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施策 加强建设 优化环境

2022-05-30杨艳红杨娟娟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青年人才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

杨艳红 杨娟娟

摘 要:海南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而乡村青年人才扎根乡村发展存在隐性失业,缺乏产业支撑,缺乏就业、创业路径,缺乏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收入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青年人才回乡发展的主要障碍。本研究提出应根据乡村资源禀赋的不同,大力发展乡村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经济;以镇域经济为基本点,出台相应人才引进措施和配套政策,发挥典型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等,切实提高乡村青年人才回乡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青年人才 问题及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共青团海南省委青少年发展服务工作专委会2021年委托项目“关于青年人才助力海南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HQ202101)的研究成果

如何有效吸引、培育、留住青年人才回乡发展是海南乡村振兴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海南团省委为此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政策激励,对于投身乡村建设具有越来越高的热情。但是我们也看到,乡村青年人才扎根乡村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与分析,廓清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对策建议。

一、海南乡村青年人才扎根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乡村青年存在隐性失业问题

虽然失业率的定义和统计是针对城镇就业人口的,中国农村地区理论上不存在失业一说。因为按照中国土地分配制度,每个农民都能够分配到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以保障生存。

但是耿星群(2002)[1]的研究表明,在2002年官方统计的3.48亿农村劳动力中,有1.5-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大多数成为了农民工。按照李春云(2008)[2]的观点,农村地区的“失业者”的操作化定义为:16周岁及以上的,调查时点前 3个月中在该户平均每周工作小于15小时的、愿意工作更多时间的无酬劳动者。

由此,那些未能成功转移的劳动力或者因疫情原因导致失业的农民工(邓蓉,2021)[3],便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

据我们在海南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11.82%的乡村青年没有收入,其中接近60%为女性。这些人中,年龄在23-30岁的受访者占比达到为24.32%,31-35岁的受访者占比达到8.11%。

这只是调查数据,而实际上,那些完全没有工作和收入的农村青年很少能够参与到这样的调查过程中来。因此,可以推断,实际无收入农村青年所占比例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2.依托乡村資源发展的产业不兴旺

调查显示,青年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满意度较低,12%的人认为“产业兴旺”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有 43.34%受访者认为一般,两项合计55.34%,超过了5成。只有约44%的受访者对乡村“产业兴旺”的现状非常满意或满意。由此可见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极少乡村形成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规模。而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青年才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或创业。数据显示,受访者中只有11.71%的人从事的农业类工作,养殖类占比更低。而以规模农作物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比例仅为3.83%。

现在通过各类媒体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乡村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但是更多的乡村产业还处于摸索阶段。乡村产业发展只是点状开发,尚未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形势。这也是影响乡村青年收入,使之平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市青年,生活尚没有达到富裕水平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对“生活富裕”认同度不太高,平均得分仅为3.49分。(满分5分,下同)】。

3.青年对回乡就业创业热情高、途径少

约57%的受访者认为“创业发展前景良好”,61%的受访者表示,“青年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施展空间”,有50%的人认为回乡发展“就业机会多”。但对“您认为青年或大学生回乡就业或创业的途径非常多,容易且畅通”的选项打分平均分仅为2.85分(图1)。是本次调研所有题目中平均分最低的。这说明,虽然许多青年有回乡发展的热情和愿望,但是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并不容易。相对于在城市谋求一份农民工的工作来说,在乡村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或创业之路更为艰难。因此,乡村青年回乡发展还必须落实到就业岗位的保障,提高创业成功率等实际问题上来。让青年回得来、留得住、生活好。而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只有4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这说明有关国家政策的宣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收入差异化及职业培训不足是困扰乡村青年的主要问题

根据杜鑫(2021)[4]的研究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到达了17371元,比2010年实际提高了135%,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比2010年提高了大约20%,贫富地区收入差距大幅扩大,转移性支付在缩小地区收入差距问题上没有起到明显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因素。66%的受访者认为“工资福利待遇不及城市”是阻碍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的主要障碍。其次,教育、医疗、婚配等民生问题也是阻碍青年回乡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重视乡村青年学历教育、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学习班”选项得分很低,只有3.55分。

