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教无痕 润物无声

2022-05-30林金燕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外阅读读书

林金燕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孩子聪明起来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模块,更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从个体成长而言,阅读的积累将会是人生的底色。从学科发展而言,阅读活动是彰显“大语文”特性的直观体现。关于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探讨方兴未艾且愈演愈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课外读物空前繁荣,符合儿童兴趣取向与心理需求,往往更易于获得学生的青睐,为课外阅读的拓展提供了有力加持。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探寻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触点,实现阅读一体化,增强阅读活动的生长性是亟待关注与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存在封闭性

在大力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教师对于课内阅读的功能定位以及课外阅读的价值意义形成了积极的认知,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融合提供了意识上的支持。但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是教学改革的症结所在,着眼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其践行情况并不乐观。第一,知识本位思维根深蒂固。课外阅读拓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能力基础上,形成丰富的阅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注重自主阅读、阅读解析与阅读思辨能力的培养。但是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更加倾向于文本含义的解读,以让学生读懂文字含义为主要目标,以讲代读的现象并非个例。长期处于人云亦云状态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薄弱,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障碍,诸如生僻字词、关键信息提炼以及内涵理解等等。无形中逐渐消耗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造成阅读拓展的中断。第二,课内外阅读呈现割裂状态。小学语文想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融合,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做出适当的干预,使其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与拓展。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课内外阅读更多的是呈现割裂状态,又如两个毫无交集的平行线各自为战。虽然依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数量,但是质量上很难形成实质上的飞跃,造成学生读书不在少数,认知能力上的提升却收效甚微的低效、负效问题。

(二)课外拓展存在盲目性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对于认知能力薄弱的小学生而言,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应在于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提升自主阅读能力,而忽视方法渗透,这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所面临的重要阻碍之一。第一,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然达成积极的普遍共识,定期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但是未能设计课外阅读专项讲评课程,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效如何,阅读过程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知识收获或是遇到的哪些疑难问题,过程性的关注不够到位,欠缺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内外阅读融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指导闭环。此种“放养式”的课外阅读模式并不适用于阅读能力浅薄的小学生,在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情况下,难以通过自我感悟内化文本材料,使阅读能力很难形成跨越式发展。第二,重内容轻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读了什么内容,阅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而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思维的培养以及阅读习惯的塑造投入力度不足。浅学浅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徘徊于低阶层次,由于缺乏主观能动性的支持,课内外阅读整合力度不够,阅读体系缺乏连贯性。这是造成课内阅读衔接不够紧密,阅读效果难以摆脱低效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全新阅读理念,追求阅读目标一致

思想观念是决定行为举止的内在因素,小学语文想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转变割裂的教学观念,明确课内外阅读的相互补充、相互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设立长视化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构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整体化教学体系。第一,从目标设定层面而言,树立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目标意识。立足如何让学生读得更厚、了解更深、收获更广,分析课内外阅读的融合的意义与价值,明确教学功能定位。例如,对于语言能力、阅读思维、价值观认知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在清晰捕捉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顶层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课内外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着眼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知识技能维度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思维能力维度强调阅读方法的渗透,激活发散性阅读思维,情感维度培养稳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理解阅读的意义所在。第二,从计划实施层面而言,坚持课内外阅读的同步开展。例如,《猎人海力布》的阅读教学,此篇课文属于民间故事主题单元,课文内容篇幅较长,旨在锻炼学生提炼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1+X”的阅读模式,以课文主题与重点语文要素为中心,选择相契合的课外阅读篇章,如《普罗米修斯》《文成公主进藏》《一幅僮锦》等,教师可以采取课内外衔接或是群文对比阅读的方式,对课文的学习进行辅助与拓展。

(二)立足阅读素养发展,突出阅读内容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实施关键在于融合点的捕捉,教师通过分析阅读素养发展的根本需求,探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触点,实现紧密结合与自然过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结合课文探寻融合触点

