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绘画中屏风自然风景图像意义探究

2022-05-30邬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屏风

摘 要:屏风作为传统室内空间的艺术产物,以图像形式在宋代传世绘画作品中屡屡出现,其中“画中画”的屏风又多填以自然风景图像,这种绘画模式与宋代文人雅士的作画心境有着密切联系。屏风中的自然风景画在不同的绘画题材以及情景下所承载的艺术表达内容也不尽相同。描绘宋代文人日常生活,自然风景屏风图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阐述诗词中的屏风意象和自然风景屏风画绘画题材的基础上,探讨自然风景屏风在画面上的内容与作用,并解读自然风景屏风画的世俗化及其与宋代文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屏风;自然风景;图像意义

屏风作为室内空间装饰与分割的重要工具,最早源起西周,但直到西汉,“屏风”一词才真正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更替,保留至今的屏风实物少之又少,屏风已化作特殊的传统文化符号,开始以其他形式出现与传播。屏风图像很早就出现了,在不少传世绘画作品中都有出现屏风,例如《勘书图》(南唐王齐翰)、《重屏会棋图》(南唐周文矩)、《捣衣图》(南宋牟益)等,屏风中的自然风景图像的绘画手法是很细致。屏风图像通常绘于人物身后,作为人物背景图像出现,在画面中占比往往也比较大。从屏风图像绘画中,可以清晰看出文人雅士浓厚的屏风情结,以及其对山水画的热爱与重视,文人雅士的情感思想和屏风自然风景画紧密相连。

一、诗词中的屏风意象

屏风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在《全唐诗》《全宋词》中有不少带有屏风意象的诗篇。如秦观《浣溪沙·锦帐重重卷暮霞》中的“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離家”,“锦帐”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屏风”再一次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因相思而失神的状态。又如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中的“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主人公叹息人去却无来信,看着屏风上的西江水路,泛起无限愁情。同样的借屏风表达愁绪的诗句还有“夜深困倚屏风后”“屏风几曲画生枝”等。有的诗则点明了屏风分割空间的功用,比如蔡伸《满庭芳·玉鼎翻香》中描述道:

玉鼎翻香,红炉叠胜,绮窗疏雨潇潇。故人相过,情话款良宵。酒晕微红衬脸,横波浸、满眼春娇。云屏掩,鸳鸯被暖,敧枕听寒潮。

从词中不难看出,屏风主要用于分隔出内外空间。

二、自然风景屏风画绘画题材

自然风景题材绘画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宋代文人雅士钟情于自然山水,常在诗文、绘画中借景抒情,人与山水进一步的情感联系是在人自然而然被秀美、多彩的风景吸引并为之触动后发生的。《论语》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可见,山水自古就具有一定象征意义。从相关宋代文献中,也可以看出山水如何在宋代文人雅士生活中产生意义的,如《浮溪集·翠微堂记》中说:“山林之乐,士大夫知其可乐者多矣,而莫能有,其有焉者率樵夫野叟、川居谷汲之人,而又不知其所以为乐。”宋代文人把这种对自然风景的喜爱表现到了绘画之中,又在绘画之中以屏风为载体继续呈现。自然风景题材绘画在宋代颇多,大部分以全景式构图展开,对于某些局部的刻画也颇为在意。宋代的自然风景屏风图像在传世作品甚至是墓室壁画都有出现。

关于宋代自然风景屏风画的绘画题材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山居图类、仕女图类、日常活动类。

(一)山居图类绘画

山居图类绘画的画面内容以表现怡然自得的山居生活及环境为主,以简单且直接的方式表现山水之乐,居住的房屋建在自然山水中,屏风也被绘于室内,这类屏风所占面积比较少。例如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卷之三》,亭屋建筑被山水灵泉环抱于其中,虽然亭屋面积只占据画中一角,还是能较清晰地窥见隐藏在屋内的屏风,且屏风上绘有山水图像。

(二)仕女图类绘画

屏风在古代室内有遮蔽、分割空间的功能,女子闺房中通常设有屏风,室内屏风的出现代表此刻环境是一个私密的空间。屏风除了用于隔绝内外室之外,也暗示了男女礼仪之意。出现于室外的女性周围的山水屏风,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现。例如,北宋苏汉臣的《妆靓仕女图》中,正在梳妆的仕女坐于一扇巨大的屏风前,旁边站有一女侍从,仕女面对的巨大屏风上绘有纤细的水波纹,整幅作品氛围娴静又略带忧伤。

