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学旅行课程促地理核心素养提升
2022-05-30万彤松漆学远
万彤松 漆学远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要体现开放性和拓展性,结合校情、学情和研学内容要求,针对地理核心素养,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一、回归生活是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课程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影响是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具备鉴赏不同人文地理景观的能力,懂得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学会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这表明地理课程不应该局限于学科知识教学,而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建构丰富、真实的学习情境,利用项目学习所带来的深度体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研学旅行使生活体验转化为核心素养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是使地理课程回归学生生活的有效途径。它旨在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视角认识和欣赏世界,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体验和生活品质。其育人价值趋向于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应立足于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课程内容承载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帮助学生在旅行体验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以充分彰显学科特性和学科育人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真实情境下的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地理视角认识现实世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进而培育家国情怀,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三、研学旅行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
研学旅行是为学生提供生动、完整且相对复杂的综合学习情境的实践活动,其有效落实有利于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甄别、筛选复杂信息,并运用地理学科核心内容和重要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系统建构新知,提升核心素養。基于此,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抓住以下几点。
1.以开放性课程内容培育正确的人地观念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应突破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社会活动和专业学术领域延伸,体现开放性特征。开放的地理研学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而且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
以咸安区淦河水文研学旅行课程为例。围绕河流的水文特征、流水作用、综合效益、整治措施等,笔者设计了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参观水文站,听专家讲解水文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了解淦河的水文特征,思考其与淦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②参观水文气象站,到其数据中心了解水文与气象的关系;③参观咸宁市水文局和咸安区淦河流域管理站,了解淦河的概况及淦河(大畈)拦水闸的基本功能。通过此次研学,学生能从多角度感知淦河,体会河流与人类的关系,认识河流整治的重要性,进而领会人地协调观。
2.以探究性研学项目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要开发、整合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资源,有意识地捕捉学生身边的地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甄选和整合,以形成既有探究性又有可操作性的研学项目,以此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咸宁市气象研学活动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凸显探究性的研学项目:①参观咸宁市气象局和气象观测点,通过专家介绍了解预报天气的过程,认识气象预报中常用的几种图像(卫星云图、雷达图和气压场图等),并现场观摩咸宁地区当日实时的天气图,学习如何根据图像信息判断天气;②结合“2021年5月26日咸宁暴雨”特殊天气的形成过程,了解暴雨的主要特点、分类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气象预警发布的标准;③在国家观测站参观运行中的气象仪器,了解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和工作原理。学生通过此次研学旅行,认识到地理现象的形成要素具有综合性,学会了利用数据资料综合分析气象问题,感悟到气象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以体验式学习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与从教材内容出发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获得理性知识,缺乏感性知识和经验的支持,往往存在对理性知识理解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难以灵活运用理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真实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提取储备的理性知识,用于解释、内化研学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完善或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使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统一起来。
实践中,笔者让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乡村,在田间开展农业生产研学活动。主要研学内容有:①学生通过走访向农户请教农业生产知识,了解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并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利润的高低及产生原因;②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农村发展现状,与农民一起分析农村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并撰写调研报告;③返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咸宁市下辖各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及绿色发展措施。学生在真实背景下重新审视课堂所学知识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检验、解读与重构,提升了区域认知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