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中的“空白”探究

2022-05-30周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中国画意境

摘 要:中国画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画面表现力。中国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非常注重意境与空间表达的。“空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画面上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看似“虚无”,其实是有着丰富的表现内容的,它包含着作品的主题、意境、趣味等多种因素,是品评画面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中国画“空白”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结合传统与现在中国画创作中对“空白”的运用,梳理当代绘画语境下中国画中“空白”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空白”;空间布局;意境

一、中国画“空白”的内涵

中国画“空白”的产生与运用,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老子提出“知白守黑”的辩证观点:“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种观念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对“空白”的运用。白是通过“经营位置”有意识留出来的,画面中黑与白的布局是形成中国画构图的重要因素,所以空白也可以稱作“布白”或“置陈布势”。《画筌》是我国清代著名画家及理论家笪重光所著,其中提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之见解,指虚实融合,反实成虚,化景物成情思,没有画的地方也蕴含着美妙的境界。同时,笔墨作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没有笔墨结构,那画面中的“空白”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绘画中的“虚”与“实”是相互依托出现的,“空白”的布局也要经过深思熟虑,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留白的。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白”以视觉形象的载体出现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壁画等绘画题材中,“空白”位置的大小与外轮廓形状的恰当与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与意境表达。

二、“空白”在中国画构图中的作用

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要求意在笔先、气韵生动,好的画面并不是把客观事物直接描绘出来,而是画家用心去感受后,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来的,具有诗一般的境界。如果画面中没有“空白”的空间布局,那么画面整体将丧失感染力与生命力,会让观者感觉到压抑,所以中国绘画能否运用“空白”呈现出画面的完美衔接和意境渲染是关键。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提出:“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为了表达画面的意境,往往会对次要的客观物象采用虚化的处理手法或进行大胆的剪裁,从而突出画面中主要的形象。这种虚实藏露的表现方式,能使观者在品读画面时产生沉思与联想,能够巧妙地激发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同时充分体现画家的审美思想与情感。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空白”的运用

在我国山水画中,天空、云、雾、水汽、大地等往往都是用“白”来表达,“空白”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意境表现,这些在山水画中的物象都可以理解为无须表现即可产生画中意境的地方。在中国绘画历史中,利用“空白”去营造幽远意境的传世名作非常多。谈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空白,就不能不提到我国南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马远和夏圭,其艺术特点是通过空白来完美衔接远近空间关系,各自分别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他们的作品中注重画面内容的取舍,只表现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对复杂的景物进行高度的概括,重点突出,层次简单,可见他们对画面“空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因此,其画面中除了主体物象,其余部分的空白使画面整体气韵统一,达到远景更加幽远,近景更加突出,营造出无画之处皆妙境的感觉。在夏圭《溪山清远图》中,整幅画面上虚下实,山坡、巨石、江岸、树木、桥梁等都集中在画面下部,画面境界显得开阔,给人以登高俯视的感觉。画面上半部分或以清淡的笔墨描绘远山,或留出大片“空白”表现江水、烟云,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荒寒的意境之美,表达出非常充实和悠远的景象。其画面中“空白”看似未完成,却体现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见,中国画中的“空白”比画出来的实物更具丰富的内容。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无论是画面的空间布局还是画面呈现出来的意境,都能给人一种寒气潇潇的感觉。画面中只有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舟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画家通过大量的留白,使观者感觉到处处都是水波烟雾,这就是中国画“空白”手法精妙之处。如果画家在创作时去除了运用“空白”的创作思想,而是实实在在用笔墨在画面上添加流水和烟雾等,这样画面意境就会缺失空灵之感,变得平淡无味。正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作品通过留出来的空白呈现出了空疏寂静的艺术效果,具有画龙点睛的妙处。