(三)日常生活类绘画

日常生活类绘画很普遍,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饮酒、享乐、休憩等场景。这类画面可以视为对宋文人雅士现实生活的再现,而画中屏风的出现,使得画中场景像真的发生过一样,屏风上的图案也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使画面摆脱乏味单调。如北宋传世名画《重屏会棋图卷》中,画面屏中有屏并且绘有山水图像,使场景笼罩上了一层真实且虚幻的意味。

三、自然风景屏风在画面上的内容与作用

(一)情感隐喻

雅各布森的诗学理论,解释了借喻和隐喻,绘画中的屏风装饰通常具有隐喻性。在整体布局中,用绘画的形式传达一种无法言表之意,而且画中的屏风也往往和它面前的人物相关联。宋代的屏风图较前代变得逐渐诗意化,巫鸿在著作《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中说过,“画屏”形象诗意化就意味着屏风装饰的主要作用在于映射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心绪,这些都是无形的东西,在人物画中很难加以表现。再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这幅画作于一面团扇上,前文提到过画面中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正坐在梳妆桌前,面前的铜镜映出她姣好的容颜,颇有对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意味。而在她面前的宽大的屏风上则是无数微细的水纹,此刻的屏风也正如这位年轻女子面前的镜子,不同之处在于,屏风这面镜子反映的并非女子的容颜,而是此刻她的内心情感世界。相似的情感色彩表现在北宋画家李公麟所绘的一幅白描仕女图中,主人公同样为年轻貌美的女子,这次画面中的女子是坐于榻上背对着屏风,身后的偌大屏风呈现了优美的山水风景,暗示画中女子内心深处向往着自由,期盼着美好生活。王诜的《绣栊晓镜图》同样绘在精美的团扇上,画中一名年轻女子站在一面葵花镜前,凝望着镜中的自己,旁边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位于女子身后的一小面屏风孤独地置放在床上,屏风中同样是山水图像,空荡的山水画面正如此时女子孤独的内心。画中的屏风和女性形象一同出现,屏风往往映射的是她们内心压抑的情感。这种用屏风表达的隐晦方式,使主人公的情感抒发更加委婉,已经褪去了波涛汹涌,娴静中透露出几许忧伤的无助感,内心世界和现实的外在世界有了较为明显的对照。

(二)虚实相生

如果现实中的屏风是一种准建筑形式,对所处的三维或者四维空间起着分割与划分的作用,那么绘画中的屏风图像便是表现于二维绘画平面上的绘画空间。此时屏风绘画表现的是一个虚拟空间而非真实的,更像是想象中的现实图景。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南宋绘画作品《槐荫消夏图》中,一位高士上衣半解,袒胸露乳,在床榻上恬然入睡,左手自然放在腹部上,右手上举放于头旁,神情惬意洒脱,床榻周围有屏风、案桌、砚台、书卷等物品。整个画面首先映入人眼帘的是一棵巨大的枝叶茂密的槐树。画者以水分大的点叶法用笔,使槐树每簇叶子盈满端庄而又略有风动,让观者不禁有凉爽、舒适之感,也符合绘画的主题。而床头立着一面屏风,上面绘有雪景寒林图,给人一种清凉扑面的感觉。画中槐树与屏风之景似为一体。当代吴玉龙的《长安醉市图》颇有相似之处,画中屏风中的山石画和后面的松石巧妙自然地交叠在一起,屏风里山石的磅礴气势衬托了高士们醉酒的悠然自得,烘托出高士心境旷达、自然逍遥之态,表达了远离尘嚣、淡泊名利、脱离世俗的精神向往。

还有个非常经典的传世屏风绘画作品——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画中“多层屏风”使观者对假象图像产生似真实的感受,画家用引人入胜的作图手法,有意混淆并“诱惑”观者进入画中的虚拟情境且产生共鸣。画面中主人公们正在下棋,周围有观弈的人,四周摆放有床榻、桌子、瓷器,主人公们的身后放置着一面宽大的单扇屏风。非常有意思的是,单扇屏风中同样也绘有一面三折屏风,在观者看来,此时正好像在窥探单扇屏风后面的内室活动。这里也许可以结合白居易的诗来理解这幅画的重屏现象。“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暮年的诗人已行动不便,沉溺于一种半梦半醒般的松弛状态之中。对他而言,日常的生活琐事是如此遥远和虚幻。它们只不过是幻想,就像投射在屏风上的场景一样。画家也许是受了白居易的诗的启发,所作之画有虚实错位、内外延伸的特点。

