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操作助理解
2022-05-30程广
程广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制”与“位值制”两条原则。这种记数法的本质特征是省略记数单位,可以给多位数的认识和计算带来根本性的改进。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及其价值?如何运用位值制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大数,实现算理、算法的深度理解?本期我们来讨论上述问题。
“位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否深刻理解位值制的基本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位值模型,直接影响学生对数的整体认识和对数的运算原理的理解。笔者结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整体建构十进位值制。
一、借助实物操作,初步建构位值概念
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物辅助学生认识数,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十分必要。在教学《古人计数》(11~20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经历了由借助小棒数数到借助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位值制,建立初步的位值模型。
课堂上,笔者首先利用课件播放从羊圈里放出11只羊的情景,引导学生摆出11根小棒,并要求学生尽量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摆了多少根。实践中,有的学生在左边均匀地摆出10根,在右边再摆1根;有的学生摆出两组5根,再加1根;还有的学生把10根聚成一堆或捆成一捆,旁边再摆1根。笔者一一展示后提问:你觉得哪种摆法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1根?学生回答:把10根捆成一捆、再额外摆1根的方法最容易看出是11根。笔者小结:小棒没有被捆起来的时候表示10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后就变成了“1个十”,也就是说,10个一即1个十。接着,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手中的小棒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摆小棒的过程。在捆、说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知到10个一是1个十。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征11。学生呈现以下两种方法(如下图)。笔者追问:这两种拨法,你觉得哪一种是对的?一名学生回答:我觉得方法1是对的,左边有10颗珠子,右边有1颗珠子,合起来是11颗珠子。另一名学生反驳:我觉得方法2是对的,因为计数器上写着“个位”和“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代表1个一,十位上用1颗珠子就能代表1个十,而不是用10颗珠子。笔者小结:计数器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相当于1捆小棒;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相当于1根小棒。最后,笔者提问:计数器中,同样是1颗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学生明白了数的位置不同,其意义也不同的道理。
10及10以内数的学习,学生是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逐一计数的,但到了20及2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开始由逐一计数过渡到按群计数。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使学生将1捆小棒与计数器十位上的1颗珠子对应起来,初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二、由具体到抽象,深化理解位值概念
有了认识20以内数的学习基础,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再次进行直观操作——拨一拨计数器,旨在深化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
教材通过“数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先拨出28、22等数,再让学生拨出99。如何拨出99呢?学生提出先在十位上拨9颗珠子表示9个十,再在个位上拨9颗珠子表示9个一,合起来就是99。笔者追问:两个“9”的意思一样吗?学生分析:十位上的9表示9个十,个位上的9表示9个一,两个“9”表示的意思不同。笔者追问:如果再增加1个,该怎样拨?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在个位上再拨1颗珠子。笔者按照学生说的拨出来,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后回答:个位上再拨1颗后,就有了10个一,10个一是1个十,就要将个位上的10颗珠子拨走,换成十位上的1颗珠子。笔者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操作后追问: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学生马上发现十位上添上1颗珠子(1个十)后,它与原本的9个十合成了10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又要将十位上的10颗珠子拨走,换成百位上的1颗珠子。学生在拨99再加1的过程中弄清了“10个十是100”,进一步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深化了对计数单位及“十进”关系的理解。
后续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两道思考题。第一道题是给出两颗珠子,问学生可以表示哪些数。学生马上想到可以表示11。笔者追问这两颗珠子放在哪里、表示什么。学生回答“1颗珠子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另1颗珠子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合起来是11”。笔者提示:这两颗珠子只能这样放吗?一名学生说:可以将这两颗珠子都放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就是2。另一名学生说:可以将这两颗珠子都放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即20。第二道题是给出5颗珠子,问学生可以表示哪些数。学生有了解决上一题的经验,分别说出可以表示5、14、23、32、41、50这些数,并说出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内化了位值概念。
三、由简及繁,整体建构十进位值制
学生有了上述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可以直接用多媒体呈现计数器、小方块的图像,用抽象的学具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位,进而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整理出由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等计数单位组成的计数系统。
课堂上,笔者借助多媒体一边引导学生快速、有序地数出小方块的个数,一边动态呈现一(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如下图)。学生在多次有序数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10個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进一步体会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在教学更大的数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呈现计数器,让学生跟随拨珠子的动态过程一万一万地数数。学生数到九万时,笔者追问:九万之后再数一万是多少?有的学生说是十万,有的学生说是一亿。笔者引导:万位上的9颗珠子表示9个一万,9个一万再加一万就是10个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不是一亿。通过这样的引导,笔者自然地引出计数单位“十万”,并指出计数器上十万位的位置。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迁移法找出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并与学生一起整理、完善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操作、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将数级从个级扩充到万级、亿级,提升了数感。
这样设计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利用知识内在的联系整合教学内容,使前后所学知识呈现出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以及长久记忆,达成深度学习。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