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想政治课程提升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路径探究

2022-05-30张国超

高考·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财经素养投资理财路径探究

张国超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将面临的金融风险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人们具备处理财经问题、维系个体持久生存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将财经素养以各种形式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各阶段是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课程《投资理财的选择》为载体,以提升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为切入点,初步探索影响高中学生财经素养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培养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具体路径,最终实现提升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财经素养;高中学生;投资理财;路径探究

一、概念界定

(一)财经素养

自2012年,世界经合组织将财经素养纳入国际学生评估测试项目,财经素养也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球财经界得到高度重视。财经素养的概念通常被界定为个体对财经领域相关概念,以及风险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力,并基于此而形成的包括心态、技能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对个体而言,通过提升财经素养,有利于在复杂财经环境中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提升在金融市場的适应能力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1]。本文认为财经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一方面涵盖了财经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则包括了个体和集体、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这个联系中所形成的对财经的价值观念。

(二)投资理财

金融市场是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场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要求,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贷款等多种渠道实现融资目标,而上述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理财产品[2]。相关主体通过上述投资工具或者投资产品进行资产配置,从而实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标。上述整个过程即为投资理财。

由此可以看出,投资理财是建立在对财经概念、金融风险、投资具体渠道的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有关财经的行为选择,是培养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具体路径之一,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帮助高中学生深入认识投资理财知识,增长高中学生投资理财的智慧,是提高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有效方法。

二、提高高中学生财经素养是应有之义

对个人而言,财经素养被认为是一个社会主体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它能在个人参与经济生活的过程中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财经判断和有效的财经决策,从而提高个人和家庭在经济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当下,各个国家以及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关系日益紧密,这提高了各国共同防范全球性公共危机的能力,但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使得经济发展和就业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们都需要拥有处理个人生活中经济事务的能力[3]。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市场风险因素持续增加,整个投资市场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家庭成员财经素养如果不到位,则容易出现投资理财决策偏差,对家庭资产造成负面影响。而对高中学生而言,也终将成为未来的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其财经素养,开阔高中学生财经视野、理解财经基本概念、了解财经金融风险、掌握基本财经技能、培养财经思维,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对社会而言,个人的财经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对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国民财经素养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4]。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及5G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高中学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经济生活当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及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于高中学生而言,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投资观作为指导,没有开阔的视野、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就很容易被“网贷”“校园贷”等新兴互联网产物冲昏头脑,最终自食恶果,不仅如此,这还将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业产生不容小觑的连锁反应,甚至扰乱整个社会的金融环境。

三、实践过程

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曾表示,“中国学生的财经知识和能力比较欠缺,几乎都属于比较低的水平”[5]。金融市场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尚短,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借助鼓励创新的东风迅猛发展。高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也应该对未来参与经济生活充满期待、抱有信心,并提前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财经素养及能力水平。因此,笔者尝试将提升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目标融入思想政治的课堂中,结合《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让高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树立提升自我财经素养的意识,掌握提升财经素养的基本路径,感悟提升培养财经素养的现实意义。

课题:投资理财的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投资理财的四种基本方式,即储蓄、股票、债券、保险。

能力目标:能综合考虑四种投资理财方式的风险与收益,并能说明做出理财规划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财意识;形成“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意识;培养“抵制高息诱惑、拒绝可疑理财项目”的防范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一:梦想大富翁

操作过程:在课前以假设的形式让高中学生自主规划一笔十万元的资金,要求独自完成,不能讨论,并将自己的规划填写在导学案相应的位置。

活动形式:自主完成

设计意图:对高中学生目前的投资理财选择与规划能力进行摸底,对财经素养程度做初步调查,也将为学习本课后检验学生财经素养的提高效果提供对比参考。

时间:5分钟

活动探究二:开阔新视野

操作过程:结合理财相关知识,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

(1)储蓄存款(含义、方式)

(2)利率(含义、归属于货币政策的地位及利率调整给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3)股票(含义、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

(4)债券(含义、种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风险与收益对比)

(5)保险(种类: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活动形式:自主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所介绍的几种主要投资理财的方式,深化高中学生对我国为居民个人提供的多样化投资理财渠道的认识,指导高中学生对投资理财渠道进行判断分析并做出正确选择,从而从知识层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

时间:10分钟

活动探究三:职业投资人

操作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就十万元的理财资金展开讨论,制订出小组的资金规划清单并阐述如此规划的原因,最终在展示环节与其他小组分享。

活动形式: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借助高拍仪展示小组成果,并说明如此规划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激发高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投资理财的理解;通过对具体选择的归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深化高中学生对投资理财的认识;通过展示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高中学生规划资金使用的能力。

