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改革

2022-05-30刘恩芹李西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超星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刘恩芹 李西臣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高校美术理论教学中,教师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超星“一平三端”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这对于促进美术理论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美术理论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改革既能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又能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使督导督学工作更好地量化和可视化。因此,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超星;“一平三端”;混合式教学;美术理论;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六盘水师范学院2020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LPSSYjg2034)研究成果。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这也给传统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因为我们已经处在这样一个提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时代。对于教育者来说,其更是迎来了教学实验和改革创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人人可学的需求。超星“一平三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能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教师结合具体的学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超星“一平三端”的优势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对美术理论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超星“一平三端”与混合式教学概述

(一)超星“一平三端”

超星“一平三端”指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中心的云平台同时支撑移动端、教室端和管理端(图1),这三端分别对应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务管理。超星教学平台建有课程案例库和資源库,为教师的课程内容设计、课件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支持,教师在网上建课,使知识模块化,使课程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在移动端通过教学视频、音频、速课等学习知识点,且所有知识点都可以反复学习,学生还可以获取教师发放的丰富学习资源,方便其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随时在管理端进行督导督学,系统自动生成课程教学数据报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直观化和可视化的督查。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教学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传统的“有围墙”的学校教学开始转向“无围墙”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手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对教学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混合式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客观需求。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它综合运用了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以对二者灵活运用的方式完成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新探索。线上教学环节在课前通知、课中互动、在线学习、课后答疑、作业批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有利于课前教学信息的便捷传达和教学资源的快速发放,也使课堂抢答、评分、小组讨论、选人、问卷调查等互动方式得以实现,还有利于课后答疑、有针对性指导的落实及学习情况的检查。线下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关注、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现场互动等方面有着线上教学无法替代的优势。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就是整合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资源,把传统“面对面”的教学优势与数字化的线上教学优势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

教学改革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理论教学有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线上资源整合及掌握学生线上学习动态等优势,原先以书本的纸质化学习资源和课堂“面对面”的学习方式构建的传统学习模式,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转变。传统的美术理论教学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是知识传授与理论学习的主阵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的支撑,这既是美术理论教学改革的新机遇,也给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新挑战。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改革,对于高校美术理论“教”与“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实现学习的革命: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课堂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融合了现代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线上学习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所以我们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有利于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中国美术史”课程“秦汉美术”一课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提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汉代的厚葬文化和画像石、画像砖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代墓室壁画等知识点时就能更好地理解,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问答等互动环节,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充分利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线上课程资源,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可以对学习资源反复学习,不断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闭环。

(二)激发教育的探索:教学实验与改革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者的教学实验和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革新与学科前沿知识的融入,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学习资源,能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和边界,满足学习者时时可学的需求。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教师在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能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验与改革创新,不断对创新性教学进行探索。

(三)探索督导督学的新路径:线上统计与数据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教务部门的督导督学工作提供了直观化和科学化的数据支撑,教学系统自动生成的课程数据,例如学生签到情况及成绩的线上统计、学生学习时长的数据报告等,能为督导督学提供参考。传统督导督学以随堂听课为主,督导组成员依据听课记录及教学观察等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但这样只能对所听课堂进行观察、研究和反馈,存在片面性。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构建线上课堂,系统能针对“教”与“学”的情况生成完整的课程报告,有利于督导督学工作的深入,对课程“教”与“学”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图2)。

三、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

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对于促进美术理论教学改革、增进信息技术与美术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一)促进美术理论教学改革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可以有效促进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传统的美术理论课程采用的是课堂讲授的方式,而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则是对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综合教学设计与整体课程构建,教师可在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以“外国美术史”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为例,由于该课程内容较多,教师可对具体章节的线上与线下教学进行设计,学生通过线上平台掌握知识点,并结合教师录制的视频掌握重难点知识,再通过线下学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测验。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文艺复兴時期美术、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美术、后印象主义美术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综合运用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手段,针对重难点知识开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并结合超星学习通使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与作业测验等环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在对原始美术、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美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讲授知识与线上拓展知识的方式展开,通过线上留言板的方式,将课堂知识与艺术创作经验进行整合,带领学生完成知识的整体建构,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融入现代生活和自身的艺术创作,从而对美术史形成新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得到重构,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总之,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是教师对美术理论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探讨,其中包含着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验与探索,能促进高校美术理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二)增进信息技术与美术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增进信息技术与美术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在课前与课后的自主预习和拓展中往往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内容不系统等问题。在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中,教师在线上平台构建的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等资源,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自主探究内容的重点更加突出,学习效果也更佳。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可以不断增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在美术理论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和通知;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实现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整合,以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带领学生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不断突破;在教学检验阶段,教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对教学进行多元检验,高效实现在线教学检测。

由此可见,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帮助,从而不断增进信息技术与美术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传统的美术理论课堂教学在理论架构、学习指导、知识传授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探索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断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手段,探索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使高校美术理论教学更好地融入“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并从美术理论课程学习现状的调查出发,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回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新诉求。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尹吉男.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恩芹,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艺术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西臣,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油画语言与创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超星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