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上枫桥经验”视域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创新路径

2022-05-30查荣林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治理机制社区治理

摘要:文章基于网络社区服务功能、社区网络参与空间、虚拟社区服务体系、网络社区法治教育四个维度,分析“网上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的实践困境。从“网上枫桥经验”的实践机制看,新时代社区治理应坚持整体性治理思想,不断延伸社区治理的空间向度。研究表明,通过拓展网络社区服务功能、拓宽社区协同共治空间、健全虚拟社区服务体系和加强网络社区法治教育等措施,推动社区治理机制创新;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场景的反思,发现“网上枫桥经验”是社区治理机制的重要创新路径,其实践优势对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网上枫桥经验”;网络社区;社区治理;治理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社区警务治理机制研究”(2020SJA0575)。

作者简介:查荣林,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实验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3)。

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7-0077-05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是当前社区治理工作所处的显著而深刻的时代背景。信息化深度应用的映射下,“智慧治理新模式不断冲击和挑战着居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和组织形态,并试图改变既有的生活模式和治理方式”[1],社区治理的功能、模式和体系等面临着数字化建设转型的迫切需求。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因素越发突出的时代[2],网络成为人们身处其中并司空见惯的另一空间,技术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社区治理面临着新的外部挑战:一是媒介技术不断延伸并引起社区治理空间的社会放大,即社区网络空间活动更为活跃;二是社区线上线下空间的双重叠加与交互影响加剧了技术治理的风险。两者可归结为:社区治理面临着技术延伸所带来的空间风险。

当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群式发展,正在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和变革[3]。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的虚拟性和“泛在化”特征使得传统“枫桥经验”的运作机制面临重大挑战。“网上枫桥经验”是根据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智能化的内涵所提炼出的新概念,是传统“枫桥经验”在治理领域的扩展和治理方式的創新[4]。将“网上枫桥经验”这一新型概念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坐标相互联系,其意义不止局限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而且要揭示社区治理背景可运用的技术工具及资源,实现社区治理的空间转向和技术延伸。

如上图所示,“网上枫桥经验”作为信息技术延伸之下的社区治理转型“媒介”连接机制,有助于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变革。“网上枫桥经验”的突出特征是社区治理的实践日趋走向“媒介化”(Mediatization),媒介对社区治理的影响愈加重要。“网上枫桥经验”的现代性融入及其应用要树立互联网思维,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网上枫桥经验”的实践模式。另外,还应将“互联网+”政策工具与“枫桥经验”有机融合,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拓宽社区治理的空间资源,将“网上枫桥经验”视为社区治理变革的连接媒介予以重新审视。

二、“网上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的实践困境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切入口。随着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社区民意表达渠道日渐多样化,网络社区成为信息传播和矛盾风险聚集的重要领域,这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一)网络社区服务功能亟待拓展

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是拓展社区服务范畴,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的空间效能。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大特征[5],由此带来了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复杂性和跨域性等技术属性。当前网络虚拟社区建设不够平衡,尽管有些地方政府机构尝试推行网络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践行“网上群众工作路线”,但这些本地化服务平台的功能较多集中于社情民意和基层动态把握,相比而言,社区服务的民意引导、双向沟通、互动治理等功能仍需拓展。社交媒体被推荐为改善社区关系的一种方式[6],但社区治理工作应积极面向网络虚拟社区的特质。网络社区作为线下社区治理的空间延伸,在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在线社区服务供给的便捷性和广泛性。网络社区在社区服务功能延伸之外,还需与之配套的相关建设标准和系统方案,才能推动社区功能的整体性运行。互联网思维的缺乏限制了新媒体在社区作用的发挥[7],社会治理空间属性的内在变革需要构建新的组织化形态及其时空扩展功能以应对社会离散化服务黏性不足的问题。新时代社区网络民意收集和矛盾化解等工作若囿于单一“线下”治理机制则难以满足网络社区民意的动态性需求,还应当对于线上群众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治理。