“空白”作为画面层次空间构建的关键,在元代山水画中体现画家心境上的自由与向往。其中,画家倪瓒以极简的画风表现出一河两岸,萧疏清雅的画面意境。他的经典作品《渔庄秋霁图》呈现出平静的山水面貌,画两座山石,修长的树木用枯笔概括。中景用一片空白表现水面,没有引人注目的丘陵与凉亭点缀,前景与远景在画面中拉大空间距离。整个构图都是以水平线横向排列的,形成了强烈的纵深感与层次感。画面高处的天空与最下面的近景都采用了“空白”的表达方式,以空白切割实景,虚景在墨色中反衬出来。整幅画以岸坡树木与远山之间的“白”把空间营造出来,表现出天水一色、空灵荒寒的意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这幅画中通过“空白”得以体现。

中国山水画经过历代的变迁,“空白”的表现方式始终在不断发展着。到了近代,我们经常看到在山水画中,两山之间的留白作为云与雾,目的是拉开两山之间的距离,形成深远的视觉张力。山水画家黄宾虹在《黄宾虹画语录》中谈到:“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同时要看画之空白处。”简言之,留白不是一种省略,而是用以增加画面的视觉美感,可见在山水画创作中呈现出自然生动性与意境表达才是画家关注的首位。黄宾虹画中的“空白”经常在整幅画中间位置的上方,高山耸立,塑造山石的质感和阴阳关系,所运用的笔法苍劲有力,皴法多变,在画中的山腰下面有一片抽象的空白,从而使上下的山形成了鲜明的黑白虚实对比,这种空白给人以云雾掩映的神秘感,通过云雾遮挡半山腰的空白处理手法,使画面中的山谷变得更低,并且整个山的层次丰富,气势一目了然。正如白居易的诗“此时无声胜有声”,这能体现中国人在美的表达上是注重含蓄的,所以只有明白了“空白”所表达的意境时,才会下笔如有神。

四、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空白”的运用

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中,也采用了大面积的“空白”表现方式,“空白”的运用看似随意,其实不然,画面中的每一笔都是画者经过深思熟虑的,看似运用大写意绘画语言,却蕴含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与画者本身的艺术素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白”在空间布局上还起到了画面分割的作用,而很多的大写意画“空白”并没有对应实在的物象,而是具有一种纯粹的意境之美。在花鸟画中,画面常常采用大面积的空白,给人以非常自由的感觉。以意象为主的花鸟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同时画面构图大开大合,黑白相互呼应,给人一种意气纵横的感觉。如朱耷的《鱼石图》,整个画面中仅有一石、一鱼,空阔的画面中没有任何陪衬,没有任何背景,只有一条孤零零的鱼,鱼的周围没有水纹,而是大面积的“空白”。在整个画面中,鱼与石的空间布局简洁单纯,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画“经营位置”的精髓。《鱼石图》中运用“空白”这种艺术语言呈现出来的虚实、动静、聚散的变化,形成了绘画作品中的节奏与韵律,形成画面中独有的意境和审美。

齐白石在现当代中國画写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早年曾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写意画家。齐白石在画面处理上,大都采用了“空白”的处理方式,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作品以民风与传统相结合,在创作题材上他注重生活,拥有独特的创作视角,并达到了中国现当代写意画的高峰。齐白石对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无一不精,并将经典的笔墨意趣与书法巧妙地在画面中进行布局,形成了墨色与空白相对比、相呼应的形式美感。例如《墨虾》中,他并没有对水进行描绘,而是留白,却可以让人联想到虾在水里面游动,活灵活现。画面通过形象的表达,给人感觉水是静止的,水与虾的融合让画面中的“空白”显得不空,而是有着交错的空间。虾与虾之间依靠墨色的浓淡来体现远近疏密关系,虾的结构也是运用墨色的浓淡对比表现出来的,在浓墨与淡墨的穿插之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观感,看起来十分生动。《蛙声十里出山泉》也是齐白石的经典之作,采用竖轴的形式构图,给人以泉水自然流淌出的视觉冲击。山石用浑厚的浓墨简练概括,四周配淡墨渲染,和谐自然、浑然一体,泉水用错落有序的线条勾勒出来,采用大面积的空白是为整体构图服务的,正所谓“气韵生动”,提升了画面的氛围感。画面中间部分的空白是给流淌河水的空间,与周围山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主体更加突出,层次鲜明,齐白石通过深思熟虑的构图,给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中的山、河流、蝌蚪由远及近,十分生动,使画面产生了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在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中,注重“空白”的表达才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规律。

