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对阿根廷精准传播实践与策略研究

2022-05-30姜璐

对外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阿根廷

【内容提要】精准传播不仅符合新时期国际传播的新要求,还有助于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推动实现民心相通。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两国在多个领域全面开展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多年的传播实践中,中国国际电视台西班牙语部既充分依托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又立足当地受众的思维方式和媒介使用习惯,面向阿根廷受众,精心设置议题,打造优质内容;传播积极情感,引发受众共鸣;创新传播手段,改进呈现方式;实现双向互动,提升传播效果,对促进两国友好交流和共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精准传播 中国国际电视台 阿根廷 国际传播

2022年是中国与阿根廷正式建交50周年。建交50年来,中国和阿根廷不仅克服了地理距离较远、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存在差异等障碍,日益成为相互支持的好朋友、好伙伴,不断向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两国更加重视彼此。新时期,在双边关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向阿根廷开展更加有效的精准传播,促进双方文明互鉴和友好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对阿根廷精准传播水平,推动实现民心相通

新时期中国的国际传播被赋予了新内涵,呈现出新趋势,对传播主体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开展精准传播,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抓手。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两国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提高对阿根廷精准传播水平,有助于推动实现我国同阿根廷的友好交流和民心相通。

当前,中国和阿根廷同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之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务实合作。但由于两国在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通用语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面临重重障碍。在此背景下,大力开展面向阿根廷的国际传播,借精准高效的传播之力,增进两国相互了解,推动实现民心相通,符合两国共同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更好推动各领域双边合作的顺利进行。中国和阿根廷都是发展中国家,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望。中阿经贸交流的互补性、互利性和相互依存性,使两国的发展紧密相连,成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石。①大力开展面向阿根廷的精准传播,能够更加充分地推动双方实现互利互惠。中国和阿根廷都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推动者。②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提升文化自信,阿根廷也在努力摆脱殖民地文化枷锁和西方主流文化禁锢,建立自身的文化认同。两国都致力于实现文化复兴,更加需要开展积极的文明互鉴。此外,开展好面向阿根廷的精准传播,是新时期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的重要抓手之一。

二、多元呈现优质内容,实现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在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下,我国制定了新时期国际传播的新目标,对区域化精准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国际传播从业者愈加需要改变单向强推式和说教式的传播方式,掌握并优化更易于为传播对象所接受的传播策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西班牙语部(以下简称“西语部”)是面向包括阿根廷在内的西语国家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多年来,西语部通过提供新闻素材、合作开办栏目等方式,面向阿根廷不断拓展本土化渠道,打造自有品牌,同时,又分析、研判并充分尊重當地受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不断从内容提供、情感共鸣、多元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精心设置议题,打造优质内容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③

传播内容是开展国际传播的核心所在,也是实现传播目标的重要载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国际传播的效果。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必须牢牢抓住真实、立体、全面三个关键点,在精心打磨传播内容上下功夫。所谓真实,是指传播者要选取能切实反映当今中国现实情况的内容。为此,在选择传播内容时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注意协调不同性质内容的比例,尽可能呈现当代中国的真实面目。所谓立体,是指传播者要多角度选取素材,多层次呈现传播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传播者不仅要坚持目标导向,还要明确受众需求。既要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也要明白受众希望了解什么、愿意接受什么。所谓全面,是要向受众提供与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环境保护等,以及与人民生活有关的多方面内容。在当前复杂的国际传播生态中,单一内容往往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也无法达到传播目的。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需要关切受众喜好,切实把握不同地域受众的议题兴趣点、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和关切质疑点。④

西语部一直秉承向世界展示最真实中国以及中国最真实的发展状况的宗旨,严把内容生产关。通过与当地媒体和新闻制作公司合作,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受众的收视需求、兴趣,分析与研判当地民众媒介使用习惯,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传播目标,设置传播议题,挖掘真实、新鲜的第一手素材。除此之外,在内容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品控标准,坚持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将受众想看、爱看的节目呈现出来,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⑤例如,在2021年,西语部立足重要时间节点,设置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防疫抗疫重要成果、经济稳定发展等重大或阿根廷受众关切的有关中国的热点议题,通过精准提供优质内容,让阿根廷人民更加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西语部策划推出了聚焦于人物报道的《乐享生活》、聚焦于健身教学的《跟我动起来》、聚焦于美食的《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及聚焦于知识科普的《你知道吗》等当地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节目收视情况和新媒体平台相关阅读量均十分可观,受到了广泛好评。