(二)社区网络参与空间尚需延伸

互联网技术在算法逻辑推动下不断消解传统社区生活空间并构建出相对独立的虚拟场域,重新塑造社区生活的集体记忆。网络社区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和交流互动的“共在”场域,成为集体行动的社区空间,人们依附于网络社区进行自我表达和沟通交流,由此形塑了社区网络共同体(Community)的自发秩序。网络社区既是社区治理场域的空间延伸,亦是社区互动治理的沟通平台。互联网赋予了社区治理空间延伸的张力,使得传统社区生活边界呈现出虚拟化和去中心化特质,由此加剧社区治理空间的治理难度。互联网技术使得社区治理得以场景化延伸,也带来了虚拟社区治理的易变性和复杂性。虚拟社区中网络社群及其行动文化所塑造的不确定性行动逻辑不断解构和重塑社区治理场景。鉴于网络社区的虚拟性、表征性等特征,参与式网络社区治理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为社区居民之间关系逐步淡化、凝聚力有待提升和组织结构较为松散[8]。在媒介空间意义上,网络社区治理是跨越多个场合的互动仪式过程,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或充分的民主意识,则难以有效提升社区网络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三)虚拟社区服务体系仍需改善

随着社区网络化进程加快,“日常互动的具身性和对场所的需要完全被消解[9]”。社区治理在现代化技术冲击下面临着时空分割的挑战。传统社区治理模式无法满足在场性、适时性的多元化社区需求。与其关注地域性的社区,还不如重视各种“脱域的共同体”[10]。虚拟社区服务短板主要表现为网络虚拟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备,服务场景覆盖面仍待拓宽,互动交流模块有待深入开发。“网上枫桥经验”的社区应用场景呈现出虚拟化、离散化和泛在化等一系列新的特征,亟待新的治理机制予以化解社区“脱域”或“虚化”背后的治理失灵问题。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场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线下治理模式,应从传统区域化、在场化的社区治理关系中脱离出来,走向“脱域性”空间治理。从服务场景看,网络虚拟社区服务场景并非传统社区治理的简单“复制”或“再现”,而是更具体验性、延伸性的场景式交互和服务。从互动空间看,网络虚拟社区治理并非单向度的信息发布或诉求表达,而应是社区协同共治的互动平台。如果仅将网络虚拟社区定位为传统社区工作线上转移或叠加,可能会出现网络社区服务“内卷化”现象。

(四)网络社区法治教育有待加强

传统社区形态都缺乏法制支持[11],难以构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文化环境。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培育社区共同体文化、促进社区良性有序发展[12]。网络社区作为本地化的互动治理平臺,是特定社区话语塑造和秩序生产的时空延展。在话语塑造层面,网络社区平台提供了社区公共话语自我形塑的驱动机制,进而生产和重构社区公共话语。在社区自我塑造的结构性变革中,亟待新地方性法治话语及其协同实践以推动网络社区有序运行。在秩序生产层面,网络社区平台提供了双向良性互动的仿真空间,社区治理目标得以平衡和再释。社区网络参与离不开治理规制,这是参与式网络社区模式运行的基础前提。群众参与社区法治建设的动力不足[13],非制度化参与的行动效果有限,则难以实现社区公共价值。当前的顶层制度设计也缺乏对社区协调治理的保障和约束[14]。网络社区法治教育作为基层社会法治化治理的重要环节,离不开社区治理规范体系,而传统社区制度的调试带有一定的渐进式和滞后性。从长远角度出发,基于时空向度而言,以功能整合与服务延伸为目的的社区治理系统,亟待新的制度体系以保障社区空间治理的规范化运行。

三、“网上枫桥经验”社区治理机制的变革

伴随现代技术在社区治理空间的“沉浸式”应用,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互融合和建构发展正成为社区治理机制变革的新课题。

(一)拓展网络社区服务功能

现代社区治理空间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从传统实体化情景中脱离并得以场景化延伸。互联网深度应用下的社区治理需要发挥“网上枫桥经验”的整体性治理功能。通过“互联网+”治理工具和“枫桥经验”治理理念的融合,构建“在场”和“缺场”的媒介连接机制,增强社区网络空间的亲和性,激活社区治理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推动社区治理网络化、信息化和社会化。

