为这种习作形式没有教师命题的制约,没有规定范围的局限,没有统一格式的拘泥。教师鼓励学生关心周围,留意生活,观察自然,积极思考,大胆表述。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学生“笔下文”即是“世间物,眼中象,心上意”。学生的日记记录了倾听天籁之音、触摸万物生灵、欣赏云淡风轻、拥抱阳光心情的惬意,也记录了一事一物、一人一景的简洁,还记录了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叶落归根的壮美、皑皑白雪的纯洁。

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写成文,还谱成诗。请看——“沙沙沙,沙沙沙,云娃娃哭得好伤心呀!让我借风问问她:云娃娃,云娃娃,你为何这样悲伤?是谁弄脏了你的白衣裳?是谁抢走了你的小红花?云娃娃轻轻把话答:不是,不是,都不是!伊拉克战争我害怕,美好家园房屋倒塌,可怜的孩子没了爸妈!听了云娃娃的话,我要呼喊:把枪放下,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学生的日记,读来令人感动。稚嫩的诗句还附有感人的图画。一切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三、合作互动,多元交流感悟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教师不断地给以评价和激励,适当的赏识消除了学生对日记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日记氛围”。

由于接力日记是一种“群体行为”,因此更能发挥群体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有利于形成你帮我学的良好循环状态。当一个同学获得了优秀加星,全组的成员会围着他祝贺、夸赞。美滋滋、喜盈盈的感觉在同伴中相互传递,相互感染,相互激励。

我要求学生每次在动笔之前先认真阅读前面的习作,学会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现在,学生的取材范围广泛了,词汇丰富生动了,选词造句也更准确了。这得益于潜移默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另外,除了生生互动,我们还有师生互动。我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写日记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日记氛围。每一组都有我写的日记。字里行间对学生充满爱意,写下激励,寄托希冀,倾注期望,满怀向往。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殷切希望,温馨情怀,热情关注,真挚帮助,成了写作巨大的内驱力。

接力日记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换了一种形式,却带给学生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在愉悦的学习心境中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上进心。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学习的自我概念。而接力日记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了孩子的这种上进心。

猜你喜欢

娃娃日记习作
成长日记
三个娃娃一台戏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简易娃娃床
成长日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