(二)传播积极情感,引发受众共鸣

除传播内容外,传播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由于传播者和受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在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往往存在巨大区别,双方在情感体验、表达和接受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要想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夯实传播行为的情感基础。尽管中国和阿根廷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但两国人民存在着广泛的共同情感需求。在差异中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也正是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特点之一。基于此,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牢牢把握平等、信任、尊重的情感主线开展国际传播。要将既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阿根廷人民情感需求的积极内容传递给阿根廷受众,努力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外,无论是人际交流还是形象传播,都需要建立在真正的交流或者意义共享的基础上。⑥因而,还要不断优化情感因素的传播方式。

西语部特别注意传播内容的情感基调,努力与阿根廷受众建立牢固的情感联系,提升传播效果。如在报道中国向阿根廷提供新冠疫苗时,在传统报道方式的基础上,追加了广播平台的直播连线,让阿根廷普通民众能直接参与互动,亲身感受中国对阿根廷的友好援助。这在阿根廷听众和网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很受感动,真诚感谢中国的善举。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西语部联动海外报道员、拉美新闻联盟和阿根廷融媒体节目制作室,推出“中拉疫苗接力”特别报道、武汉连线报道等。相关节目在包括阿根廷在内的多个西语国家主流电视媒体播出。阿根廷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C5N王牌栏目《阿根廷时间》和《阿根廷正直播》高度评价本次的连线报道。⑦

(三)创新传播手段,改进呈现方式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传播理念的更新迭代要求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努力顺应时代发展,把握国际传播趋于移动化、碎片化、生活化和娱乐化的新特点,不断更新传播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传播力。新时期,既要依托传统的文字、图片和音频等传统载体,又要大胆创新,采用短视频、VR、AR等新的传播形态,借助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同时,还要充分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全力开发和挖掘移动终端的传播市场,借助社交平台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和更加生活化的叙事场景,发挥移动终端高效便捷的特性,将传播内容以更为分散、更易于接受的方式送达受众。

西语部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创新打破节目传统模式,充分挖掘掘现有资源,探索新的呈现方式,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仍以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宣传报道为例,西语部与阿根廷本土媒体机构进行了两次卫星连线,大胆尝试采用两个演播室场景切换与对接的方式,突破了以往访谈类节目的固有形式,取得良好效果。此外,西语部还进一步拓宽融媒体产品发布渠道,丰富传播手段,提升传播效果。如在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0周年之际,在制作发布相关内容时,西语部采用了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渠道同步进行的模式,依托海外社交平台等新兴传播方式,使广播、电视信号没有覆盖的区域也能接收到相关信息。

(四)实现双向互动,提升传播效果

传播不是单向、静态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动态的信息互动。因此,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引导受众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充分挖掘受众成为内容生产者的传播潜力,从而减少因语言、文化等差异带来的传播障碍,降低受众理解和接纳外部传播内容时的压力,真正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在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报道中,西语部制作的“我是TA的守护者”媒体公益活动在启动宣传片新媒体全平台上线时,积极与阿根廷本土媒体机构合作沟通,请其协助提供当地媒体素材,邀请当地民众参与全球媒体公益短片接力活动。组织网友参与在线挑战接力赛,吸引网友通过加入到活动中来,使其从信息被动的接收者变成了议程的共创者,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变成了双向互动过程,充分激发出广大受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与全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问题的关注,树立起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结语

2022年2月,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成功访华,习近平主席同他举行了亲切友好和富有成果的会晤。两国元首高度评价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的發展成就,一致同意共同开辟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一个辉煌50年。⑧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提升对阿根廷的精准传播水平,通过精准设置议题、传播积极情感、创新传播手段、实现双向互动等传播策略的实施与优化,进一步提高传播艺术,推动构建中国与阿根廷的命运共同体,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姜璐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西班牙语部制片人、一级播音员

「注释」

①《中国——阿根廷: 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到命运共同体》,网易,https:// www.163.com/dy/article/H0J0NBCS0514DTHF.html,2022年2月19日。

②同①。

③《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2021年6月1日。

④于运全:《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光明日报》 2018年1月30日,第6版。

⑤同③。

⑥郑越、陆浩:《讲好海外社交媒体上的中国故事——以我国三家主流媒体“一带一路”Facebook报道为例》,《电视研究》2018年第9期,第7-9页。

⑦《联通中外讲好两会故事》,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455044568_115239,2021年3月10日。

⑧《外交部:中阿建交50周年,双方将举行贯穿全年的交流活动》,国际在线,http://news.cri.cn/liebao/20220218/5160c479-3349-7ebf-566f-2e3cb90d18c2. html?s=cm,2022年2月18日。

责编:荆江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阿根廷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费尔南德斯:阿根廷新总统
阿根廷可能禁止敌敌畏和敌百虫的使用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