首先,创新网上群众工作机制。通过多样化“网上枫桥经验”延伸社区治理触角,打通“网上枫桥经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网上群众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其次,把“网上枫桥经验”融入社区治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域化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建立微信服务小程序、掌上社区APP等社区数字治理平台,提升虚拟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再次,不断创新虚拟社区工作模式。加强网络虚拟社区体系建设,不断拓展社区线上服务功能,加强网络社区风险监测与舆情引导,完善线上纠纷解决机制,提升社区风险治理能力。最后,完善网络虚拟社区运行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化网络虚拟社区平台,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网络治理的内生性资源。不断增强网络社区良性互动和信息沟通,及时了解网络社情民意,强化虚拟社区保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拓宽社区协同共治空间

互联网时代的“枫桥经验”经历了社会治理体系在时空维度的双重整合与重构,更加注重技术延伸之后的空间治理。从技术演进的逻辑看“枫桥经验”的经历,从传统注重“在场性”的“卷入式”社会管理制度模式,逐步向“脱域化”社会综合治理模式和“缺场性”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相较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枫桥经验”受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国家、社会和市场“三元治理”结构中引入技术工具作为连接媒介,从而增强多元治理链路结构的稳定性,更能适应大数据给社区治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网络社区是参与式治理理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的运用。伴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上枫桥经验”更加重视现代化治理技术和工具在社会治理中的综合运用。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社会治理的逻辑形式,在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整体性治理思维影响下,“网上枫桥经验”打破传统社区治理的时空限制,重建整体性社区治理机制,尤其是要增强协同共治的话语空间,塑造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为了实现社区服务的“在地化”(Lo? calization),应拓宽社区治理的公共空间,塑造新的网络社区治理符号,使“枫桥经验”所蕴含的融合治理思想嵌入社区治理的“脱域性”网络,重组社区治理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网上枫桥经验”意味着社区治理向线上阵地延伸,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共治的群众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社区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联动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善于依靠群众,发挥协同共治的优势,促进社区善治。

(三)健全虚拟社区服务体系

新时代社区治理工作应以“善治”为价值目标,创新网上群众工作方法,延伸网上群众工作触角,将人民性贯穿于网上群众工作全过程,不断完善虚拟社区服务体系。传统社区工作一般承担单向度管理职能,在社区矛盾化解、社区宣传引导等方面疏于新媒体平台和工具的应用。作为传统社区的延伸,网络虚拟社区是未来社区治理的重要面向。互联网自组织的参与和关系既具有“脱域”的互联网平台特点,又具有“在场”基于地理区域的优势,体现出“脱域”的“再嵌入”特点[15]。媒介化时代的社区治理应营造合作治理互动空间,畅通和创新有效参与社区治理渠道,掌握网络空间社情民意“风向标”,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激活社区治理的内生力量。此外,需要加强网上社区平台建设,尤其是完善社区政务服务网站集群建设,丰富互动式社区服务平台,建立全天候网上办理、场景导航、意见留言等模块,提供全方位、多场景的精细化社区服务。“网上枫桥经验”旨在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推动社区治理职能重组、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提升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网上枫桥经验”注重互嵌式社区治理,以共同情感和利益作为社区共同体的“黏合剂”,进而形成回应时代治理命题的精神核心。

(四)加强网络社区法治教育

“网上枫桥经验”的智慧性体现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增强社会矛盾的风险感知水平和社会矛盾化解能力,而这种智慧性治理的重要保障是法治,可以说“法治设计是智慧社区治理的同步内在要求”[16]。“网上枫桥经验”是互联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嵌入式”发展和法治化运用,更强调通过智慧性治理推进社会善治。“网上枫桥经验”的应用需要做好治理场景的时空诊断,把握网络空间治理的场域特征和制度韧性,确保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运行。在社区网络治理层面,需要充分挖掘“枫桥经验”空间延伸的法治逻辑,找准“网上枫桥经验”实践推广的法治路径,从治理主体、运行机制、行动规则等方面完善“网上枫桥经验”在社区层面的制度嵌入。媒介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宣传阵地应积极转向制度空间,规范社区网络法治教育平台,打牢社区治理的法治基础。社区治理现代化,不能将“社区”割裂和孤立起来,就社区谈社区[17],而应回归社区整体性治理所建构的法治化坐标。一方面,创新“网上枫桥经验”实施的法治话语体系,在普遍性检验的本地化实践中引入依法治理理念,夯实“网上枫桥经验”实施的法治框架,激发和提升社区依法治理的行动自觉、文化自觉。另一方面,重塑网络社区秩序的生产逻辑,整合网络社区资源,推进社区跨域治理法治化。

