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阶式教学,让美术课堂更精彩

2022-05-30张春建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张春建

摘要: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易到难、有梯度地安排学习活动,运用进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进阶式教学;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们总是先学习简单的知识,然后再学习复杂的知识,在循序渐进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如果教师颠倒了教学顺序,先为学生教授复杂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内容,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重学习负担。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为了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美术知识,提升美术综合素养,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学习效率,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小学美术课堂。

1    以激活兴趣为起点,在进阶中掌握基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也会基于兴趣的引导,在活动中释放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积极完成知识的构建。对此,在进阶式教学模式中,兴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学生开启新课的“钥匙”。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起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动力,通过兴趣发现美术世界的魅力,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一课中,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影音资源进行导入设计,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一步步掌握美术知识。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欧美大片《X战警—逆转未来》中的部分片段,并向学生提出:“这部电影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在你们的心目中,未来是怎样的呢?”让学生从电影的主题出发进行自由畅谈,说出自己心目中未来的世界。之后,教师再从“职业”这一话题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让学生尝试使用线描方式描绘出自己未来的职业。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实现了想象思维的发展,也能够提升绘画能力,发展美术素养。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会自主参与其中。因此,在进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趣味化形式进行导入,学生也能够以轻松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之中,完成美术知识的吸纳和构建。

2    以方法渗透为起点,在进阶中提升能力

欣赏教学是美术课堂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够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使他们看到绘画作品、泥塑作品、雕塑作品时可以站在专业角度进行赏析,认识这些作品的魅力所在。但是,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也是一个进阶过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欣赏方法的渗透为起点,带领学生进行艺术品赏析,再为学生创建自主分析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欣赏的技巧,提升欣赏能力。比如,在“建筑艺术的美”这一课中,教师先为学生渗透欣赏方法,再组织学生对建筑艺术进行欣赏。在课堂中,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建筑的四大体系,即宫殿、庙堂、陵墓和民居等,再为学生介绍这四大建筑体系的艺术風格,让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为学生介绍欣赏建筑艺术的角度,如古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环境原因等,并以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等建筑为例,带领学生一起开展欣赏评述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积累欣赏技巧。随后,教师再为学生呈现一些古建筑,让学生自主对这些建筑进行艺术赏析,让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欣赏技能,再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懂得应用欣赏方法的技巧。最后为学生安排欣赏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对艺术品进行欣赏、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进阶中提升欣赏能力,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    以问题引导为起点,在进阶中学习知识

问题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许多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补足。此外,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沿着问题的提出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所以,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对问题的难度进行把控,即先根据美术基础知识向学生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为学生提出较难的问题,促使学生在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以进阶方式建构美术知识。

例如,在“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中,教师便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步步深入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呈现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并提出:“这些福娃从远处看和近处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从远处看较小,从近处看变大”的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你见到过吗”, 让学生主动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生活中是否见到过这种现象。在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现象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什么吗?”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逐步认识“透视现象”。之后,教师为学生呈现荷兰风景画《米德尔哈尔尼斯大道》,并提出“画作中有哪些透视现象?透视现象有几种?如果由你来进行创作,应当如何表现透视现象”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透视现象。

显而易见,问题能够成为教师落实进阶式教学模式的“阶梯”,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地回答这些问题。随后,教师再围绕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一些专业性问题,逐步带领学生走进美术世界。

4    以简单练习为起点,在进阶中完成训练

画画对有些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无法直接入手开展绘画活动,往往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框架。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次性完成高难度的绘画活动,势必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让部分学生远离美术课堂。所以,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绘画基础和特点入手,先为学生安排简单的练习活动,再组织学生完成复杂的绘画活动,促使学生在熟能生巧中不断进阶。同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限制,而是要挖掘其潜力,让学生拥有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以“连环画”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让学生了解连环画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以及主要故事情节进行连环表现的方法等。对此,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连环画的概念、结构等内容后,引导学生以线描的方式先大致画出连环画的结构、框架等。在学生进行线描时会存在许多问题,如画出的故事情节不形象等。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稳住心神,多练习几次,以便在不断练习、不断修改中获得相对完善、形象的连环画结构。在学生完成线描活动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色彩填充和细节修补,让学生完成完整的连环画。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线条、框架的练习,再引导学生补足画作,能够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绘画技巧,完成绘画能力的进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进阶式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完成绘画练习任务,促进学生绘画素养的发展。

