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何炜娟

高考·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应用策略

何炜娟

摘 要:微电影能够高效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电影思想、艺术和文化内涵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探索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途径,总结实施建议,有助于传播与表达校园文化精神,锻炼学生的创作实践技能,加深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等,为开展中学影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微电影;应用策略

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挑剔,一部优秀的影片能够通过镜头、光影、场面调度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艺术和文化内涵。微电影具有时间短、成本低、传播快、创作便捷等显著特点,更能满足人们快捷获取精神文化的需求,它强调对情节内容的简洁描述,高效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说过,文化是从抽象的精神走向可见的人体[1],而微电影在文化精神物化的过程中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其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探索微电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途径,有助于推动中学影视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微电影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学校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特色品牌,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办学理念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学校可以根据特色实际去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利用墙绘、校报、广播、校本课程、微电影等载体进行表达与传播。新媒体时代下,微博、微信、微电影迅猛发展,成为获取信息、学习、娱乐的主要途径。微电影具有创作周期较短、门槛较低,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互动性及参与性强等优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校园微电影分为大学和中学两个阶段,中学校园微电影与大学校园微电影大不相同,二者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中学生对创作内容的选择、视频手法的表达比较青涩、叛逆,更加大胆、夸张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是其他阶段的创作者都无法替代的。目前,学校对中小学影视教育关注度逐步增加,中学校园微电影作品逐年增多,作品质量逐年提高。

二、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遇

2018年11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影视教育活动,营造浓厚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让中小学生在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演电影中收获体会和成长。中学生创作校园文化微电影,需要先了解校园文化内涵,熟知剧本的创作手法,把校园文化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通过视频拍摄和后期剪辑,有效地表达微电影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遇[2]。

(一)微电影受众针对性强

校园微电影的受众群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微电影在前期的取材和制作、后期的宣传和展示中,具有很好的指向性,用恰当的方法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直线传播,避免了不必要的因素,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促使校园微电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直接的作用。

(二)符合时代发展,适合青少年兴趣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与时俱进。现在的学生从小对媒体传播耳濡目染,适应性强,能包容微电影的更多形式和內容。另外,他们对微电影的参与及制作需求也很高,甚至可以制作出许多优秀的微电影。教师对这些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参与到校园文化微电影的创作中,使其与校园影视相结合,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例如:笔者学校的学生参与拍摄制作的多部校园文化微电影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暨第五届“青春影像”全国大中学生原创视频作品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笔者学校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三)校园文化微电影的教化作用非常明显

校园文化微电影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在内容及制作中同样也可以发挥良好的教化作用。艺术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通过渲染情节和突出主题将拥有教化作用的文学表现出来,使得校园文化微电影达到教化作用,塑造精神世界,传达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对师生起到熏陶作用。

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显著。从学校层面分析,有助于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推动开展美育和德育。一所学校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校园微电影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挖掘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学校文化品牌;有助于开展学生德育、美育等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从师生层面分析,增长技能,坚定校园文化自信。校园文化微电影可以锻炼师生的创作实践技能,包括剧作能力、影像叙事能力、审美能力、洞察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综合素养。师生通过了解校园文化精神,深入学习作品中的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人格全面发展。教师在讲授电影理论、电影鉴赏、微电影创作等专业知识过程中,提高自我业务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三、微电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笔者随机抽取50名学生及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95.5%的调查者认为缺乏社会的支持,76%的调查者认为微电影的制作质量较差,11.6%的调查者认为其他原因,为此,笔者进一步分析原因。

(一)缺乏社会的支持

其一,精神支持。中国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考试成绩常成为学生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社会普遍认为学生拍微电影会耽误学业,这一印象成为阻碍微电影在校园发展的重要原因。学生在精神上没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止步不前,很多好的剧作因此没得到物化。其二,物质支持。微电影的制作成本较低,普通中学一般都能提供创作的DV、摄影机,但是租用道具、租用场地、路途费用等,这些对于无收入的学生来说,仍是较大支出。如果得不到赞助,创作进程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演员非专业、创作技术有限

微电影即小型电影,与纪实片不同的是,它带有创作者的主观印象,编剧对故事的编造,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导演对镜头的捕捉设计等,都会影响到电影的整体效果。校园微电影的创作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编剧、演员和导演都是学生,学生经验比较少,对角色的理解不够深刻,面对镜头,紧张胆怯,拍摄手法缺少叙事的多样性,后期剪辑会出现篇幅过长,节奏平缓、拖沓,以及人物刻画不够、缺少细节、缺少戏剧张力等,导致微电影的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影响校园微电影传播的效率和速度,也可能影响微电影受众对电影的感受和评价,本末倒置。另外,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因沟通能力不足,导致执行力弱,无法将剧本的核心内容很好地呈现。