语文教材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教材中所涵盖的是较为契合小学生阶段成长特征的文章,而且是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篇章,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突出教材的工具性与人为性,能够打开课外阅读的延展点。以课文为蓝本向课外拓展,构建具有生长性阅读教学主线,有助于形成主题鲜明的阅读体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读书主题单元教学为例,包含《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阅读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阅读的意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够联系日常学习获得一些阅读的方法。教师以我会读书为主题,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选择相对应的课外文章。例如,《古人谈读书》是一篇文言文作品,分享了古人的读书感悟。基于此,教师可以从现代文着手,选择经典散文《读书,让寂寞变成享受》,鲁迅先生的《致颜黎民》等,引导学生对比体会现代文与文言文的不同魅力所在,分析关于读书观念的亘古不变与时代变迁,促使学生形成思辨性的阅读思维,尝试立足时代背景视角以及当代视角,多维度地感悟读书的价值与方法。又如,《忆读书》此篇课文讲述了冰心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以从作者与课文两个方向展开课外阅读。如筛选冰心的经典作品,如《繁星》《小橘灯》《春水》《超人》等,通过增加涉猎量让学生了解冰心的写作手法与人生经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形成加持。从教材体系特点与教学目标出发,探寻课内外阅讀的衔接点。

2. 立足生活明確拓展支点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小学语文应突出实践性、生活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让阅读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赋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契合现代化教育需求,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融合开辟新的思路。基于此,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着手,探寻课内外阅读的共同点,尽可能地扩大阅读广域。以父母之爱单元教学为例,教材中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的两篇精读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篇略读文章。主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失为构建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力支点。首先,教师以父母之爱为核心,筛选具有共性特征的篇章,将各种题材、类别、风格的阅读材料整合起来。例如,文言文作品《游子吟》《三字经》《劝孝歌》,童话语言故事《树的奉献》《母亲的故事》,散文《时间》《挥手——怀念我的父亲》等等。让学生在书籍的世界中见证父母之爱在不同形式下的同样炽烈、浓厚的情感,激活固有生活经验,形成情感与思维的碰撞。其次,教师打破课外阅读拓展的刻板印象,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作为蓝本,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以此作为阅读材料,组织学生交换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者写作视角,也能够实现阅读的落地,使学生的心灵、思维、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启迪,赋予阅读以生命力,让学生读出真实的自我。

(三) 注重学生阅读体验,注重阅读方式整合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最终落脚点不在于涉猎数量的增加,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感悟,形成代表自我意志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阅读方式尤为关键,需要教师充分整合资源,让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更加有效、深刻。

对于专注力持久性较短的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融合需要建立在多样、有趣的阅读形式上,打破刻板的阅读印象,不断地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提升阅读主动性。第一,探究式同伴共读。阅读思维是决定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关键素养,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立足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构建学习共同体,组织同伴之间的探究式阅读。促成独立思考与交流互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活跃阅读思维。例如,在讲解《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课文时,教师可以讲解课文出处,并把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作为课外拓展素材,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它的阅读耗时更长、难度更大,对于学生的阅读,它的理解能力是一项挑战也是一次提升。教师可以设计导读清单,涵盖每天的阅读计划、小组探讨节点、阅读方式等指向性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完善导读清单的各项内容,形成详细的阅读计划,并相互监督,严格执行。在各个阅读节点,教师组织阅读感悟分享课程,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并针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做出针对性的指导。第二,趣味式读书活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课外拓展的重要形式,教师以此为着力点,深化课内外的高效融合。例如,《自相矛盾》阅读教学,作为文言文寓言故事篇章,一个成语讲述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根据篇章特点,设计“成语故事大赛”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搜集与课文主题相似的成语故事,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等等,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拓展阅读边界。

结束语

总之,在大力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小学语文实施课内外阅读的融合是顺应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面对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的课内外整体化阅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发展规律,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实现课内外的真正融合,扩大学生的阅读受益面。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外阅读读书
可怕的语文课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