5    以基础知识为起点,在进阶中强化应用

美术基础知识相当于搭建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才能搭建稳固的高楼。在进阶式教学模式下开展美术课程的教育活动,教师也要先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建立基础的艺术思维,再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美术素养完成艺术作品创作,让学生应用美术知识完成美术学习的进阶。但在学生完成艺术创作后,教师也要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组织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促使学生在不断改进中强化美术素养。

比如,在“身边的艺术设计”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身边的艺术设计,并提出“这些作品有哪些地方能够吸引你?这些艺术品的材料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随后,教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艺术分析,自主挖掘身边艺术品在外形、颜色上的设计美感。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安排“用绘画方式完成日常用品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强化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对设计知识的内化。

教师先指导学生对日常用品进行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艺术设计知识,再为学生设计实践、应用型的学习任务,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契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探索美术知识,在不断进阶中提升美术技能。

6    以生活元素为起点,在进阶中有效创新

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创新人才是促进国家创新发展的必备元素。因此,任何学段、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当将创新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创新发展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美术知识的同时,获得创新能力的成长。

比如,在“多姿多彩的靠垫”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生活元素为起点,引导学生获取创新灵感,让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描述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靠垫。随后,教师借助生活中的靠垫,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以便学生发现靠垫形状、图案、色彩上的设计创新。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靠垫进行欣赏,促使学生在欣赏中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设计“自主进行靠垫设计与制作”活动,以便学生结合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靠垫逐步设计出更具新意、更加实用的靠垫。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美术课程的教育要求,也是国家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使用生活元素为学生引入多样化的创新思想,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新思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阶中获得有效发展。

7    以合作互动为起点,在进阶中突破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但是,倘若教师直接为学生介绍美术重点知识,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学生学习热情。对此,为了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突破学习重点,教师不妨以合作互动为起点,为学生创建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深入美术世界,真正掌握美术知识。

以“身边的设计艺术”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发挥合作活动的优势,引导学生突破重点知识。教师先对教材上的美术知识进行分析,明确“运用美术语言,对身边艺术设计的外形、色彩、材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多个书包,引导学生分析哪个书包更好看,以便学生发现身边的艺术设计。随后,教师再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文具盒、水杯、钟表等多种图片,并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美术素养,对文具盒、水杯、钟表上的艺术元素进行赏析。之后,教师再按照优势互补原则分配各个小组成员,以便学生在组内交流中共享彼此的想法,逐步完成对身边艺术设计外形、色彩的描述。

合作互动是新课改中倡导的一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合作方式展开学习行为,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集体力量,让学生在相互辅助中完成学习任务。案例中,教师主动为学生创建互动交流小组,能够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中,从更多角度分析身边艺术设计的外形、色彩,以便真正突破学习重点。

8    以作品展示为起点,在进阶中完成改进

教育评价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优秀的评价形式能够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进行知识弥补,从而健全美术知识体系。但是,在传统形式下,教育评价的方式相对单一,只是教师单方面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学生做出点评。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让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对此,在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不妨为学生搭建展示作品的平台,并为学生创建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以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意见,在层层递进中改进自身的不足。

例如,在“爬升玩具”这节课的教学中,当组织学生学习了爬升玩具的制作方法等知识后,教师为学生创建自主设计与制作活动,让学生逐步制作出带有个人特色的爬升玩具。在动手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請学生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灵感。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之间展开互评,让学生从同伴的视角认识自己的不足。

教师以作品展示为起点,为学生创建生生互动、教师点评等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出及时改进,以便在进阶式的改进模式中增强学习实效。

总而言之,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有效践行进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有英,李风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浅析如何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内容[J].美术教育研究,2021(13):160-161.

[2]常亚恒.构建基于人文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文化[J].教学与管理,2021(24):112-114.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