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花课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2022-05-30王惠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百花家校班级

王惠琴

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光谷二十五小制定了“百花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依托“百花课程”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分层、分级培养。

一、“百花课程”的架构体系

学校结合“和雅教育”办学理念及《“百花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将“百花课程”分为“花之根”“花之脉”“花之茎”“花之叶”四大板块。各板块分别对应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教学技能、教师基本功。每个板块下分门类开设具体课程,如“花之叶”课程,学校聘请专家设计了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字一话”培训课,要求参与培训的教师每天练习一次“三笔字”,每周写一篇教学随笔。

其他板块课程设置如下:“花之根”板块设置了“职业道德”“修养、规划”“艺术生活”三门课程;“花之脉”板块设置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三门课程;“花之茎”板块设置了“课堂教学与反思课”“课程建设课”“课题研究课”三门课程。

另外,依据教师教学实际,学校在“百花课程”中还设置了普及性课程和生长性课程。普及性课程面向全体教师,包括师德教育课程、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班级管理课程、基本功训练课程等;生长性课程则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注重课程的学术性,下设“研磨课堂教学课”“信息技术融合课”“教科研专项培训课”“校本教材创编与实践课”等具体课程。

二、“百花课程”的实施策略

学校成立了“百花课程”领导小组,组建了“百花团”。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建了由校外专家、校内名师、校级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百花课程”讲师专家库,以此保证“百花课程”的落实。

“百花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教师,学校动态了解每名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按照教师的需求推送相应的课程内容。

新班主任缺乏班级管理经验,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不足。学校据此聘请相关专家来校“传经送宝”,而且在校内定期举办“班主任论坛”,为班主任分享治班经验提供平台。对于那些需要提高“三字一话”水平的教师,学校开设了“王老师书法课”,促进教师的“三笔字”书写水平,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请这些教师上台讲话,以此提高他们用普通话表达的能力;针对青年教师教材解读能力不强、单元学科要素把握不准的实际,学校每学期都开设新教师教学培训课,给青年教师提供各备课组精心梳理的有关教材和单元学科要素解读的资料等教学资源。学校还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教师落实、巩固学习成果,如常态化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新教师首先进班听师傅讲课,借鉴教学经验;接着模仿师傅上课,将师傅的教学经验转化为教学行为;最后,师徒同上一节课,从师徒教学的对比中发现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面授式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百花课程”开设后,因为学校教师众多,很多课程需要重复上两次甚至三次,教师频繁换课,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教学秩序。为此,学校将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授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二者优势互补”的教学目标。

比如,“王老师书法课”开始招收30名学员,授课时间是周四,间周上课。后来,参加的教师越来越多,即使增加了旁听座,也满足不了所有教师的学习需求。学校和主讲教师据此情况,将面授教学改为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态:主讲教师在书法室面授教学,学校录播室进行现场录播,生成线上课程,上传到“王老师书法课”微信群,让不能参加面授的教师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

“百花课程”突破了传统培训课程的瓶颈,实现了教师的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学校正努力将所有课程网络化,将每节课生成一个二维码,完善“码课”体系,实现“码上”学习。“百花课程”还打通了各部门、各学科的壁垒,实现了部门、学科的协作。

三、“百花课程”的评价方法

为保证“百花课程”实施的效果,学校针对“百花课程”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下面,笔者仅以“花之脉”和“花之茎”课程评价为例谈谈评价指标。

“花之脉”课程主要针对教育管理,具体包括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和家校沟通等评价内容。学校将三年作为一个评价周期,对教师及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年评价指标如下。学生管理——循规:能正确制定班规,营造良好的班风,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管理——会治:能打造合格的班级,班级卫生、纪律等符合学校常规要求。家校沟通——搭建桥梁:初步了解每名学生家庭的构成情况及学生在家表现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搭建家校沟通的基本桥梁。

第二年评价指标如下。学生管理——好学: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集体活动,班级凝聚力强,班风良好,学生行为习惯好。班级管理——优治:能打造优秀的班级,班级各方面工作在学校处于优秀水平。家校沟通——创造平台:合理利用家委会、家长会、家访、家长进校园等活动平台,实现家校携手,共促学生成长。

第三年评价指标如下。学生管理——熟知:关心、关爱学生,熟悉学生家庭情况,有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有鲜明的班级特色,班级管理经验值得推广。班级管理——善治:能打造特色鲜明的优秀班集体。家校沟通——共绘蓝图:家校合力,优势互补,把家庭教育的盲点变成教育社会化的亮點。

“花之茎”课程主要针对教学技能,具体包括课堂教学与反思、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评价内容,仍然以三年为一个评价周期,对教师的教学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年评价指标如下。课堂教学与反思——乐学:教学流程完整,目标较清晰,能较好地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听课,不断进步,吸收好的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了解:熟悉并了解国家课程资源,基本掌握现有课程资源。课题研究——乐研:有一定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第二年评价指标如下。课堂教学与反思——善思:教学思路清晰,流程设计完整,有新意,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善于总结和思考课堂上的不足,并能加以改进。课程建设——分析:研究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明确课程发展目标。课题研究——专研: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形成一定的教科研成果。

第三年评价指标如下。课堂教学与反思——精读:把握教材的能力突出,教学设计巧妙,能打造高效课堂,能承担学科示范课教学任务,教学质量高。课程建设——尝试:立足本校实际,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开发与整合。课题研究——精研:精心研究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能被专业杂志录用,相关成果能被推广。

这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百花课程”的实施效果呈螺旋式上升状态,既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校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百花家校班级
班级“四小怪”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橘子花
百花绽放
春来了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