五、中国画中的“空白”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我国传统绘画体系与创作观念是博大精深的,有着丰富的底蕴。“空白”作为中国画艺术创作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在当代依然是被画家们所重视的。中国画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艺术体系,人们总是在绘画创作中给予它新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绘画体系正在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绘画的观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山水、人物、花鸟画创作中,“空白”这一传统艺术语言仍然是无处不在的,并在画家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中历久弥新,使中国画“空白”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当今时代,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追求,画面中的“空白”继承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表达,在继承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同时,又以开放的视野,吸取了平面构成的形式语言,其表现手法与形式语言更加灵活多变。在当今新形势下的中国画创作,由于有了新的思想主题,再加上新的绘画材料的运用,所以呈现出了新的表现形式与新的审美特质。在运用各种综合绘画材料后,绘画作品的形式感与厚重感增强,绘画作品具有了装饰性和当代气息。例如,画家唐勇力的绘画作品就采用了大面积的白色肌理,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这就是一种新的“空白”语言。在传统人物画中,背景大都是空白,不会破坏画面整体的空灵意境。但是在唐勇力的画中,一反“计白当黑”的传统,背景也不是单纯的留白,而是利用脱落法,利用留下来的大块小块“白”将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构建成一个极具装饰性的画面。这种绘画方式给了“空白”新的扩展语言,使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布白能有更加灵活的运用,打破了“工笔”与“写意”的界限,具有超越现实的功能,将视觉与结构韵律相结合。

在多元化发展的艺术趋势下,中国画创作步入了一个开阔自由的创作空间。中国画的“空白”在当今画家的作品中,产生了个性化符号的艺术形式。不同画家的性情与审美兴趣不同,对“空白”的领悟与理解也有不同,所以反映在了他们的绘画形式语言之中。在绘画创作和表达方式上,每位画者都在力求探索并赋予“空白”这一独特表现手法新的画面表现力,呈现出新时代的效果。如今,学习绘画的教育形式和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尤其在课堂上加入了西方绘画的学习,带来了不同于中国绘画思想的新美学特征与表现形式。画家吴冠中注重对真实自然的概括与抽象,他提倡中西相结合的创作思想。在《水乡行》中,吴冠中以抽象的绘画语言描绘出江南水乡的场景,采用了点线面与黑白灰的形式因素,完美地融入了画面的造型之中。画面中大大小小的黑白明暗相互映衬,在这种点线面与“空白”相互映衬的画面里,体现出了江南水乡小镇的生动场景,然而又完全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虚与实的对比,营造出空灵、明快的抒情意境,体现了当代水墨画家对“空白”艺术形式的成功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中国画的“空白”艺术,显现出了中国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美学思想。从古至今,“空白”被历代画家所运用,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当代绘画语境下,对中国画“空白”艺术进行深入理解与研究,对中国画的现代发展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空白”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多元化的今天,绘画艺术得到了大发展,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画“空白”的内涵,审视中国传统绘画“空白”的艺术精神。研究者应该把握中国画的美学思想,探索中国艺术的发展规律,并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证明中国画“空白”这一表现形式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白”美学思想,还在延续着,仍然启示着绘画工作者们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胡东放.中国画黑白体系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笪重光.画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5]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6]张映辉.秘响旁通:现代黑白绘画论析[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周晴,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人物画。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中国画意境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中国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