四、结语

“网上枫桥经验”的实践运用应把握社会治理的时代特征和空间意蕴,创新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机制和工作方法,以大数据引领社区治理模式变革,推动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促进社区治理流程再造和探索网络共治新模式,助推社区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就社区治理的未来向度而言,“网上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的创新应用需要厘清几个基本议题。

其一,“网上枫桥经验”是社区治理的经验场域。互联网时代的社区治理摆脱了传统社区治理的地域性关联特征,走向更现实的空间。作为传统社会管理层面空间向度的现代化延伸,“网上枫桥经验”在践行“网上群众工作路线”中更加注重社区空间治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作为创造性实践的“网上枫桥经验”,逐步从社会化表达的传统中脱离出来,在技术传播的偏向中融合时代意蕴,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变革的媒介资源。

其二,“网上枫桥经验”是回归于媒介渗透的社区日常生活实践的优质治理。“网上枫桥经验”作为互联网时代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具有操作价值的整体性治理路径,即以大数据引领社区治理变革,创新网络群众工作方法,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转型。信息化时代的社区治理应充分挖掘“网上枫桥经验”的“善治”内涵,以社区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以社区矛盾化解和风险防范为着力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机制。

其三,“网上枫桥经验”是扎根于基层治理维度的媒介化(Mediatization)实践。媒介不会独立作用,关联于其使用个体的内在能动性问题——媒介的技术特征与个体的能动性的结合共同建构出一种媒介化的社会现实[18]。“网上枫桥经验”作为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的新主题,是媒介参与实践驱动的社区治理变革,在社区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矛盾化解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互联网时代的社区治理应挖掘社会构建意义上的媒介逻辑,揭示社区治理时空特质和脱域(Disembeding)机制,发挥“网上枫桥经验”在社区“脱域性治理”层面的本土经验和优势,创新虚拟社区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周波.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内涵、困境与行动策略[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23(7).

[2]蓝煜昕,张雪.社区韧性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J].行政管理改革,2020(7).

[3]原珂.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思路[J].理论探索,2021(3).

[4]褚宸舸,史凯强.“网上枫桥经验”浙江实践及其创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

[5]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政务,2015(6).

[6]Mayes Lauren.Social media and 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examining the organiz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police on Twitter and Facebook[J].Police Practice and Research,2021,22(1).

[7]毛小娟,罗兆均.新媒体助力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传媒,2021(2).

[8]王文.加强社区教育推动新时代社区治理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2021(3).

[9]高云红,郑中玉.虚拟化社区与虚拟社区:超越虚拟—现实的二元论视角[J].新视野,2021(4).

[10]王小章,王志强.从“社区”到“脱域的共同体”——现代性视野下的社区和社区建设[J].学术论坛,2003(6).

[11]谢舟.社区传统治理惯性与现代法治建设[J].人民论坛,2010(14).

[12]陈友华,夏梦凡.社区治理现代化:概念、问题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20(6).

[13]謝玉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基层社区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21(2).

[14]白维军,王邹恒瑞.寻求社区治理的包容性空间[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4).

[15]史梁,方刚.“脱域”的“再嵌入”——同城互联网自组织与城市社区归属感[J].新闻界,2016(19).

[16]高峰.法治设计需与智慧社区治理同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3).

[17]王德福.社区治理现代化:功能定位、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9(7).

[18]戴宇辰.媒介化研究的“中间道路”:物质性路径与传播型构[J].南京社会科学,2021(7).

责任编辑:聂慧丽

猜你喜欢

治理机制社区治理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探究
论我国网络表达的治理机制与转型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我国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安置农民参与社区公共环境治理机制构建
论思政课对大学校园网络谣言的防范及治理机制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