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应用

2022-05-30陈晶晶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意义

陈晶晶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如何调动学生的自学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成了众多教师关注的话题。启发式教学法的提出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关注。教师通过多样的方法运用、丰富的活动组织,带领学生突破知识理解的难关,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有着极大帮助。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应用意义以及实践应用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用;意义;策略

当今社会在技术、经济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于人才需求的渴望也与日俱增,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有所提高。高中生在高中這一学习阶段需要储备足够的知识、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具备创新品质,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站稳脚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教师,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场所,一直以来,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中课程教学中面临着高考压力,为了让高中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学科知识,却缺乏必要的启发与引导,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具备主动思考意识、创新创造品质的新时代人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实现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学习,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与主动构建中获得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锻炼,对于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应用的意义

1.1激活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中时,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探索兴趣,才能实现主动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许多专业名词,如“蛋白质”“变异”“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等,这些专业名词具有抽象性,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此时若教师采取单向灌输的讲解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让学生理解,也会让高中生感觉生物学习是枯燥的。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索与发现生物学中专业名词的含义,将灌输式教学转化为理解性的学习,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抽象生物知识的理解,让高中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内驱动力。

1.2可以增强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

实验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认为实验活动的组织过于烦琐,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在生物课堂上仅仅是语言讲解。缺乏实验的生物教学犹如纸上谈兵,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生物实验,将复杂的生命活动、枯燥的理论知识用更为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让高中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与操作获得启发与感悟。如在探究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记录,对酶的活性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启发,也获得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同时,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的时间。

1.3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教学氛围

想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生物学习活动中,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氛围的作用,让枯燥的理论更加形象,让原本无趣的生物知识变得有趣。在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可以有效启发学生质疑、思考的途径,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事例启发、多媒体技术以及对比方法等,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活力,可以为学生营造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达到以环境促进学生思考的目的。

1.4锻炼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发展的。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提出方式,引领学生在问题的逐个解决中获得逻辑思维层次的发展,使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帮助高中生获得阶梯性进步,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

2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应用策略

2.1运用事例启发学生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应能够加强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事例启发学生,能够让学生从熟悉的、贴近生活的事例中获得启发,主动运用生活经验去思考生物问题。为学生打造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起到开启学生思维、降低学生知识理解难度的作用,有助于带领学生从生活经验过渡到生物知识的探索中,使其更加容易接受生物知识。那么此时教师所选取的案例质量高低就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案例选择中遵循典型性、新颖性以及代表性原则,从而更好地发挥事例对学生生物学习的启发作用。

以“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单元中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事例:“一名12岁的女孩突然失踪,家人以及公安机关经过几天的寻找,终于发现了小女孩,但不幸的是小女孩已经身亡。公安人员对尸体进行检查,发现在小女孩的胃里有呈咖啡色的肉丝状物质,随后对嫌疑人家中进行搜查,发现嫌疑人家中有一些发霉的荔枝核和荔枝壳,运用植物DNA技术检验,证实了死者胃里的残留物与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荔枝属于同一来源。在证据面前,嫌疑人认罪,并供述了作案经过。”教师结合事例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个事件中主要是凭借什么技术确定嫌疑人就是杀人凶手的?学生会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发现,DNA鉴定技术是侦破案情的关键,由此引领学生思考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内容,也可以提出疑问,例如,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DNA存在于哪里?是如何实现基因遗传的呢?”通过事例分析,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现实事件分析中对遗传学的知识产生探索热情,开启学生的学习思维,为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2.2精心设置问题启发学生

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巧妙地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为了达到启发作用,应认识到不同学习个体的认知差异,能够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难易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以“问题”为驱动,主动探索问题。带领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获得启发,明确问题解决的思路,体会到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问题设置应做到环环相扣,做到在学生疑惑点提问、在关键处提问,避免事事提问、处处提问,摆脱“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以“精”“巧”“悬”“趣”的问题提出维持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

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个片段,在视频片段观看之后提出第一个问题:“在这部电影中,科学家采取了什么方法让已经灭绝的恐龙复活了?”学生思考之后给出答案,科学家是从史前蚊子的体内获得了恐龙血液,从血液中提取了遗传基因,利用这些遗传基因培育并繁殖出了已经绝迹的恐龙。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认真观看视频,都能够回答出来,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引领学生思考并认识到了遗传基因的功能,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在现实中,我们是否能够利用恐龙的DNA复活恐龙?DNA主要存在于哪里?蛋白质又是在哪里合成的呢?”通过这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引导与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师给出的问题启发中,逐渐接近问题的答案。在生物课堂中,让学生带着一系列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明确问题探索的方向,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开展直观实验启发学生

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实验活动的组织对于生物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大多局限于语言讲述,而语言讲述式的启发相对抽象,有时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生物实验的组织,可以发挥实验的直观性价值,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得到启发,发现生物现象,进而总结出生物现象的本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发展。

如在“内环境稳态”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演示实验,首先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血浆与蒸馏水,注意加入的血浆与蒸馏水体积要相等,在相同时间用PH试纸检验每一份样品的PH酸碱度,接下来在每一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再测量两支试管中的样本PH酸碱度,教师结合实验现象,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实验结论。利用实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学生在观察与分析中对“内环境的稳态”的概念理解得更为深刻。

又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实验方式达到启发与引领的目的。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讲解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主操作完成本次实验,观察有尖端和无尖端的胚芽鞘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并记录生长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胚芽鞘生长状况。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实验的直观特征,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提升學生对生物学探索的渴望,引领学生在观察实验之后主动总结实验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2.4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启发学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知识点整理并归纳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归纳比较、异同识别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物知识点的存在都不是独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有助于引领学生在知识点的梳理与对比中主动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比较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许多学生在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对比中不知道从何处下手,那么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表格,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可以受到启发,继而从“主要存在部位”“基本组成单位”“碱基种类”“五碳糖种类”“核苷酸链”五个方面比较DNA和RNA的异同点,让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点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在“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这部分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比分析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进行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其实质分别是什么。又如,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各个学习小组布置知识点归总的任务,要求学生把细胞核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整理出来,由此学生可以清晰地梳理出细胞核是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孔四个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功能分别为:核膜是双层膜,其功能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对比分析方法,让学生获得启发,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对比分析中发现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异同点、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存在的关系、了解细胞核的每一个部分组成都具有特殊功能,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深刻程度,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    结语

总之,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及教学方法创新,在实践中的运用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启发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高中生的生物学习营造出积极、民主、充满趣味与活力的课堂环境,是遵循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学情出发的教学体现。为了更好地落实与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需要教师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找到启发式学习法与生物教学的有机融合方法,善于运用事例、提问、实验以及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引领学生在主动思考与探索中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习能力,锻炼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桂红.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2(01):117-119.

[2]江泽华.启迪智慧 深化感悟——试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3):112-113.

[3]周效松.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1(09):64+70.

[4]王菁.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2):156.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