青年回乡发展,不仅仅需要激励,他们更需要帮助。许多青年缺乏投身产业相关技能和相关知识,急需获得相应的培养和培训,但是显然这项工作尚未完全满足青年需求。 另外,超过60%的人对“子女无法接受高质量教育”选择基本符合或符合,这也是影响乡村青年回乡就业、创业的因素之一。

可喜的是受访者对交通设施、人居环境、工作环境、生活便利性等充分认可,说明上述问题在海南乡村得到较快发展,基本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二、提高青年人才服务乡村建设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見》等系列文件,目的是扩大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以满足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青年人才毫无疑问将成为主力军。而青年人才具有流动性强、对未来期望值高、个性鲜明等特点。因此,在如何吸引、培育、留住青年人才方面需要重点探索,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产业发展是基石

要解决青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是要大力引进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我国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表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必然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因此,乡村振兴需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扎根乡村,就必然要发展以本地资源相依托的、适合的产业。

(1)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根据杨洁(2016)的研究结果,发展种植、养殖等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目标。建立乡村创业孵化组织,完善扶持政策,通过多元化融资支持、创新激励、创业场租补贴等方式,为乡村人才创业提供覆盖初创期、成长期的支持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模式,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产业。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贷款及贴息,对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和林下经济创业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旅游业是海南自贸港 “3+1” 重点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虽然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离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未来要实现“处处有旅游,行行搞旅游”还有很大差距。在海南,旅游仍然是以青年为主要就业创业群体的朝阳产业。尤其在旅游观光、旅游酒店、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5大产业领域,以海南乡村为依托的特色观光旅游还远未得到有效开发。因此,应加强研究,出台系列配套扶持政策,进一步鼓励青年投身于海南全域旅游建设事业之中。另外,建设海南全域康养基地也是大有可为的。

(3)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政府应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金婷,2019)[6]。这对解决大城市病、吸引创新性人才、构建舒适生活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解决乡镇产业低端、产能低、税收、租金均低的问题。为青年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形成重能力、重业绩、重品德,按劳分配为主,按效率、按贡献分配共存的多元分配方式:允许企业采用股权、期权、分红、绩效奖励等激励手段,让乡村人才名利双收。

2.政策措施是引领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细化国家现有鼓励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结合不同青年主体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回乡发展项目、政策扶持资金、融资渠道、培训课程等具体措施。团省委则可以在完善信息、强化培训、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等方面,为农村青年人才扫清回乡发展的障碍(王梅瑜,2021)[7]做出努力。

(1)设立农村青年人才数据库。一方面了解本地区在外打工青年人才现状,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对有需求的青年人才及时提供招聘、新政策发布等各种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了解本地区青年人才就业或创业动态情况,及时解决青年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力青年人才扎根农村。

(2)加强现有人才培训力度。为有需求的青年提供技能培训,使之拥有种植养殖、互联网、旅游经营、农庄建设等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借助网络等平台,聘请专家及时为青年人才提供就业创业、融资理财、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的咨询服务。

(3)成立农村青年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农村人才认证制度。可以借鉴江苏省出台的“333”人才选拔工程,将选拔范围主要放在乡村;在评审方面要打破以往以学历、资历为主的局限性,将重点放在业绩和成果上,把具有一技之长的“土秀才”纳入评审范围。一方面树立青年人才典型案例,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做到用活一个,带活一片。另一方面,认证资质等效,可以有效促进乡村人才流通,激励更多乡村青年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4)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关配套政策。设立青年返乡扶持专项项目。提供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制定完善的青年创业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并为创业人士提供专业的工作规划与指导。制定金融扶持政策。为青年人才回乡发展提供减免税收,无息或低息贷款等,为青年人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使之能够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成为政府-产业-青年人才三方沟通的桥梁。为青年人才返乡发展提供前期咨询、中期辅导、后期跟踪等的一站式服务。为外部投资者提供资金引流,促进合作意向等服务。为青年人才与企业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

