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30裴秀芝赵朋朋董雯
裴秀芝 赵朋朋 董雯
摘要:目的 探究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腫胀发生率,腘静脉以及股静脉血流速度,尿素氮,血肌酐和心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腘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尿素氮 、血肌酐、心率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的发生风险,提高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降低患者尿素氮、血肌酐以及心率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综合护理;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应用效果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目前对重症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治疗机制与肾小球过滤机制相同,均是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以及电解质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使机体内环境保持平衡,减少炎症反应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研究表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使急性重症肾脏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改善肾脏功能,提高预后,且安全性较好[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病情都较为危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下肢静脉血液流动速度减缓且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综合护理干预是一套较为全面的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7~75岁,平均(61.22±5.83)岁;平均APACHE Ⅱ评分为(24.77±5.61)分。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47~76岁,平均(61.79±5.46)岁;平均APACHE Ⅱ评分为(24.42±5.37)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向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获得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没接受过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接受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时间超过24h;血液净化通路均为股静脉。
排除标准:有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相关禁忌症的患者;血流速度低于150 mL/min的患者;在服阿司匹林或是华法林的患者;癌症患者;肝、胆严重病变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途因故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其股静脉置管位置是否有渗血或是渗液现象,导管是否有脱出、扭曲等情况。定时辅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对易出现压疮位置皮肤进行清洁和保护。密切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变化情况以及肢体的活动情况,对双侧下肢腿围定期进行测量。
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方案、目的以及原理,向患者展示既往治疗成功案例,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通过对治疗团队的介绍来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通过意念转移、正念冥想减压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提高患者、家属的依从性;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办法,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自查方法,提高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对此并发症的警惕性。(2)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保障营养摄入全面且不增加肾脏负担,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下肢运动。(3)借助超声引导穿刺置管,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增加感染风险。若患者伴有高脂血症时要加强管路冲洗护理,每次冲洗时间应在15~30min,冲洗液为生理盐水,冲洗时将血液通道关闭,根据患者的心脏负荷情况以及体重来调整除水量。(4)辅助患者调节体位,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5)密切关注管路是否通畅,滤器是否有凝血现象,监测血压,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若患者出现局部或是周身性感染症状时,及时上报遵医嘱将穿刺导管去除并对其进行细菌培养。(6)对患者下肢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每次15min,每日进行2次。(7)建立和保护血管通路,严格消毒手术器械。患者深静脉穿刺应准确,双腔导管固定正确牢固,使穿刺肢体处于良好位置。在穿刺部位,随时观察是否有渗血或出血;有情绪或精神躁动的患者可以注射适当的镇静剂。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双腔导管、血导管等导管弯曲、下垂,使血流充分,严格实施灭菌操作,降低相关风险因素发生率。(8)仔细自检机器,熟练的机器操作和故障排除。熟练地规范和掌握基本操作,及时检查和维护机器。掌握血液净化器的操作,按照操作程序连接患者建立体外循环,应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导致血泵悬浮或空气进入过滤器,导致凝血、血泵悬浮等事故等后果。如有无法控制的因素,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了解各种报警信号,并及时清除。(9)加强对体液的管理。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和护理前后的肾功能和电解质。为减少部分患者的发冷、发热等不良反应,应仔细准确记录流入和流出,适当加热更换液和管道,平衡清除留液,防止过大容积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同时应避免过度超滤,导致患者低血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的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利用彩色超声进行检查。(3)比较两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心率。尿素氮、血肌酐分别于护理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利用多功能检测仪对心率进行测量。(4)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本院自制满意度评估表,信度、效度分别为0.962、0.855)进行分析,分值区间设置为0-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计算满意度{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心率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三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替代治疗的优势逐渐显现,但在治疗后,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模式是临床常规护理的增强版,是基于病人的病情、治疗进展采用的一种护理程序,透析导管的护理可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健康教育和情感干预的程序可以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有效地配合治疗;病情监测有助于医生和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治疗动态,从而及时处理异常情况[4~6]。
本研究中研究组各项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认知以及治疗依从性,能够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念。(2)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制定的饮食方案以及下肢运动练习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功能、降低因久卧造成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3)导管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降低尿素氮、血肌酐等水平。(4)空气波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改善患者静脉血流速度。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应用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患者中可以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提高静脉血流速度,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青云.综合优质护理模式在E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234.
[2] 蔡文娟.对在ICU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重症肾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258-259.
[3] 王红娟.综合护理对ICU患者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预后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7):174-175.
[4] 姚玖琳.综合护理模式在ICU重症急性肾衰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38):235.
[5] 黄凤姨.综合护理模式在ICU重症急性肾衰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1):2954-2955.
[6] 付敖萍.综合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