时间:15分钟

活动探究四:理财感悟

操作过程:抽选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悟

活动形式:个别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前与学习后的对比,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检验学生财经素养能力提高的效果,增加学生在财经素养知识方面的获得感。

时间:10分钟

当然,对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绝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花钱和赚钱的问题,它实际上还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从高中学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类推到高中学生对时间、精力等各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思维方法;从引导高中学生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金钱观,类推到引导高中学生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利益,培养高中学生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带领高中学生从投资理财的具体实践中拓宽财经视野,类推到帮助高中学生思考将来广阔的就业空间。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投资选择的课程,更是培养高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值得教师由点及面地去建构。

四、影响高中学生财经素养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提升其财经素养水平的实践建议

(一)在收集上来的规划表上,笔者发现在第一部分自主规划资金的环节中,高中学生的家庭所在地与其对资金自主规划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相较于城市家庭的高中学生而言,农村家庭的高中学生对资金规划的选择比较单一,而城市高中学生会更熟悉、也更容易了解储蓄、股票、保险等投资理财的方式[6]。这是因为生活在城市的高中学生有着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这类理财形式,这势必会丰富城市高中学生的金融经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形成。相反,来自农村家庭的高中学生,往往在资金方面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也就很少有理财的意识,所以在这一环节往往只表现出单一的规划渠道,即银行储蓄。

鉴于城乡高中学生对资金规划能力存在差距、财经素养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需要对农村家庭的高中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学校层面着手,可以学科渗透等方式为他们提供财经知识的滋养,或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有关财经方面的社会实践的活动,甚至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为高中学生搭建平台,赋能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提升。

(二)另外,以“月消费资金是否有结余”为标准,将接受调查的学生分为“有结余”“未有结余”两派,最终呈现出“月消费资金有结余的高中学生群体对资金的自主规划比月消费资金未有结余的高中学生更具有多样性”的结果[7]。经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月消费资金未有结余”的高中学生只有少部分是因为资金受限而未能有结余,大部分却是因为“没有想过如何规划资金”“没有钱了就问父母要”“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等观念所造成的,因此家庭对高中学生理财意识的引导和对财经素养的培养是最直接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高中学生的消费习惯会对其财经素养的形成产生影响,而高水平的财经素养反过来也会引导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当然,这也对高中学生的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家庭层面出发,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如何把钱花在合理的地方,培养高中学生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观念。但家長自身的素养本就参差不齐,高中学生所接受到的来自家庭的财经素养教育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势必会形成财经素养缺失的代际传递,因此,通过“家校合作”、社会宣传等形式对这部分家长进行理财知识的教育,受益的也将是整个社会[8]。

(三)我国素来有着“成由勤俭破由奢”“克俭于家”等优良传统,高中学生也必然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家长的教导、教师的引导、社会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一个较为普遍的财经态度:有备无患[9]。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中,笔者发现即使是能够多渠道规划资金的高中学生,也依然有学生选择了将很大一部分资金放进银行储存起来,阐述的理由是以便应对不时之需。从一方面讲,这是一个较为积极的预判思维,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够做两手准备,以备不时之需;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高中学生对现阶段我国的福利水平、对未来预期的保障体系存在着不信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应当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钱不是攒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劳动才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指日可待,高中学生应该饱含奋斗的热情,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对国家的持续发展充满信心[10]。

结束语

财经素养是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实现自我提升的关键能力。本文从理论上对财经素养的定义、对提升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意义做出阐述,在实践上将对财经素养教育融入高中学生课堂做出尝试,借助课程《投资理财的选择》设计活动,发现高中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所在地、学生对资金的自主规划能力、家庭的引导等客观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高中学生对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观看法也会对其财经素养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作用于其行为选择。高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培养其财经素养不仅是提升个人素质的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对高中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应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鹏.“财商”教育并非赚钱花钱那么简单[N].文汇报,2017-07-06(7).

[2]李泓玮.“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财经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66-67.

[3]祁雨函,林静怡,邹汝青.“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财商教育”的路径[J].办公自动化,2021,26(18):27-28.

[4]庄舒涵.国内理财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参考,2016(3):30-34,37.

[5]白振宇.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愿景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9):14-18.

[6]皋洁.《经济生活》教学对高中学生财经素养培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7]刘海.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经济道德[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88-90,103.

[8]曹美兰.《经济生活》教学强化财经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9]张淋蜜.基于《经济生活》教学的财经素养培养策略探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5.

[10]管琳,吴克宏.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的资源整合与开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123-126.

猜你喜欢

财经素养投资理财路径探究
新形势下财经素养教育的德育渗透及实现
寄宿制高中生财经素养调查与自我修炼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试论家庭投资理财与风险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