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22-05-30王文利

健康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者心绞痛中医药

王文利

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联合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础治疗联合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各项临床指征,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全面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中医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类发病率非常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好发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该病一般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腔狭窄,导致心肌出现急性缺氧、缺血,由此引起机体的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的臨床表现包括胸部压榨性疼痛或其它不适症状[1~2]。中医药主要是通过益气行气、活血化瘀等原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本研究着重探讨基础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方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关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39~75岁之间,平均(56.12±0.76)岁;患病时间是1个月~20年,平均(5.4±1.6)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平均(57.44±1.53)岁;患病时间是2个月~19年,平均(5.6±1.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已通过临床筛查,确诊是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所有患者均了解此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肺部或肝肾病史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合并严重过敏史或者特殊体质者;携带乙肝病毒且转氨酶超标者;出现或许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评估的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进行基础性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口服,100 mg/次,3次/d;硝酸异山梨酯是口服,10 mg/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中医药进行综合性治疗,选择益气活血汤,药物组成是丹参15g、黄芪30g、红花15g、当归15g、三七10g、赤芍15g等,随个体差异加减药物药量,把全部药物一并浸泡在500 ml的清水中,经小火煎煮30 min,每日2次,每次150 ml,总计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的变化。

(1)临床疗效评判标准有三个,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等大致消失或者完全消失,患者的心电图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或者大致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与延续时间等有明显地降低,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地减轻,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结果有所好转,不过并未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下;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未出现显著地改变,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治疗前相比并未出现显著地改善或者缓解,甚至出现病情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临床症状评分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症状评价量表进行评估,其对应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每个症状的评价分值在0~10分之间,分值愈高,说明患者的症状愈严重[4]。

(3)临床不良反应一般包括:头痛、腹泻、失眠等。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评分降低,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头痛、腹泻、失眠的例数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根据中医学家的研究发现,冠心病与“真心痛”、“心痛”等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张仲景中与“心痛”、“胸痹”等方面的探讨和当代冠心病的描述是类似的。现今,大部分医学家明确指出,冠心病的形成一般和寒邪侵入、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身体虚弱等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素问》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侵入等,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与脉中则气不同,所以会猝然心痛。由此来看,在阳虚体虚等状态下,很容易引起胸痹心痛,这能够看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其实是由于阴寒之邪痹阻形成的正虚邪实证。金元名医张子和曾强调:胸痹心痛和饮食肥腻等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他多次强调,一些喜好酒食者,一般会导致恶闭痞隔醋心,由此而导致病情发作,此和当代医学的高脂肪饮食摄入是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这些年来,过食肥甘冷饮、嗜好烟酒等而出现痰浊瘀阻心脉,由此导致胸痹者的数量持续增加。一些学者明确指出,胸痹的出现一般与患者的脾胃功能失调等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这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及步伐的持续加快,承受的生活压力等也在不断提升,七情过激动与胸痹形成是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所以一些学者明确指出:胸痹必须要由肝论治,同时明确指出,该病病机一般是由于肝心失调、肝失调达、心脉不畅等造成的。

一般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很多中医学者建议在病症结合、分类辩证等原则上寻找具体的治疗方案,具体来说,则需要严格遵循“宜粗不宜细”等原则,同时还需要注重其思想理论更新[5~7]。对此在临床治疗方面,很多学者的临床经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于分型不一样,所以治疗角度也是不同。不过现今由于其分型主要是由虚实入路,虚则需要通过阴阳气血不足等方面进行考虑,实则需要通过寒凝、淤血、气滞等方面进行考虑。一些学者认为,如果通过虚实层面进行考虑,则需要把冠心病心绞痛划分成六大类型,例如:心阳不足、心脾气虚、气滞痰浊、阳气虚弱、寒凝痰浊、肝肾阴虚等。按照临床学者的实证研究能够发现,治疗时需要活血化瘀、扩胸祛寒、活血祛瘀、理气补阴、益气温阳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学者通过心达康胶囊对该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减轻心绞痛、改善心肌失血等功能,大部分患者存在的胸悶、心悸、气短等不适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好转。同时根据临床实验研究能够发现,沙棘黄酮等药物对于提升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动物心肌缺血状态等发挥着积极作用。 学者通过长期的实验观察发现:如果通过血府逐淤胶囊等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能够发现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0.00%,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来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75.00%。这能够看出,对于这一治疗方案来说,能够大大促进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氧量、促进血液流变性、减少全血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等作用。还有学者通过常规的临床研究能够发现,通过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看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是非常突出的。结合当代临床医学研究能够得出,三七能够达到遏制血小板凝集、促进冠状动脉流量等功能;并且还能够直接刺激平滑肌、扩张血管,由此能够达到减小外周阻力等目的,具体来说,它能够利用阻滞心肌细胞慢钙通道等方式,逐步降低心肌细胞的能量耗损。

在临床治疗方面,还有学者通过活血祛瘀法进行治疗,一些学者选择自拟祛瘀汤剂对冠心病心绞痛,其临床总有效率是82.00%。一些学者通过加味瓜蒌白半夏汤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能够发现其临床总有效率是89.00%。对于理气祛瘀法的临床应用来看,该治疗一般对促进冠状动脉舒缩等发挥积极作用,另外,也会对促进脂质代谢、增强动脉壁功能等发挥积极作用。以上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的一个关键要素。所以,对于理气祛瘀法的临床应用来看,其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突出的。另外,有学者通过益气养阴法来治疗心绞痛患者,它对于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其持续实际,最大化地降低硝酸甘油、减少心肌耗氧量等发挥作用。通过临床实验能够发现,生脉胶囊对于大大提升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益气通阳等目的。通过药理学研究能够发现,这一治疗方式对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肌细胞修复、抑制抗心律失常等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是冠心病非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话,选择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与自拟中药益气活血汤等进行联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达到通络镇痛等目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率等均小于对照组。益气活血汤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且与大部分学者的临床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综上,中药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凌果元,鲍世涛.红花黄色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2,17(02):57-60.

[2] 马立娜.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6):710-711.

[3] 丁华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251-252.

[4] 朱兰,张六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21,24(02):185-189,198.

[5] 张明慧.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3):38-40.

[6] 刘金凤,刘化峰,郑桂玲.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0):139-143.

[7] 刘起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J].人人健康,2020,(07):175.

猜你喜欢

学者心绞痛中医药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学者介绍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