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名著提素养

2022-05-30贺寒骁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白骨精悟空唐僧

贺寒骁

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教师除了将教材中关于《西游记》的名著节选部分讲深、讲透外,更要注重《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

分析人物形象,打破传统思维。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的全面性。

笔者课前准备好师徒四人手中的兵器模型,并装进大纸盒。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玩“观物论人”的游戏,也就是根据看到的实物分析人物的性格,观点有创意的学生可获得实物奖励。学生兴致高昂。笔者拿出“如意金箍棒”后,一名学生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十分顽劣,令众仙头疼。”另一名学生反驳:“孙悟空也不只是顽皮捣乱,他十分聪明机智,没有他,唐僧早就被妖怪抓走了。”还有一名学生说:“你们的说法都太片面了,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但他顽劣,有时还不听劝,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笔者及时肯定了最后一名学生的想法,并建议:“接下来分析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特点时,可以分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原本枯燥的人物分析变成了理性的辩论,学生明白了要以辩证的眼光分析人物性格,结合实例论证观点。

掌握阅读要领,落实有效阅读。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跳读、批注等阅读技巧。一是自由跳读,把握大意。针对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的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须看西游释厄传”,第五回中“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等内容,学生提出“不理解诗歌的意思怎么办”“中间的加点字有没有实际意义”“有的生僻字,字典也查不到”等问题。笔者指出:“不认识的字、生僻的名称或环境描写可以跳开不读,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即可,这种方法就是跳读。”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后,利用每天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便可读完一个章节。

二是及时批注,读写结合。笔者要求学生圈出好的詞、句、段,并写下自己喜欢的理由;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则画圈或画线,然后写下自己的疑问,并想办法解决。读到第六十六回“那妖精停身四望,不知行者那方去了,他却赶至庵边叫道:‘瓜是谁人种的?……弥勒即把行者变的那瓜,双手递与妖王”时,学生批注:“弥勒佛把行者变的西瓜顺手递给妖精,看出他很机智”;读到“妖王更不察情,到此接过手,张口便啃”,学生批注“啃”字写出了妖王很粗心,没有发现异常。及时批注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记录下自己的独特思考。

对比赏析,体悟原著之妙。在执教“三打白骨精”片段之前,笔者让学生认真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上课时,笔者播放电视剧选集视频,并要求学生针对“三打白骨精”电视剧片段和原著的异同开展一场交流会。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时,有的说“电视剧中,悟空前两次打死白骨精时,唐僧没有忍心赶走悟空;原著中,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后就被赶走了”,有的说“原著中,悟空每一次打死白骨精,唐僧都要念紧箍咒;电视剧中,第三次才念紧箍咒。两者情节上有一些差别”,还有的说“电视剧导演夸大了唐僧的慈悲心肠,其实原著描述的是唐僧善恶不分,被假象迷惑,反而责怪徒弟,人物形象不一样”。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唐僧、悟空、白骨精的心理、形象,对原著予以深度赏析。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发现了影视作品与名著原文的异同,以及影视作品与文字表达的优缺点。

猜你喜欢

白骨精悟空唐僧
清代悟空戏考述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悟空”之道
悟空已被玩坏
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