(三)校园文化微电影理解不深刻

学生对校园文化剧本创作存在误解,认为它必须发生在校园,必须是关于学习生活等,单一的题材,限制了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和影响,很难使校园微电影获得大众的认可。创作题材的进一步拓宽,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学校文化,提高对剧本创作的敏锐度,创作精彩的故事。

(四)传播困境

当下校园微电影传播的路径较单一,主要是校园展映,少部分会上传到网络上,很难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缺乏有效的校园文化微电影审核与监管工作,导致网络传播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四、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途径

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可从创作和传播两个途径分析,探索多样途径,有助于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解决演员非专业、创作技术有限、传播困境等问题,加深对校本文化的理解,形成有效的工作模式[3]。

(一)创作途径

通过课程、社团两个途径教育学生扎实掌握创作微电影的理论与技术,引导学生正确选题、选材、选角色、合适的技术表达故事情感,使影片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创作激情,通过教师培训,获取前沿的理论技术,与时俱进,指导学生创作更高质量作品。

1.信息技术课程、校本课程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微电影创作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课堂作品创作、教学评价等有效手段,系统教授微电影创作理论与技术,包括镜头剪辑手法、简单的视频特效、声音后期等。学校应协助开设系列校本课程,例如:表演课程、剧本创作课程、微电影剪辑课程、校史课程等,形成一个特色课程体系。教师可使用项目式教学法展开教学,以校园文化为主题,微电影为一个项目,组织学生计划、准备、实施、宣传等,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2.学生社团

中学可以开设关于微电影的社团、表演社团、舞蹈社团、诗社、篮球社等,发挥各个社团的优势,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拍摄中遇到的专业表演问题。例如:拍摄过程中需要舞蹈演员、群众演员等,可以促进各社团之间的联系,解决演员非专业、创作技术有限等问题,提高微电影作品专业水平。社团应定期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社团组织有效开展相关活动,例如:组织观影、沙龙交流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同时可以交流思想,相互启迪,增进友谊[4]。

3.微电影大赛

近几年,影视文化传播越来越受重视,各类微电影比赛也越来越精彩,每年都能呈现诸多优秀作品,例如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举办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全国大中学生原创微电影作品大赛等。把校园文化融入微电影参加比赛,有助于传播校园文化,扩大学校影响力。比赛的规划性、竞技性有助于提高创作的效率,提升创作的质量,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发挥自我,表达自己的创作,同时找到差距与不足,挖掘创作潜力。

4.教师培训

学校可以把微电影创作与传播作为教师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的微电影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等素养是微电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校外交流,参与微电影相关大型活动[5]。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下组织观影影评、影展,学校可以选择优秀的微电影,可依托现有礼堂、阶梯教室等改扩建放映场地,利用原有电教设施或购置专门放映设备,组织学生在校园影音室观影,为学生观影提供良好环境[6]。或者对每年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举办小影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地评价每一部作品,也可以举办影评写作比赛等,营造活动氛围。线上活动,可以利用网站、抖音、微信朋友圈及公众号、微博等媒体进行传播,发挥新媒体力量,传播校园文化。如能上微博热搜榜,那么就能在社会上,至少年轻群体中引起比较广泛的关注。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微电影被挖掘,离不开优秀的宣传策划,宣传是促进微电影让更多人认识的关键一步,也是尤为关键和促进微电影成功的一步[7]。

五、总结与展望

微电影能够高效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电影思想、艺术和文化内涵,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创作校园文化微电影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发展,提高学校影响力,推动开展美育和德育,有利于师生提高技能,有助于传播与表达校园文化精神,锻炼学生的创作实践技能,加深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等,坚定校园文化自信。

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微电影应用的有效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校本课程、学生社团、微电影比赛、剧本创作大赛、教师关于微电影创作与传播主题培训等途径,借助线上线下传播平台相结合,特别是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解决校园文化微电影的宣传困境,为影视教育持续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8]。

结束语

探索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道阻且长。需要各方协同努力,加强微电影审核与监管工作,规范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让校园文化微电影在一个良好的引导和约束的学校机制下健康发展。学校可以设立校园文化微电影专项基金,鼓励学生创作,为校园文化微电影增添异彩,让微电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深层次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微电影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9,36(1):125-129.

[2]李军,魏鲁宁.作为区域文化传播媒介的微电影创作策略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23-128.

[3]田志.微电影的校园文化表达与传播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5):128.

[4]玄曉霞.微电影的校园文化表达与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杨凯.新媒体艺术影像的文化传播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6):67.

[6]王学敏.网络微电影的市场化策略浅析[J].新闻世界,2013(5):135-136.

[7]洪长晖.微电影的成长及其悖论:市场与受众的双重透视[J].现代视听,2011(12):49-51.

[8]魏薇.微言大义: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传播优势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82-8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应用策略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