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立意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

2022-05-30汤标胡正甫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量规研学旅行

汤标 胡正甫

汤标,咸宁市中学地理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咸宁名师”、“湖北省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中国地理学会“抗疫防疫先进地理工作者”,是湖北省荊楚名师团成员,受聘咸宁市第二批、第三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编、参编专业论著十余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近年来,汤标名师工作室聚焦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地理野外研学是促进学生感知区域特征、发展综合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并形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方式。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考察、实验、信息提取等综合实践能力,其评价应重点考查学生在复杂、真实环境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评价内容

1.前期评价

研学旅行前,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研学主题的选择、研学方案的制订上,而评价则聚焦主题与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资料搜集的全面性,以及学生个体在研学主题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等。研学旅行的前期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在广度与深度上为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2.过程评价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该阶段的评价应注重通过观察来记录和描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具体表现,包括采取何种方法与途径解决问题,能力、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评价指标要依据研学主题与目标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学生通过研学体验自主获得的知识;②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③学生沟通、协调、合作探究等能力水平;④学生学习行为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是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设计科学的“小组活动评价量规”,可以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困惑,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路径等,为评价提供依据。

3.成果评价

研学旅行的后期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研学成果的评价。研学成果是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水平的显性载体,包括海报、任务单、小论文、调研报告、研学报告、项目建议书等书面类成果,演讲、辩论、座谈会、口头汇报、作品展览、角色扮演等展示类成果,视频、相册等媒体类成果。

成果评价应重点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通过研学成果观测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其评价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①学生的思维方式,如创造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等;②学生参与探究的具体表现;③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④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及其思维与认知结构;⑤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⑥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状况等。

二、确立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要坚持科学性和客观性,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学生学习评价建议”,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具体化,并据此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制订评价量规时,要充分考虑地理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学生知识水平等现实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2.过程性原则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不能局限于评价学生某个方面的成长或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者仅对研学成果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尤为重要,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地理实践中的表现,如能否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遇到实际问题与困难能否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等。

3.多元性原则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首先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其次要注意研学过程与成果的多元性,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最后要注意评价模式的多元性,将传统评价与新型评价相结合。同时,不同学生在思维方式、智力发展、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评价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注重发展性。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展示。

三、制订评价标准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标准针对研学旅行的前期准备、过程实施、成果展示三个阶段来制订。以“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为例,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对地理实践力的水平等级和相应标准的描述,将该能力划分为基本水平、中等水平和高等水平三个等级,并构建了相应水平等级的评价指标。基本水平:能通过初步观察获取基本信息,并处理信息;能通过他人帮助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地理实践活动,从反思中学习;能接受不同的想法,自主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中等水平:能通过分类观察收集复杂信息,能处理信息并主动探究问题;能通过与他人合作实施比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从反思中学习;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高等水平:能进行系统观察,能处理复杂信息,并主动探究问题;能独立设计并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反思中学习;能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咸宁淦河研学旅行课程为例,其地理实践力达成情况的评价量规如下。

1.前期准备评价量规

研学旅行准备的评价内容涉及研学方向选择、研学旅行主题确定、研学任务制订及研学旅行方案可行性等方面。笔者针对本次研学旅行准备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选取了研学主题、研学任务、研学路线与内容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等级下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2.实施过程评价量规

地理实践力的评价涉及对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独立或合作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材料实现目标等能力的考查,并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地理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笔者参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地理实践力的水平划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其中,“知识与技能”评价重点关注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评价重点关注地理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小组合作紧密度等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重点关注集体意识、纪律意识以及学习兴趣等。

以本次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表现为例,笔者选取了读图识图能力、使用地理工具能力、小组合作紧密度、过程参与度等评价要素,设计了如左表所示的三个水平等级的具体表现及其得分权重。

3.成果展示评价量规

研学旅行成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成果本身的质量,或者说所学内容在成果载体中的体现程度,而且要关注反映学生行动能力、实践能力的成果展示的形式等外在质量,还要关注学生的地理意识,即成果完成效率及成果与主题的契合度等。成果展示评价同样采取等级评价,按三个水平划分上述三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具体评价量规略)。

猜你喜欢

量规研学旅行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
量规检定和使用过程中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