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思维方式在领导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30刘永俊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领导干部策略

摘要:历史思维方式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领导干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法宝”。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历史思维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要以史为鉴,在历史比较中定位领导“痛点”,在历史分析中剖根究源,在历史归纳中不断总结领导方法;要以史求是,通过历史假设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层次分析等方法,把握领导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要向史而新,在分析把握历史趋势中作出战略规划,不断进行工作创新,进而提升科学预见能力。

关键词:历史思维;领导干部;工作;策略

作者简介:刘永俊,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广东茂名525000)。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7-0073-04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历史思维能力,早在2011年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曾就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发表讲话。此后,还在不同场合指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把历史思维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六种能力之一。纵观中国政治发展史,历史思维作为一种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领导干部肩负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领导干部更应主动将历史思维方式贯穿于实际领导工作中,运用历史思维,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探求领导规律,提升自身的科学预见能力。

一、以史为鉴,提升领导经验

丰富的领导经验是领导干部展示个人领导能力,获取下属信任的基础。虽然工作经验的直接获取一般是通过领导干部亲身实践而来,但领导干部因时间、精力有限,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远不能满足领导干部岗位的需求。因此,以史为鉴,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及历史归纳等方法,从历史中获取工作经验是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在历史比较中找准“痛点”

领导工作是领导干部带领单位内成员通过实施计划、协调、组织、监督和控制等各环节达成单位共同愿景或目标的系统性活动[1]。在这一系统性活动中,精准把握领导活动中各环节的“痛点”,是确保领导活动目标的实现和领导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很多领导干部之所以决策失误或决策未达到预期效果,就是因为决策之“药”并未对“症”痛点。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找准“痛点”非常困难,不知从何下手,究于此,树立历史思维,通过历史比较来定位领导“痛点”,可谓是一方“妙药”。领导干部可将现在的领导情境和以前本单位、本部门经历过的类似情境作对比分析,将二者的计划、协调、组织、监督、控制等各环节进行对比,就可以很快发现“痛点”所在。如过去很重视计划、协调的环节,却忽视了激励、监督等方面的落实,便出现了决策难以执行、下属抵触情绪重的现象。而现在较重视激励、监督环节,却忽视了组织环节,导致现在的领导局面出现混乱。领导干部还可以选取其他单位或部门相似的实践活动,或者历史上出现过的类似领导活动进行比较分析,汲取经验教训,从中发现自身“症结”所在。

(二)在历史分析中剖根究源

领导干部作为单位的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甚至关系到单位的榮辱兴衰。因此,领导干部在做决策之前,要仔细分析研判,找出科学依据,而非“拍脑袋”决策或“盲目决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着眼于领导活动的现在,还要与其过去相联系。只有将领导活动置于历史视角进行分析,才能厘清领导工作目前情境的形成背景,梳理出领导“痛点”形成的原因,为科学而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就像领导干部在识人用人时,不能只看其一时的表现,而是要充分考量其过去的成长环境、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等,综合权衡之下决定其是否胜任某一职位。此外,领导干部也要善于利用历史分析法中的利益分析或阶层分析工具,分析某项决策或方案所牵涉的人员利益损益,不仅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作出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最优化”决策或方案,而且为决策实施后的风险防范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三)在历史归纳中总结领导方法

魅力型领导干部的显著特征就是遇事有思路、工作有方法。这种领导干部大都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善于在历史中归纳出经验、方法、故事、精神及智慧等,并能将历史归纳法运用到领导工作当中。另外,从自身过往经历中归纳出符合自身风格的领导思路,懂得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出适用的领导方法,善于从历史人物中借鉴优异的管理风格,并将这些领导方式、方法或风格储存于大脑,并灵活调用。反之,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历史归纳法,出现因思路少而表现平庸,因方法单一而呈现僵化的领导做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及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经世致用的方法与治国理政的思路,领导干部在读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经验,从历史经验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领导水平。

二、以史求是,探求领导规律

领导科学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以来,领导规律一直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领导科学界认为领导规律就是指领导活动中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2]205-206。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的内容,避免误入决策陷阱。对规律的把握也是历史思维的根本任务。历史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历史不会重演,经验往往存在着局限性,一些经验、镜鉴容易被人们视为“不合时宜”而弃之不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时可能因为碍于面子,或急于突显自身工作特色和能力,更是需要进入历史规律和本质联系层面。因为历史思维只有进入到规律层面,才具备说服力并转化成行动力量。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历史假设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层次分析等方法,把握领导规律,提高领导水平。

