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30焦彦伟

健康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

焦彦伟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根据神经阻滞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补救镇痛率术后2h和6h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后12h、24h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10 min以及术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能够缩短麻醉操作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短期疼痛,有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应用效果

髋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负重关节,老年人很容易因为骨质疏松或是高处坠落等外伤,出现髋关节骨折或是髋关节活动严重受限,需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正常活动,缓解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神经阻滞的方式,现有的研究证实其在镇痛与保护肌力方面优于股神经阻滞[2]。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探究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根据神经阻滞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61~77岁,平均(64.95±3.75)岁;平均体重(57.03±3.58)kg。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0~79岁,平均(65.42±3.78)岁;平均体重(58.32±3.54)kg。两组患者资料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60周岁及以上;(2)ASA分级Ⅰ~Ⅱ;(3)无认知功能障碍;(4)无严重循环、呼吸系统疾病;(5)无全髋关节置换术禁忌症;(6)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穿刺部位感染;(3)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4)伴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滴注舒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行麻醉诱导,剂量分别为5μg、1mg[3]。

对照组在超声引導下定位腰丛神经进行穿刺,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0.5mL升0.4%罗哌卡因,超声观察到药物在平面内扩散后,缓慢注入20mL同浓度的罗派卡因。

观察组将超声探头水平放置于髂前下棘之上,调整探头位置观察耻骨支,超声内可见髂耻隆起、髂腰肌等阻滞后,使用平面内法从外侧向内侧进针[4]。超声引导穿刺,直至针尖抵达腰肌肌腱与耻骨支之间的肌筋膜间隙,回抽无血后,向平面内缓慢注入0.5mL0.4%罗哌卡因,超声观察到药物在平面内扩散后,缓慢注入20mL同浓度的罗派卡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补救镇痛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疼痛情况评分。疼痛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疼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前、术中10min以及术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χ2检验。检验后P<0.05,则两组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阻滞操作时间和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补救镇痛率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事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

观察组术后2h、6h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24h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的术前、术中10min以及术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

两组术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10min以及术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和5。

2.4  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矫正髋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往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阻滞,大多采用股神经阻滞或是腰大肌间隙阻滞,这两种神经阻滞方式易出现镇痛不全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后容易出现跌倒情况,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寻找更为安全的神经阻滞十分必要。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是国外学者在2018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神经阻滞方式,通过阻滞闭孔神经等关节分支,借助超声将麻醉药物注射于耻骨支与腰大肌肌腱之间的平面内,药物逐渐扩散至髋关节前囊位置,发挥镇静镇痛作用[5]。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支配臀部的感觉神经覆盖范围更广,而且操作较为简单,在神经阻滞过程中几乎不会与任何神经直接接触,损伤神经的风险较低。本研究观察组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补救镇痛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可以同时阻滞闭孔神经等多种髋关节分支,所以能够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而且几乎不会影响到患者术后肌力恢复。另有学者研究证实,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的靶点在髂腰肌深部,染色后并未見股神经被染色,其阻滞平面无法组织患者坐骨神经,所以不会对患者的肌力造成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2h、6h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2h、24h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的补救镇痛率低,可见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方式能够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短暂的术后镇痛效果。此外,两组术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10min以及术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明老年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综上,在老年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能够缩短麻醉操作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短期疼痛,有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安全性更高,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单涛,韩流,葛德高,等.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5):458-461.

[2] 李糜.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0):77-78.

[3] 申霞,丁二龙.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0):95-97.

[4] 于健,朱春华,季雅君,等.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9,39(10):1224-1227.

[5] 董祥生.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下部骨干骨折麻醉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5):361-364.

猜你喜欢

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