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导图支架,为学生思维发展赋能

2022-05-30曹翠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思维发展思维导图

曹翠

[摘 要]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赋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思维导图能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工具,只要合理运用,就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支架;思维发展;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6-0022-0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共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温儒敏教授也指出:“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可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理解和表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需求,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是一个极佳的工具。思维导图又称树状图、思维地图,是一种利用图形结构帮助人们思考的辅助工具。它能够发散思维,拓宽想象空间,使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可能。

一、思维导图让思维更具整体性

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的思维存在碎片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文本的时候,他们往往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记得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在文本学完之后,他们缺乏对文本的整体输出,只掌握内容中的某一方面;写作的时候,没有整体架构意识,脚踩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解决。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为了让学生对状物类文章有整体性的认知,在谋篇布局上有更好的理解,在预习环节,笔者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梳理出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学生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有树状图、孔雀开屏图、鱼骨图等,展示他们的所思所得。(见图1)在梳理统整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有了整体的认识,了解了状物类文章的不同写作方法,为接下来的状物类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习作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思路混乱、脱离主题等问题的出现,笔者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习作思路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样,选材、立意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写出逻辑合理、结构清晰、主题鲜明的好文章。例如,笔者引导学生先用思维导图(见图2)构思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从导图中,我们能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中心立意的方法,理解了习作过程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同时,也能看出,学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已经具有一定的文章架构能力。在运用思维导图对习作进行整体架构后,再进行写作,或是对习作进行评改,学生就会从整体的视角进行审视、判断,这样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写作的思路更清晰,能获得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真正感受到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知由原先的模糊不清到现在的精准透彻,更深刻地体会到思维导图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思维导图让思维更有深刻性

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阅读方面,具有深度思维能力的学生会看得更深刻、更透彻;在写作方面,思维的深刻性可以让文章更有思想、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更值得回味。如果把思维比作一根链条,思维越深刻,链条就会越长。思维具有深刻性,犹如拥有了一种强大的兵器,将全面提升我们的思考力。深刻的思维能帮助我们挖掘出事物的本因,推断出事物的发展结果,寻找到更美好的自己。由于受到年龄、阅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看问题往往浮于表面,思维浅显、平面。而思考的过程是隐蔽不可见的,因此对学生的思考,教师的介入干预难度较大。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而图像化导图的运用,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图像化导图是运用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呈现出来,教会学生追根溯源、深度观察,从而将思维的触角引入纵深,发现事物的本源。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课文,并安排习作“有你,真好”这一内容。高年级是帮助学生初识世界、培育其家国情怀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在六年级让学生初识鲁迅、走近鲁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为学生进入中学进一步走进鲁迅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入、思维更深刻,笔者以比较为抓手,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他们一步步地归结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伟人,从而初步感知鲁迅的精神。具体思维导图(表1、表2)如下:

基于学生前面已有的认识,学习《有的人》一课时,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笔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串联和贯通的能力。通过勾连前三篇课文的内容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使诗句变得鲜活立体,学生能及时地联想到与诗句相对应的场景事件,将理解变得具体可感、清晰可见、深刻有力。(见图3)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思维更发散,获得了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一次次的探索实践中,在一张张思维导图中,学生的思维链条不断加长,思维触角不断深入。在抽象思维变得具体可感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向更深处漫溯,语文素养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落地生根、发展提升。

三、思维导图让思维更富独创性

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的思维被称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独创性可以让学生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独立的看法;在写作过程中,则表现为有新颖的角度、架构、语言,写出的文章让读者耳目一新。思维导图由于其发散性的特点,能看到别人之未见、想到别人之未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寓言常常运用类比的手法,将一个深刻的道理蕴藏在簡单的小故事中。感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情节对小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他们很难体会到。教学时,如果教师不能进行适当引领,就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鉴赏能力提升。例如,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笔者用“如何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问题让学生重构课文,通过读懂寓言故事,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体会寓意,感悟故事的道理。随后,笔者用“如何创编出实用的寓言故事阅读手册?”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将寓言故事进行统整,每个学习小组明确自己的要求,并尝试用思维导图列出任务清单、完成手册的初步提纲。在本单元学习即将结束之时,笔者组织学生举行一次阅读手册交流会,每个学习小组都介绍自己的手册,并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整个手册的设计过程,最终评选出最具特色的手册。(见图4)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笔者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寓言故事,尝试独立阅读,并完成一份专属的阅读启示录,与同伴分享。

这样的学习实践,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探究文本的角度,而且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触类旁通的阅读目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搭建学习支架,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开辟认知的新角度,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思维品质进行固本培元的关键时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思维导图支架,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清晰有序,使教师的指导变得精准高效。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雪.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42-43.

[2] 张芸.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名师在线,2019(25):31-32.

[3] 王宝君.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4-25.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思维发展思维导图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