元代画家刘贯道所画的《消夏图》和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构图方式极为相似,但前者画中的士大夫俨然更像是一个超然脱俗的仙人。画中士大夫慵懒地斜躺在床榻上,然而身后的屏风又显示出士大夫自己另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屏风画中这位士大夫所坐床榻与屏外的床榻相似,身边有三位书童正在准备笔墨纸砚。画中画的屏风景象在此刻变成了想象中的美好隐居生活。因此,画中屏风既是空间的艺术,又是时间的艺术。屏风画与文人活动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世俗生活情景图像。

四、自然风景屏风画的世俗化及其与宋代文人

之间的情感共鸣

宋代自然风景屏风画的盛行使画家得以重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这种屏风转变为一种绘画母题,用于辅助对人物形象的再现。从大量的宋代书画作品中可以发现,自然风景屏风画逐渐世俗化,不再局限于特定身份地位的人物,画面的主人公可以是文人雅士,也可以是平民百姓,自然风景屏风俨然成了主题人物的背景。士人文化下的自然山水题材慢慢转移到中国人物绘画的题材中。在这一过程中,它失去了其特定的信息和象征意义,而成为“文”——文化或文雅——的一个宽泛象征。

文人雅士的思想心境通过艺术再现得到升华,画面中的主人公一方面与屏风中所绘的自然风景共鸣,另一方面也与现实中的场景互动。再回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坐在屏风前的年轻女子只能通过身后的屏风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了。在整幅画中,主人公和面前的铜镜以及屏风之间的关系相互羁绊,屏风中所绘景色奠定了画作略带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调。这种表现手法使观者对画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富有情感。

宋代文人画家在构图上的独到之处在于,用隐秘的手法向观者传达画面信息,画中的情感也许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画家本人的真实写照。文人士大夫追求身心自由,崇尚自然,而這种思想一旦受到压迫就会迸发出炙热的火花,特别是在动荡时期。文人画家们渴望平淡安逸的生活,但事实上,他们之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心中向往只能在书画中体现,纵然被现实社会所束缚,但也要保持一颗纯真、隐逸的心。理学在宋代颇具影响力,“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的主要观点。为了彰显自己超脱世俗的志趣,自然风景屏风画逐渐成了文人雅士表达心境的重要媒介,因此宋人普遍在绘画中加入屏风自然风景图像。

五、结语

屏风自然风景图像作为宋代绘画中重要的题材,演变得越来越富有诗意。宋词中常常用屏风作为映射思绪、情感的意象,表情达意,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宋词中,“屏风”一词也常为渲染词意氛围而出现,屏风中的自然风景图像更类似于铜镜中的影像,在画面构成中是含蓄、隐晦的,更多时候是主人公内心活动与心境的投射物,所以屏风自然风景图像在绘画作品中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存在,绘画作品的艺术性也因此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1]卢晓菡.移画入屏:屏风画的视觉隐喻[J].爱尚美术,2018(1):100-107.

[2]彭时海.五代至宋绘画作品中的屏风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3]郝远.宋代文人的屏风情节[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4):121-124.

[4]杜晨.画屏内外:浅析古代绘画中屏风图像的精神意义[J].人文天下,2021(11):90-93.

[5]刘蓉蓓.宋代文人屏风的生活美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5):22-23.

[6]孟艺璇.中国古代传统屏风图式中的隐喻性表达[J].大众文艺,2021(2):85-86.

[7]赵悦君. 从“画中画”看宋人对山水屏风的使用习惯及取向[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8]李婧怡.宋代女性形象的深层次解读:以图像史料为证[J].书画世界,2020(3):94-95.

[9]曾宪洲.汉画屏风图像论[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9.

[10]李文琪.山水屏风、山居图与书斋图:宋代以来三种山水图像之间的演变与联系[J].中国书画,2018(11):4-9.

作者简介:

邬楠,宁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猜你喜欢

屏风
屏风隔出好风景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固表防感玉屏风 珍贵如玉肺不虚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右横车
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汗证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