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及对策建议
2022-05-30刘红春赵颖蕾李鹏
刘红春 赵颖蕾 李鹏
陕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和政策扶持存在中小企业数量偏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支持政策碎片化等问题,财政部门的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多措并举握指成拳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优质群体,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突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提出和发展
(一)什么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专”,即专业化。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精”,即精细化。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新”,即新颖化。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演进
“专精特新”是2011年7月工信部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年)》首次作出的表述。2012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2016年,工信部发布《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均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8年11月,工信部办公厅明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概念,计划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其在创新能力、国际市场开拓、智能转型等方面提升发展。
2019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發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部门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三)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已先后公布三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同时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
以工信部评定的前两批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平均拥有专利数49.6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企业达160多家。有311家在A股上市,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领域,其中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企业数量居前五位,分别达到82家、48家、37家、32家、23家,占总数比重达71%。从地域看,按照工信部统计,上榜数量排名前六位省份依次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北京,均超过250家。
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现状及问题
(一)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陕西省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从2011年开始,该省已分五批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2家。
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其中:西安36家,占69.2%;宝鸡7家,占13.5%;咸阳5家,占9.6%;铜川2家,占3.8%;渭南1家,占1.9%;榆林1家,占1.9%。这些企业均属于重点发展的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现有中小板上市企业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科创板过会企业1家,新三板精选层企业1家。
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方面:在LED显示控制、IGBT、MOSFET高速数模转换芯片、高压电容、电动车直流充电模块、压力传感器、射频连接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多项产品填补空白。如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实现功率器件国产化的企业,中大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半导体功率器件已在多个领域替代英飞凌、ST、东芝等国外品牌,广泛应用于通讯电源、汽车电子等领域。
在关键基础材料方面:在钛板材、电子浆料、OLED显示材料、过滤材料等方面补短板,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如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子浆料研制生产的企业之一,逐步改变了我国高端电子浆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先进基础工艺方面:在信号处理、高精度特大薄壁辊筒成型等方面实现了突破,研发的产品填补了空白。如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攻克了高精度特大薄壁辊筒成型、自适应张力控制、环保高清纺织面料直印等关键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国际先进,研发生产的卫星式柔版印刷机国内首创,壁纸成套生产线和卫星式柔版印刷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在产业技术基础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检测认证、技术信息服务等平台服务产业发展。如西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了国内口腔界唯一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互补性省级研发平台,形成“产业+互联网”的智慧口腔诊疗整体解决方案。
(二)现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措施
近年来,陕西省以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目标,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1、修订出台管理办法。2014年,原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制定印发了《陕西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试行办法》(陕中企技发〔2014〕71号)。2020年修订出台了《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陕工信发〔2020〕139号)。通过认定企业,组织服务资源,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2、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建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现入库企业900余户。入库企业信息包涵:企业基础信息、基本情况、主营产品、持续研发能力、品牌培育、研发平台、经济效益、国际化程度等内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陕西省从2005年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20年规模的3.63亿元。2019年起,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3条政策,新增设立10亿元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奖励资金,2019、2020年两年累计支持中小企业技改项目3241个,安排资金13.4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资金53.1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补贴、技术改造奖励、中小企业特色载体建设等方面。
4、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持续抓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对全省中小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给予奖补。建立了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标杆、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主体、其他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
5、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建立金融机构利率奖补机制,对银行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给予奖补,2020年安排1864万元,引导银行最高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1.2个百分点。抓好担保服务,连续三年争取中央资金3.75亿元,支持陕西省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业务规模,降低收费。发挥陕西科技资源富集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陕西省新增上市企业12家,11家是中小企业,累计新三板挂牌200家,新三板挂牌户数排名从19位提高到16位,位居西部地区第二。
6、发挥中小企业服务补贴券作用。2018年,陕西省在西部地区率先推出中小企业服务补贴券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专精特新”企业“一对一”服务。截至2021年,服务券平台累计注册用户7000余家,服务机构260家,对外发布产品1183项,带动服务合同额4648.26万元。
(三)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存在问题
一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偏少。截至2021年,陕西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2家,排名全国第二十位,低于GDP全国排名六位,占全国比例为2%。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4家,低于周边湖北、四川等省份,也低于经济总量相近的重庆等省市。数量前十位省份中,东部地区占据7席,中部地区2个(湖南、安徽),东北地区仅辽宁省入围,西部地区无省份入围。
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在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西安36家,渭南、榆林各1家,陕南三市目前尚无一家。上市公司仅有3家,也低于全国平均数。
三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获得程度低,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专精特新”企业面临工人流动性大,技术型熟练工人难招的问题,招工企业与新生代务工人员的供需诉求矛盾加剧了用工紧张,形成企业用工难与劳动力就业难的畸形矛盾。
四是支持政策碎片化。目前省级层面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主要是给予一次性补贴,对于企业培育、融资支持等方面,缺乏一揽子扶持政策;各市(区)尚未出台针对性政策。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突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发展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尤其是经济逆全球化和疫情影响,中小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既是客观需要,也是现实路径,更是必由之路。
(一)国家层面
1、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国际化发展,有利于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减少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有利于走差异化成长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
2、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徑。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本质上是引导中小企业向创新领域发展。
3、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重要手段。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用,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补链强链的重点领域。包括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等。
4、完善中小企业的培育梯次的有效抓手。当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已经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中小企业培育梯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均是重要一环。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陕西层面
1、破解陕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钥匙。虽然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一直以来,陕西能源依赖的发展路径并未有效改观,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于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做大做强制造业作用明显。
2、陕西追赶超越的发动机。当前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新技术、新科技层出不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后劲十足,有助于陕西在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树立优势,加快发展。
3、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更加注重创新,聚焦细分市场,更强调专业化程度,通过产业分工、利润分层获得行业领域内的相对优势,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和竞争力。疫情期间,瑞联新材、天隆科技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在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的大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和发展韧性。
4、陕西后发优势的核心动能。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战略纵深,必须在构架国内大循环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四基”领域,对于发挥陕西科教优势,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作用明显。
陕西财政支持“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政策措施建议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财政部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多措并举支持其发展。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催生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至少20家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减负担,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落实中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失业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失业保险费率维持在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集中开展涉企中介服务机构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行为。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税收返还等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广泛宣传减税降费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提质量,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大规模,形成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扶持机制。一是支持该类企业技术改造,对智能化改造和关键核心设备更新给予奖补。二是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领域,围绕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零部件、元部件、设备和服务等协作配套,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三是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展相关知识产权培训、贯标,项目推介、招商,技术交流等公共服务。四是大力发展特色专业园区,支持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三)引活水,缓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是抢抓北京证券交易所开设政策机遇,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入库,开展该类企业上市及挂牌培育,推荐优秀中小企业到北交所上市。对新三板挂牌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的给予一定奖励,对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再融资)企业给予奖励。二是制定专属融资方案。与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融资服务方案,为该类企业提供成长快贷、小巨人贷等专属定制金融产品,并执行贷款利率政策优惠。三是用足用活各类创投基金,通过让利补偿、政府参股等方式,鼓励创投基金投早投小,吸引社会化资本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强基础,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
一是争取财政部五年100亿元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奖补政策,推动更多企业纳入中央支持范围,按照三年期给予资金投入,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二是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参考其他省份奖补标准,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三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業,对省级给予不超过30万元一次性奖励,打造“小巨人-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培育梯队。
(五)促创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增量给予奖励。二是支持企业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对认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1000万元奖励。三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奖励,推进制造业做实做强。四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发展等。
作者简介
刘红春 陕西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
赵颖蕾 陕西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处长
李 鹏 陕西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