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化课堂中体验学习乐趣

2022-05-30蔡琳真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海豚节奏动作

蔡琳真

《动物说话》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重要内容。课程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并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成新歌词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美,并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和爱护动物的道理,并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歌唱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强弱的听辨能力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演的特点,笔者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设情景,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巧妙地把头饰、手偶、小乐器和图片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听、唱、想、演中更好地发展通感联觉能力。针对学生喜爱小动物和形象思维特点,笔者设计多种模拟小动物的活动来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同时,充分发挥游戏化课堂管理,让学生热而不闹,保证教学的生动和实效,避免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教学产生影响。

一、问题与背景

很多教师认为一年级的课比较难上,因为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课堂管理有一定难度。此外,他们虽然喜欢音乐,但音乐基础较差,往往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怎样才能让一年级学生更喜欢音乐课,而我们教师不觉得难教呢?本节课,笔者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小木偶作为载体,设计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层层深入展开,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并利用游戏化的课堂管理手段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以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快乐与自信。

二、探究与决策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标指出:“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唱唱、奏奏、想想、动动的过程中开发音乐的感知力,在唱歌和游戏中感受音乐,在表演中理解音乐。”

怎样才能上好一年级的课,笔者综合各方面,认为策略大致有三:一是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多用综合课型,加大“动作”“情绪”“体态反应”等审美体验的密度,让学生身动、心动、情动——以动治动。二是将知识技能揉进各种有趣的游戏、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情的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以动促学。三是建立严密的课堂管理常规,师生达成良好的默契,让教学在热而不闹、活而不乱、收放自如的管理中進行——动静有序。

三、实践与成果

笔者以《动物说话》为例,展示这节课的一些成果。

片段1:起始阶段:在游戏中建立与巩固课堂常规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到音乐,跟着教师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学生听着欢快的音乐,跟着教师,合着音乐的节奏,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师:喜欢玩游戏吗?听到这个音乐你们就做睡觉姿势,看看谁最快。听到这个音乐就要把身子坐直,微笑看着我。

学生课堂表现:听着教师弹出的旋律,做着各种相应的动作。

反思与研究(一):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学校,对很多事物都好奇,利用欢快的音乐,营造欢乐的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上课前5分钟,利用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常规。目的是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常规,知道听到什么音乐要安静下来,什么音乐要精神十足,挺拔身体,微笑地望着教师——这是笔者要求的“坐好”。学生通过竞赛做快做好常规,把有节奏的拍手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唤醒集体感,从而消除学生与授课教师的陌生感。

片段2:展开阶段 创设情景

1. 激趣导入,分辨音的强弱

师出示大猩猩玩偶:“我是非洲来的大猩猩,我想跟你们玩个非洲游戏,听听谁的耳朵最灵敏。”当你听到敲击大声,你们就说“强”,听到小声就说“弱”。

学生初次看到大猩猩玩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眼睛紧紧盯着教师,竖起耳朵仔细听大猩猩敲出音的强弱,很快就说出大猩猩敲出的音。

师:猩猩又有要求了,这次嘴巴不发出声音,听到大声就拍手,听到小声就拍肩膀(敲击)。

学生课堂表现:紧随着大猩猩的敲击,做出相应的动作。

2. 模仿节奏练习

教师扮成小猫姐姐:“喵 喵,你们 好!”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姐姐问好。

学生课堂表现:模仿小猫姐姐的节奏,用小动物的声音和小猫姐姐问好。

小猫姐姐:现在我们去参加一个森林音乐会,你听,小狗唱起歌“汪 汪 汪汪 汪”,还有其他小动物是怎样唱的?

学生课堂表现:用甜美的声音,按着节奏发出各种动物的声音,边读节奏边做出动物的动作。

反思与研究(二):利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采用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出其不意地敲击鼓,让学生探寻鼓声的强弱,然后教师变身小猫姐姐,并让小猫姐姐用节奏型与学生问好,从而一起学习节奏,并通过小猫姐姐带着小动物们参加森林音乐会,再一次加强节奏型的训练。情景激趣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发出声音的强弱,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节奏。

片段3:形成阶段 新歌教学

1. 利用小海豚跳舞,引导学生注意听节奏以及它的强弱关系

师出示小海豚的手偶:“大家好,我是小海豚。”教师用手偶小海豚,跳着舞出来,并让小海豚用铃鼓敲击出节奏:× ×│×× ×│,当学生看到小海豚跳着舞出现时,不自觉发出“哇”的声音,然后不假思索地模仿小海豚的敲击节奏。

小海豚:“这次我的舞蹈有变化了。”(出现强弱)我们一起来拍。

学生课堂表现:眼睛紧随着小海豚的舞蹈和铃鼓发出的声音,听辨节奏的强弱,并拍出节奏。

小海豚:谁来当当小教师?

当教师邀请一个学生出来模仿后,用小海豚亲亲学生,表示对学生回答的赞赏,当其他学生看到这个情景后,个个都争着要模仿小海豚的节奏,课堂的气氛再一次调动起来。

小海豚:现在我去邀请小动物和我一起跳舞,看看,我跳了几次舞蹈?当我跳舞的时候,请你们帮我伴奏,还要听听,有哪些小动物来了?

教师戴上小海豚手偶,躲在小黑板后面,当音乐出现间奏时,小海豚就从后面出来跳起舞,学生跟着小海豚拍出音乐的间奏。

2. 边做动物动作,学习歌曲

师:歌曲中谁最先说话?(小鸡)有什么动作?小鸡的动作怎样?还有什么小动物?(小鸭、青蛙)我想邀请同学和我一起表演。

师:我们一起用甜甜的声音来演唱。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唱歌曲,边做出小动物的动作,并与同桌互动表演。学生已经融入歌曲里面,仿佛自己就是歌曲里的小动物。

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动物也想来唱,我们就来一个大合唱,摆好各种你喜欢的小动物造型。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创编小动物的歌词,边唱边表演。

反思与研究(三):通过利用小手偶的律动帮助学生认识歌曲中穿插的间奏,引出间奏如何处理,让他们思考并寻找他们心中的答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愉悦的活动中,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为各种动物创编出千姿百态的动作。笔者在课堂上惯用“听看唱舞同步”全方位学习法,能生动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感受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唱和唱好歌曲,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四、感受与反思

在这节课伊始,笔者就建立了严密的课堂管理常规,让学生在听钢琴旋律片断,分辨睡觉和坐好的姿势,师生达成良好的默契,让教学在热而不闹、活而不乱、收放自如的管理中進行。第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笔者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在游戏中展开教学,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合作者、参与者、伙伴上,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并使本课顺利进行。第三,在学习歌曲时,笔者采用将知识技能揉进各种有趣的游戏、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情的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另外,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学生营造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猜你喜欢

小海豚节奏动作
鲨鱼来啦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小熊和小海豚
动作描写要具体
小海豚过生日
YOUNG·节奏
人工呼吸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