3.拓展乡村经济新业态

传统的农林渔业受制于资源的限制,无法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现在的乡村青年具有高学历——受访者中85%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广阔的视野——受益于城市工作经验。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分析与洞察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生产技术,带动了乡村产业新业态的发展。65%的受访者排除了农、医、经、管、艺等传统专业类别,从业的专业类别选择“其他”。24%的受访者,主要收入来源也排除了机关企事业单位、规模农作物经营和创业,选择了“其他”收入渠道。

适当引导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进行产业升级,例如除了发展旅游业,建设民宿,打造观光旅游业之外,对于较大的农户,可以邀请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提高产量和质量,协助建设厂房,就地加工农产品,帮助联系商超和省外的收货商,举办农产品展示会,拓展销路,实现三产融合,增加附加值。

4.发挥典型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

本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939份,其中172名被调查人为“村里就业或创业先进典型”,占总体的比例18.3%。这是抓好优秀乡村人才的评选表彰,宣传返鄉创业先进典型事迹,为乡村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的重要力量。

5.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于交通、医疗和卫生这三个方面要着重加强。交通的可进入性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人才流动和沟通,建议完善交通运输网。提高乡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执业水平,加强监督和指导。在乡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绿化美化等方面下功夫,近一步提高乡村环境治理水平。

大力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2021年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快车道,但是乡村基础教育质量仍然受师资水平、基础设施、外部资源的制约,与城市基础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引导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发展,对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导社会公益资金更多均衡地关注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及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减轻财政压力。

6.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在这方面,团省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今后,在重视小食堂、小阅览室、小活动室建设,公共场所提供免费互联网等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大做强,为乡村青年营造“家”的氛围,让乡村人才安心。

比如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乡镇驻地或产业相对集中的基地,以新建、租赁等模式,建设功能设施完备、信息手段齐全、有安全保障的乡村振兴人才公寓,供人才赴基层办公时居住使用。

7.提升农村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与领导的参与度、工作效率、工作合法性、问责制、有效性和透明度等治理层面具有重要关系。但良好治理和强有力的领导不一定是同义词。领导能力可以在某些方面很强,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很弱(Valente et al., 2015)[8]。加强农村干部的领导力,可以加强与当地农村经济其他部门的联系,努力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小规模企业之间的追随关系(Haven-Tang & Jones, 2012)[9]。

因此,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素养水平,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和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能办大事、敢办难事、真办实事”的年轻干部队伍。敢于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任务中压担子,使年轻人在工作历练中快速成长。同时,经常性对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及现实表现,通过访谈群众、集中评议、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考察,加强监督机制,对群众口碑不好、存在问题的年轻干部果断调离岗位。对于违规和不作为的现象及时整改和打击,确保各项优惠真正惠及广大青年群众。

参考文献:

[1] 耿星群. 我国农村失业率是多少[N]. 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12-06(003).

[2] 李春云.农村地区就业、失业测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294-295.

[3]邓蓉,胡雯,吴丹,章敏.后疫情时代农民工隐性失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研究——以成都市实证调查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1(04):80-90.

[4]杜鑫.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及收入分配状况——兼论各粮食功能区域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J/ OL].中国农村经济,2021(07):2-17[2021-09-17]

[5]杨洁,任绍斌. 国外乡村发展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16.

[6]金婷.中国镇域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07):74-75.

[7]王梅瑜,范辉.乡村振兴,摸清青年返乡动因[J].人力资源,2021(16):14-15.

[8] Haven-Tang, C., & Jones, E. (2012). Local leadership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Adventa, Monmouthshire, UK.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4, 28–35.

[9] Valente, F., Dredge, D., & Lohmann, G. (2015).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in regional tourism.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4(2), 127–136.

猜你喜欢

青年人才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思考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航标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