(一)在历史假设中排除干扰

历史假设法是历史研究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历史实际进程提出的一种假设,是在历史现实之外再造一个历史图景。其分析过程要从回答的问题反向推溯寻找事件的原因,在寻找的过程中排查干扰选项,间接得出真正的结论。众所周知,历史是不能假设的,领导干部身居要位,更不能将行动决策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但假设法能有效帮助领导干部提升对规律的认识水平。假设方法虽不能直接帮助领导干部把握历史规律,但却可以成为一种有效帮助领导干部排除不重要或不相干因素的利器,如通常所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判断虽然是历史假设,但却精准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前提条件。可见,领导干部将历史假设这一方法运用到领导工作中,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因素,并找到主要矛盾,进而把握领导规律。但是,领导干部在运用历史假设法排除干扰时,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切勿“天马行空”,无理无据地假设和猜想。

(二)在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深化认识

历史与逻辑的辨证统一是历史思维的重要方法。恩格斯提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3]14。可见,历史事实与逻辑要有机结合起来,逻辑分析要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历史的描述要以逻辑联系为依据。这启示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既要以事实为依据,还原事实真相,又要在千变万化、堆积如山的证明材料中,或是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职场交往中,把握其内在联系与逻辑规律,不为个别细节、偶然性事件、非常规情况所迷惑。然后,利用所把握的規律去理解与检验客观事实,进一步提高对客观事实的理解程度。最终,在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中,达到认识的相对完整,进而提高领导水平的科学性。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将事实与规律割裂开来,很容易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或决策的“框架”陷阱中。

(三)在分类分层中把握领导规律

对浩瀚的历史史料分类及对所探究的规律进行分层,能帮助领导干部精准迅速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和把握历史事实是领导干部践行实事求是的起点。领导干部必须根据工作的需要,删繁就简、去伪存真,选取相对范围内的“历史事实”作为认识和发现规律的对象,且所选取的相对范围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原貌,可有助于理清楚问题或“痛点”的前因后果,避免从领导干部的价值或情感偏好为出发点而选取材料。领导干部从“实事”中求的“是”不仅具有隐蔽性,还具有层次性,因此求“是”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和深化认识的过程,如领导干部在探寻青年干部培育规律时,可以将其分成干部的培育规律、青年干部的培育规律,其中青年干部培育规律又可划分为各历史时期青年干部的培育、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培育等层次。

三、向史而新,提升领导干部预见力

毛泽东同志曾就“什么是领导问题”提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的思想[4]。可见,预见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所谓预见就是通过敏锐的洞察分析,准确而清晰地研判出事物未来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站得高、看得远、判得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事物发展方向与趋势有准确的把控力。当前,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观念激荡交流,“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这对领导干部的预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领导干部的预见能力源于领导干部的历史思维,历史思维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性思维,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性思维,学史读史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开创未来。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不断提高预见能力。领导干部的预见能力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工作目标的确立及战略规划能力与工作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在历史预测中确立工作目标

为组织确立目标是管理过程中控制环节的重要内容,自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之后,“目标管理理论”便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组织目标既是衡量领导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组织凝聚力及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可见,在组织中确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至关重要,如何使工作目标科学而合理,成为领导干部关注的问题。运用历史思维,增强预见性,在历史预测中确立工作目标并给予重要启发。工作目标的确立绝不是领导“一拍脑袋”草率决定的行为,也不是领导凭空想象出来的“点子”,而是在树立历史思维的基础上,考虑主观、客观条件,综合研判事务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出合适的工作目标。如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疫情防控、自身的医疗资源、物质储备等条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才能保证工作秩序井然地开展,从而真正落实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庄严承诺。

(二)在把握历史趋势中作出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关乎全局性、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合乎实际的战略步骤和行动方案。富有战略眼光,具备战略规划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领导本领。因此,如何作战略规划成为领导干部思考的重要课题。战略规划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其“源”和“本”就是历史思维。首先,历史思维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历史材料的占有及历史规律的把握是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其次,历史思维为战略规划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运用历史思维对历史总体趋势的把握,为战略思维确定了方向。历史规律的大趋势就是战略决策的“定盘星”,对历史趋势的把握程度越深,越能为战略规划提供指导。正如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是利用历史思维作出的重要决策。充分利用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开拓中外经济贸易交流的渠道,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做法,这是“丝绸之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三)在历史预测中进行工作创新

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或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领导干部终究会被淘汰。领导干部要想干好工作,成就事业,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影响领导干部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创新的“源头活水”一定离不开历史思维。因为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突破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需要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创新的一般规律和条件,知道社会需求及学界、政界研究讨论的前沿热点。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需根据历史材料,把握历史规律,综合判断出历史发展趋势。根据历史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历史预测,历史预测为创新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如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根据这一历史规律,并在阅读大量有关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材料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新性地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历史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历史思维,对于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历史意识,坚持历史思维,在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与运用历史经验中,研判局势、分析问题、破解难题,在科学决策中不断提升工作经验、探寻领导规律,提高科学预见性,进而提升领导能力,增强历史担当,作出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国越.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领导“痛点”[J].领导科学,2015(30).

[2]奚洁人,郑金洲,于洪生.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徐江虹.毛泽东科学预见思维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10).

责任编辑:聂慧丽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领导干部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