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明对比,增强作文感染力

2022-05-30时玲玉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三川车夫梧桐

时玲玉

文题亮相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展开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下面,请同学们借鉴《诫子书》中的对比手法,以“看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各抒己见

时老师:读了乔三川同学的这篇作 文,大家有什么看法?

李嘉栋:写“看见”这个题目,乔三川同学选择了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景物——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可他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花的外在描写上,而是透过表面看本质,将深刻的意义表达出来——他看到的不仅是在艰难环境中生长的花,更是一种努力绽放的精神。

姚诗嘉:这篇习作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喜欢,离不开乔三川同学的深刻思考。

比如习作的结构怎样安排,写什么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这些都需要提前构思好。

王鹤雯:我同意姚诗嘉同学的看法。就这篇习作的结构而言,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同样是运用对比手法,如果将大量笔墨用来描写梧桐怎么怎么美好,就显得喧宾夺主了。

时老师:王鹤雯同学的见解非常独特。还有哪些同学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姜程皓:我觉得乔三川同学在写作文时,还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生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非常接地气。

时老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不仅需要掌握对比的要点,还要明确主题,善于思考,巧妙安排,回归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将对比的表达效果发挥到最大。

我写我秀

看 见

◎乔三川

纵使苔花如米小,看时不下牡丹开。

——题记

考场外,有一些同学正聚在一块儿看着什么,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决定暂时放下沉重的压力,去探个究竟。

一朵小黄花从两块石头的夹缝中努力探出头来,纤细的花茎仅靠着在岩缝中艰难挣扎的根系勉强维持着。但是,它的花朵——仅仅一小朵,却有着灿爛的黄色!它从那不毛之地顽强地侧探出身,对着阳光骄傲地微笑着,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是渺小的、难以生存的。

我在赞叹之余不禁思索:太阳照着的梧桐树,中间的树叶看起来是深绿色的,而边缘的枝叶却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镶上了一道金边。万丈阳光透过树叶,像点点繁星,成了人们乘凉的好去处,更有《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之语。人们爱梧桐自古就有,在之前的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仅是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因为梧桐是祥瑞的象征。可为什么现在大家的目光没有投向梧桐树,而是落在这么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上?这朵小花战胜恶劣的环境,不管冷嘲热讽,努力拼搏,纵使没有绚丽的色彩,却也用不懈努力让人们看见了它独特的一面。

无论我们有没有天资或背景,只要我们坚持奋斗,我们所有的努力就都会被看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双钱就是从技校毕业的,但他从不因自己学历低、没有过人的天赋而停下奋斗的脚步,而是刻苦钻研技术,奋发学习本领,兢兢业业工作40年从不出错,最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为国产飞机的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也许你会说,你不可能像他们那样伟大,但只要你肯坚定理想,像那朵小花一样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就肯定能练就一身本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许我们的名字不会为天下人所知,但在我们的工作单位,我们会成为贡献突出的敬业标兵;也许我们的名字不会被载入史册,但我们为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每一个人铭记。只要我们勇于奋斗,我们的所有努力就都会被看见!

考试要开始了,我整理好思绪,向考场走去。窗外,阳光格外灿烂,微风分外醉人。我已经在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它终将因我浇灌的汗水而发芽,被人们看见。

【山东威海市城里中学】

经验总结

阅读这篇习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作者善于思考,将对比手法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习作中的同学们仅是看到了这朵不知名的花,小作者却从主题出发,深入思考,由表及里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应如何运用对比这一手法来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呢?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明确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有了它,习作才能“活”。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像旅行没有目的地,因此,写作前确定主题便显得至关重要。

二、善于思考。主题确定好后,如何才能将主题表现得最大化,这需要同学们思考准备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来表现主题。

三、巧妙安排。习作的主题是核心,其他内容均需围绕核心展开,不能“喧宾夺主”。运用对比手法写作时,注意控制描写的字数,从而发挥对比的最大作用。

四、回归生活。习作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如果单纯写看到的景物,就失去了深意;如果单写道理或启示,则会使习作如同空中楼阁,不接地气。只有联系实际生活谈看法,才能使习作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作家示范

花坞的好处,是在它的三面环山、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

将人来比花坞,就像浔阳商妇,老抱琵琶;将花来比花坞,更像碧桃开谢,未死春心;将菜来比花坞,只好说冬菇烧豆腐,汤清而味隽了。

我第一次去花坞,是在松木场放马山背后养病的时候,记得是一天日和风定的清秋的下午,坐了黄包车,过古荡,过东岳,看了伴凤居,访过风木庵(是钱唐丁氏的别业),感到口渴,就问车夫,这附近可有清静的乞茶之处?他就把我拉到了花坞的中间。

伴凤居虽那么构造堂皇,可是里面却也坍败得可以;至于杨家牌楼附近的风木庵哩,丁氏的手迹尚新,茅庵的木架也在,但不晓怎么,一走进去,就感到了一种扑人的霉灰冷气。当时大厅上停在那里的两口丁氏的棺材,想是这一种冷气的发源之处,但泥墙倾圮,蛛网绕梁,与壁上挂在那里的字画屏条一比照,极自然地令人生出了“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的感想。因为刚刚在看了这两处衰落的别墅之后,所以一到花坞,就觉得清新安逸,像世外桃源的样子了。

自北顶峰后,向北直下的这一条坞里,没有洋楼,也没有伟大的建筑,而从竹叶杂树中间透露出来的屋檐半角、女墙一围看将过去,却又显得异常的整洁,异常的清丽。我手指着那些在林间散点着的小小的茅庵,回头来就问车夫:“我们可能进去?”车夫说:“自然是可以的。”于是就在一曲溪旁,走上了山路高一段的地方,到了静掩在那里的双黑板的墙门之外。

车夫使劲敲了几下,庵里的木鱼声停了,接着门里头就有一位女人的声音,问外面谁在敲门。车夫说明了来意,铁门闩一响,半边的门开了,出来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位白发盈头、皱纹很少的老婆婆。

庵里面的干净,一间一间小房间的布置的清华,以及庭前屋后树木的参差掩映,和厅上佛座下经卷的纵横,你假设看了之后,仍不起皈依弃世之心的,我敢断定你就是没有感觉的木石。

那位带发修行的老比丘尼去为我们烧茶煮水的中间,我远远听见了几声从谷底传来的鹊噪的声音;大约天时向暮,乌鹊来归巢了,谷里的静,反因这几声的急躁而加深了一层。

(节选自郁达夫《花坞》)

猜你喜欢

三川车夫梧桐
“三个车夫”之鉴
大规模连续抓治理 三川河旧貌换新颜
梧桐花开
谢谢你,走进我的生命
谢谢你,走进我的生命
梧桐树下
人力车夫
胡适笔下的“人力车夫”
梧桐深处凤未归
Analysis of Tomas Theology in Reason A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